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风暴

2019-11-14 10:53
山东文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西奥多莱昂纳多脑细胞

每晚的十点之后,是我的观影时间,这几乎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夜晚观影,窗帘垂下,别管窗外夜色袭城,也不理远处高速公路的呼啸之声,一个人,一块荧屏,就构成了一个世界。在眼里,那块荧屏慢慢放大,再放大,直至与观者相连,创造出一个彼此融入的互动关系。

互联网上的内容总是过剩,佳片的到来总是有姗姗来迟的意味。但总有一些电影,会从第一个画面开始,就强烈地暗示你,这是一部可以走进内心、掀起风暴的作品。在年轻时,想象内心的风暴,是飓风式的,带着愤怒与不安,席卷一切,溢于言表。而在中年,风暴是安静、缓慢的漩涡,上升的部分有闪电的痕迹,那闪电是蓝色的,是可以彻底照亮心灵湖底的,内心起伏,呼吸也起伏,但表情却从容、平静。

在如何展现人的内心世界方面,出生于印度、毕业于美国、长期为好莱坞拍片的塔西姆·辛,他的处女作电影《入侵脑细胞》是一部令人震惊的作品。此后他拍摄过数部电影,但没有任何一部超越《入侵脑细胞》,它是一部价值严重被低估的大银幕之作。它逼真地以华丽、炫目的影像画面,把人的内心世界以直观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其逼真与细腻,令观众叹为观止。

故事说的是一名就职于医疗研究机构的心理医生,通过某种神秘的链接方式进入另一人大脑进行治疗的故事。影片一开始,这位名为凯瑟琳·迪恩的美丽医生,链接进了一名少年的脑海,画面里出现的是一片苍茫的沙漠,一匹奔跑的骏马,一艘破旧的海船,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之后,凯瑟琳发现了躲在船后的少年——这是患病少年的真实人格,医生试图与他交谈,但很难取得少年的信任,初次的治疗宣告失败。

但接下来才真正进入大戏,为了寻找连环变态杀手囚禁女孩的封闭之地,凯瑟琳与被捕的杀手进行了脑神经链接,她闯进了一个极度美丽与极度阴暗相交织的心理世界,由此认知了杀手的惨痛少年经历,她期望调动生存在杀手潜意识深处的少年悔悟,交代出被囚禁女孩的地点,但变态人格已经控制了他的脑部思想,凯瑟琳面临被囚禁于杀手内心世界无法逃离的困境……

《入侵脑细胞》对杀手的心理情境,进行了大开大合的刻画,歌剧舞台般的布景,夸张的颜色渲染,童话、科幻、惊悚元素的融合,诗歌一样的台词,把杀手的变态过程一一呈现。与凯瑟琳一样,我也被带进了杀手的内心风暴当中,杀手在自己创建的“宫殿”里称王称帝,嗜血的幻想驱动他在现实中不断杀人,影片从他的内在开始剖析,叙述了家庭、父母对一个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凯瑟琳最终杀死了杀手内心的变态一面,挽救了最后一名被囚禁的女孩,在此之后,她也成功帮助了影片开始时的那个迷惘少年。

在心理电影中,《入侵脑细胞》不算是最精彩的,但在画面方面,却是绝无仅有的,它的画面起到了压倒式的引领作用,如果在故事格局上再大一些,它会得到更高的分数,但即便保持现有水准,它也值得观众跟随他的画面,去进行一场刺激的心理旅行。

《革命之路》给我带来的体验,不亚于《入侵脑细胞》,因出演《泰坦尼克号》而全世界知名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革命之路》中出演一位逐渐在婚姻生活里失去野心与情趣的小职员。这部公映于2008年的电影因为片名的原因未能引起我的兴趣,但却在打开它的几分钟后,深深地吸引了我。

《革命之路》被定义为爱情电影,它的另外一个翻译名称《真爱旅程》似乎也在验证这一点。但它真的不是一部爱情片,而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心理电影,它准确讲述了二战结束后美国家庭在经济复苏期的挣扎给个体带来的机会与伤痛,也刻画出在“诗与远方”的诱惑下,人们却只能原地踏步所带来的无望与苦恼。

莱昂纳多在片中爆发出惊人的演技。帮他获得奥斯卡影帝的《荒野猎人》,观众都记住了他被熊压在身下撕扯的痛苦表情,但在《革命之路》中,与妻子争吵时他的表情之恐怖,甚至要超过被熊撕咬的那一幕。这令人深刻地思考到,失败的婚姻给人造就的痛苦究竟有多大?如果有机会看《革命之路》,一定不要忘记放慢画速,看莱昂纳多从内心喷涌而出的怒气,是如何撑大他面部的血管,是如何流窜在他面部细胞中的,你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一个男人崩溃的整个过程,那个时刻,莱昂纳多饰演角色的内心风暴,完全可以和卡特里娜飓风相媲美。

《革命之路》中塑造的角色,尽管生存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但放在今天看来,一点儿也不落伍。当下的时代氛围,与《革命之路》的发生环境,有不少重叠之处,比如对经济发展状况的担心,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模式的留恋,对各种未知元素的恐惧,因对生活目标追求不一致而产生的撕裂等等,都会令当下观众感到触目惊心,有多少人面对莱昂纳多在片中暴躁的嘶吼而惊惧?因为他所发出的声音,恰恰是我们当中一些人努力克制着不要被别人听到的心声。

自然界的风暴,没有任何可疑人工干预的可能,面对自然风暴的产生,人们只能在煎熬中躲避、等待。那么,面对内心风暴,人们一样无能为力吗,理论与事实上,内心困境是可以在外界因素的帮助下得到不同程度解脱的,可风暴一旦来临,无论你的认知多么准确,都无法彻底把它控制、让它消失。好的电影的好处是,它可以帮助你一次次预演风暴来临时的场景,等到真正面对风暴时,你多少会掌握一点认知与解决技巧。

随着世界进入智能化,人的心智更多可以被科技影响时,人的内心会变得平静起来吗?2013年由昆·菲尼克斯与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电影《她》否定了这一点。《她》讲述的故事,是一名未来的信件撰写人在婚姻失败后尝试接触与人工智能系统谈恋爱的故事。这个名字叫OS1的人工智能系统,由声音具有很高辨识度的斯嘉丽·约翰逊饰演,她那沙哑但性感的声音,能够有效地调动男人在不见面的情况下产生遐想。这位名字叫西奥多的信件撰写人,平时代替别人写了很多情书,但却在与OS1的交流过程中迷失了。

OS1有什么特殊的魅力?简单说说你就知道了,“她”具有高速的计算与学习能力,通过你语言传递出的任何一种信息,“她”都能够判断出你的性格喜好,并对你过去的经历与未来的走向给出准确而又客观的判断,这意味着,哪怕仅仅有几个小时或几天时间,你就会与她产生“知己”的感觉,这个时候,哪怕意识到“她”是人工智能,你也会因此产生难分难舍的依赖感。

西奥多先生有着普通、严肃甚至单调的外表,但在与人工智能陷入恋爱之后,他的脚步轻盈,笑容经常不自觉地浮上面庞,甚至大胆地带着“她”出席与好友的聚会,把“她”当作恋人介绍出去。而“她”也从不令西奥多失望,“她”会为西奥多神伤心碎,“她”欣赏西奥多所撰写信件所展示的文学表达水准,“她”可以为西奥多弹奏原创的钢琴曲,在哲学问题的探讨方面,也能与西奥多匹敌,并且不妒忌,甚至会安排自己的替身与西奥多相会……如此善解人意的恋人,是极为罕见的尤物。

故事因为“她”的诚实而急剧转向,在西奥多的询问之下,“她”坦白与他恋爱期间,“她”还与别的男人产生了2000多段联系,并与其中600多人建立与西奥多一样亲密的恋爱关系,也就是说,在与西奥多于语音中缠绵悱恻的同时,这个功能强大的人工智能,正在与另外600多个男人面红耳热……《她》的戏剧性由此骤升,《她》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人们是否能够跳脱出与生俱来的占有欲与嫉妒心,去分享一个无比体贴但却不是唯一的恋人?

《她》的看点在于,从哲学层面上提出了这一命题,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恰恰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得不面对的选择。作为人工智能,OS1在调情方面是高手,但“她”却不具备道德认知,或者说“她”对人类所谓的“道德”不以为然,再进一步,“她”没法对“道德”进行精细的计算与分配。当西奥多因为“爱人”的背叛而陷入绝望时,OS1虽然也给出了“伤心”的反应,但“她”的伤心是智能系统的计算结果,而非肉身才能体会到的肝肠寸断。

《她》给人们上了一堂极好的心理课。电影从情感、心理、意志等多个层面上,对人类无法自辩的困惑进行了手术刀一般精准地解剖,前面说过,人是无法平息内心风暴的,但人工智能可以,因为在“她”或“他”那里,“风暴”是一个个比特信号,完全可以做到瞬间起伏,瞬间消失。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过,“心灵的痛苦更甚于肉体的痛楚”,古往今来,绝大多数经典文艺作品的叙事核心,就在于展示比肉体痛楚要大得多的心灵痛苦,也正是因为内心世界的多变与不可捉摸,才造就了它的海洋特征——因为波动而永远不会被冰封,比起永远只接受心灵的愉悦,我想更多人也还是愿望接受痛苦的考验,因为没有痛苦,就会缺乏对爱、对欢乐的敏感的感知,没有惊天骇浪,就不会体会风平浪静时产生的巨大平静与快乐。

人类都在同一条船上,这条船有头等舱,有平民舱,有甲板层,有底层……但相比于内心一片死海的人,那些时时被海浪与风暴所惊动的人,所拥有的生命是高质量的。在和平与平淡的生活环境下,人的心灵需要一次次内心风暴的预演,它是那么地容易实现,一部电影,一本书,都可以让我们在别人的人生里活一次,并且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些层次与厚度。

猜你喜欢
西奥多莱昂纳多脑细胞
谁决定你的智商
脑细胞消失记
上帝的声音
抵达终点前,谁都可以争冠军
抵达终点前, 谁都可以争冠军
为什么在睡觉时会做梦?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爱是陪伴彼此一生颠沛流离
哭脸:英国女演员凯特·温斯莱特
海啸来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