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舞狮的传统审美思想研究

2019-11-14 15:54钤丽兴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舞龙舞狮狮子

■钤丽兴/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舞龙舞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文化孕育出的璀璨瑰宝。几千年来,在不断的传承和发扬中,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后,舞龙舞狮这一传统民俗体育活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成为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向世人传递着中国精神,展现着中国面貌。舞龙舞狮经久不衰,和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审美精神密不可分。

一、外在表现

(一)静态之美

舞龙舞狮的美感不仅在动态的美,静态下的它们也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是手工艺人智慧的结晶。

舞狮的颜色一般以红、黄、黑三色为主,这三个颜色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出现频率很高的颜色。舞龙舞狮总是和节庆日相联系,红色和黄色明亮的视觉效果能够突出节日的喜庆气氛。舞狮中的红、黄、黑还有着文化含义的解释,它们分别代表三国时期的刘、关、张,以颜色为代表,传递出百姓对他们的敬仰和喜爱。舞狮面具讲究大俗大雅,颜色多为高纯度的颜色,且色相单纯,高浓度的色彩对比,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除了颜色的丰富外,狮面还经常配有五彩绒球,白兔毛等装饰物用以点缀,它们的共同配合,让狮面更富有立体感。另外,狮面里面装有弹簧机关,使狮子能够灵活的眨眼张嘴,一头活灵活现的醒狮出现在人们面前。舞龙的颜色更加丰富多彩,常见的有青龙、白龙、赤龙、黑龙、黄龙,搭配上舞狮的色彩,五彩缤纷,既烘托了节日的气氛,也大大增添了舞龙舞狮的可观性。

(二)动态之美

舞龙舞狮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技法,通过多人的配合,组成各种各样的动态造型,极具观赏价值。

舞龙的技法各具特色,常见的有“二龙戏珠”“龙穿云”“古树盘根”“龙摆尾”等等,这些造型都蕴含着人们对龙“嬉水逐浪”“临阵神威”“腾空翻滚”的想象。舞龙在不断的运动中,形成一定的运动轨迹,形成一幅不断变换的动态画面,腾挪起伏间展现出流动的美感。舞狮的动态美也是别具特色,一般将舞狮分为武狮和文狮,武狮的面部形象较为凶恶,舞动动作多为激烈场面;文狮面部形象多温顺善良,表现动作多亲昵可爱。舞狮运动员通过动作的配合,配以音乐的节奏,既能展现狮子打瞌睡伸懒腰等憨态可掬的形象,也能腾挪跳跃,展现狮子英勇威武的一面。“狮子亮相”“狮子大张口”“狮子仰头”“回首望月”“啃裆”“狮子抓痒”“鹞子翻身”“狮子打滚”“狮子滚绣球”等等多种动作,极具神韵,展现了舞狮的动态美感。以北狮为例,表演动作就有喜、爬、蹲、退、滚等,步法有马步、弓步、吊步、跳跃等,在技术方面有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这些动作在三个人的配合下,融成一体,展现了一个浪漫夸张的狮子形象。

二、内在精神

(一)符号意义

符号学家索绪尔认为符号是有“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能指”即一个有形有体的存在物,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形象也可以是一段文字或一首音乐。“所指”即语言所反映事物的概念。舞龙舞狮的能指是指在一定音乐的背景下,由多人协调配合完成某种特定动作或套路,而“所指”则是其不断发展演变传递出的文化内涵。

狮子并非原产于中国,属于外来品种,学者普遍认为,中原最早可见的狮子来自西域。人们普遍认为狮子可以护法驱邪,因此在佳节或集会庆典时,多用舞狮来驱邪消灾,祈求人寿年丰。舞狮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盛行于世,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以及大诗人白居易的《西凉伎》中都记载有舞狮活动的生动场面。龙,在中国有着独特的含义,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承载着先祖人民的精神信仰,我们自己也称为“龙的传人”。舞龙运动表现出了人们对龙的崇拜,这种崇拜是一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支撑。

(二)文化含义

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舞龙舞狮的文化含义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反应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需求的变化。早期人们对自然充满着未知的敬畏,当人类自身力量无法理解自然时,人类往往求助于神明,祈求得到神明的庇护。龙、狮便寄托了人们辟邪守平安的愿望,舞龙舞狮活动充满了虔诚的祈祷。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把未来寄托于祈祷中,舞龙舞狮活动成为锦上添花的庆典活动。重点不再是趋吉避凶,而是表达人们心中的欢乐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景。随着舞龙舞狮成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它承载的含义又多了一层竞技精神。古老的活动融入了现代体育精神,实现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相融。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舞狮因其承载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精神休憩的家园。激越的鼓点,跳跃翻腾的龙狮,振奋的精神让人们的压力得到释放,舞龙舞狮成为人们喜爱观看的一项娱乐项目。同时,随着传统文化的升温,舞龙舞狮活动成为人们文化寻根的载体,人们在其中找到身份认同文化认同。

(三)礼仪之美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关于“礼”的书,就有三大部,“礼”可以说贯穿着中国文化的始终,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何为礼?礼法、礼仪、礼器、礼辞等等,从众多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礼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它可以是政治上的理想,也可以是人格上的完善。舞龙舞狮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在很多方面展现着礼的形象无论是南狮还是北狮,都有一套约定促成的规矩,“以礼开步,以礼见长”,从狮子的启用开始就处处透露着礼的含义。

新狮启用的时候,按照传统,要举行“开光点睛”的仪式。狮子头上扎红头结,角旁簪金花,点睛人向天地敬酒,向东南方三鞠躬后用柚子叶或者黄皮叶打扫狮身。按照传统的说法,这可以给新狮以吉祥之气、播福之力。点睛人用毛笔蘸朱砂,躬身狮前,在狮子的右眼和左眼各点一笔,表示“日月光明”;点在耳朵上,意味耳听八方;点在嘴巴,意味有吃有喝;点在额前,意味拥有智慧和力量;最后一笔,由狮头画到狮尾,意味灵气贯穿全身。点睛完毕,鞭炮齐鸣,锣鼓大振,新狮向主持和点睛人行礼致意。新狮启用的仪式充满着庄严肃穆之感,这个仪式通常需要请德高望重的长者来完成,体现了对长者的尊敬之礼。舞龙舞狮的礼仪不仅在新狮启用之时,而是贯穿于整个活动中,比如舞狮开始前要向中间、右边、左边分别行礼,共行三次礼,以示对祖先和师傅的尊敬。还有入庙、入屋、退出以及迎宾方式等等,可见“礼”的文化在舞狮活动中随处可见。

(四)和谐之美

什么是和谐?儒家经典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道家学说认为“万物负阴以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可以说,和谐在中国文化中,是各家各派的共同主张,将事物的对立面统一调和起来,展现出一种皆大欢喜的智慧。和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在现代社会的构建中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

舞龙舞狮的和谐之美体现在整个活动的全过程。人们在舞龙舞狮中注入对风调雨顺,驱灾迎福的期盼,体现出了对自然的敬畏,渴望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舞龙舞狮活动中,有限的空间场地,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舞者在其中腾挪翻转,看似杂乱无章,却呈现出有序的美感,这正是和谐美的体现。和谐美体现在舞者间默契的配合,他们步调一致,节律整齐,彼此阴阳相合,相得益彰。执龙珠者和龙体的配合,舞龙者与龙体的配合,狮头和狮身的配合,两个狮子间的配合,都贯穿着协调合一的和谐精神。和谐美体现在龙狮的各种造型中,舞龙中的8字、s形等动作,展现出了对称平衡的美感。和谐美体现在运动的节奏中,疏密、快慢、高低、动静的有序结合,使长龙上下翻飞,活灵活现。和谐美体现在运动和音乐的完美配合,在锣、鼓、钹为主要元素构成的音乐中,舞者在音乐的指引下,配合音乐力度强弱和时间的变化,使运动和音乐相辅相成,展现出旋律感。舞龙舞狮的和谐美还体现在其对自然的融合。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自然是我们进行艺术创造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人们因地而异,根据当地不同的地域特征,创造出形态各异的龙体。无论是江苏无锡的鸡毛龙还是浙江长兴的百叶龙,都是人力和自然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美。

三、结语

舞龙舞狮活动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诞生之初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绵延千年传承至今,它从神话的祈祷到文化的寻根,成为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加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它蕴含的礼仪之美,和谐之美,正在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

猜你喜欢
舞龙舞狮狮子
舞狮献瑞
舞龙
迷宫弯弯绕
舞龙舞狮进校园
狮子鱼
喜气洋洋过大年 舞狮欢乐庆新春
我是缤果
骄傲的狮子等
威风凛凛的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