爱丽丝的另一半光明

2019-11-13 02:35邹殿伟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眼角膜瑞克爱丽丝

邹殿伟

瑞克在一次意外的火灾中不幸被熏瞎了双眼,不得不进了盲人学校。负责照料他的医生汤姆说他的眼睛只有得到健康者捐献的眼角膜,才能有重见光明的机会。

面对这个事实,瑞克的心从痛苦到逐渐接受,他想虽然自己看不到了,但还是活着,而且还能听到世界的一切。不仅如此,他的双手可以打盲文,脚也能走路,更能与人交谈,瑞克想自己一定要活出个样出来。

一天,瑞克在盲校门前听到有人发出痛苦呻吟,循着声音过去一问,才得知是一位叫索迪的残腿年轻人不慎摔倒了。

瑞克于是努力把他搀扶起来,并按照对方声音的引导,一直将其送回家中。等到双方道别时,望着瑞克离去的艰难背影,索迪禁不住流下了热泪。

一个灿烂的午后,瑞克在校园花圃旁散步时,邂逅到同班的另一个盲女孩爱丽丝。爱丽丝抬头间感受到有暖融融的阳光照耀在身上,便试着问道:“今天真温暖,这么好的天气里,你想做些什么呢?”

瑞克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不能浪费宝贵光阴,我还要继续学好盲文当一名作家呢。”爱丽丝听了悲伤地低下头,沉默了好长时间才叹息一声:“瑞克,我真的很羡慕你,即使眼睛看不见仍然有成为一名文学家的可能,可是我的人生梦想是在舞台上,却再没有机会实现了!而且我总是对我的生活感到失望,觉得前途一片黯淡……”

“不,爱丽丝,你应该从萎靡中振作起来,毕竟我们都那么年轻,都可以有重新选择人生的机会。”瑞克正说着时,附近有脚步声传来,原来是爱丽丝的表哥利士比走了过来。

利士比是在三年前与别人打架时导致双眼受伤致盲,被迫来到了爱丽丝所在的盲人学校。他听到表妹与瑞克谈话,心中未免生出几分酸涩,就怏怏地赶了过来。

利士比拉起爱丽丝的手说:“表妹,其实你不用太难过,如果有得到别人捐献的眼角膜机会,那么一定会按照进入这所学校的顺序施行手术的。记得你排在第一位,我排在第六位。”利士比说着时,面朝瑞克幸災乐祸地嘲讽道:“而你却排在六十多位,恐怕这辈子也没有机会了!”

圣诞节前夕,有消息传到盲校,说有一个年轻人患了不治之症,临终前打算将眼角膜捐献出来。盲学生们不禁兴奋起来,纷纷要求他们的父母想方设法购买这个非常宝贵的手术名额。唯有爱丽丝与瑞克听到后各自苦笑了几下。

因为爱丽丝家中境况拮据,即使按顺序排在第一位也难以拿出一笔钱实施手术;而瑞克则排在六十几位,就算家里有足够的金钱支持也很难得到机会。

就在圣诞平安日的这天夜里,盲学生们正在宿舍里欢庆时,忽然空中传来一阵神秘的话语:“不幸的盲人学生们,你们好啊,我是圣诞老人派来的特使‘圣诞精灵,现在有一个故事要讲给你们听!”

人们闻听纷纷侧耳倾听“圣诞精灵”的声音:“有一个小伙子因为事业屡屡受挫而打算自杀,就在他捧起一大把安眠药片的时候,忽然想到了自己年迈苍苍的母亲。在此情况下,矛盾万分的他实在拿不定主意该怎么办。如果他为此真的死去,那么你们这些盲学生便可以得到一副健康的眼角膜;如果他醒悟后放弃轻生,那么他的母亲便可以得到照顾而颐养天年。因此在这里请你们发表一下心里的真实想法,处在十字路口的他究竟该选择哪个方向呢?”

以利士比为首的盲学生为了能有机会得到眼角膜,纷纷表示让那个年轻人尽快结束生命。唯有瑞克与爱丽丝与众不同,爱丽丝痛苦之余选择了沉默,而瑞克认真地回答:“不,如果他为此轻生的话,那么他的老妈妈该怎么办呢,也许会活活饿死的。我宁肯放弃重见光明的机会,也不愿把这种幸福强加到别人的痛苦之上!”

一周后,汤姆医生把盲学生们召集到一起,再次宣布了一个极其意外的消息:“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一位叫索迪的小伙子患了不治之症,他临终前委托律师表示要把眼角膜捐献给瑞克,他认为瑞克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善良的人。但是为了看看瑞克的内心世界到底如何,那位律师请求我在圣诞夜装扮成‘圣诞精灵同你们演了一出戏,果然证明瑞克确实是一个善良无私和富有爱心的孩子,现在有录音为证,你们可以仔细听听……”

利士比等人在事实面前再也无话可说,纷纷愧怍地低下了头。

瑞克惊喜之余,毅然向汤姆医生建议道:“这也许对排名第一的爱丽丝来说有些不公平,还是把这个机会让给她吧,毕竟她是这所学校里经历黑暗生活最长的人。”

汤姆望着一脸真诚的瑞克,目光中露出无限钦佩之色,但还是摇摇头认真地答道:“不,这是索迪留下的遗嘱,已经由律师公证具有了法律效力,是不能随意更改的……”

两个月后,手术顺利成功的爱丽丝和瑞克携手一起走出医院。虽然两个人各自只有一只眼睛获得了涅槃般的光明,但也足以看得见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要知道与人分享光明,则会变得更加光明!

编辑征贞

猜你喜欢
眼角膜瑞克爱丽丝
爱丽丝的疯狂茶话会
花与爱丽丝
敌人派(上)
敌人派(下)
3D打印人类眼角膜问世
花与爱丽丝
变大变大
如何做好眼角膜的“守护神”
何伟委员再度呼吁设立“中国眼角膜捐献日”
瑞克林有了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