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幕藩体制下武士阶层的政治经济地位

2019-11-14 15:54赵斯嘉延边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幕府武士阶层

■赵斯嘉/延边大学

一、德川身份等级制度下的武士阶层

早在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统治时期,日本便出现了对各阶层的划分,当时初步实行了土地政策和兵农分离原则。1588年丰臣秀吉颁布了《刀狩令》,1591年进一步加强了封建世袭等级身份制,并以法律的形式禁止了武士从事农业和工商业,迫使他们成为职业军人,同时,各阶层之间也不可以有所转变。德川家康统治时期,丰臣秀吉的创建的身份等级制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等级制度是整个社会不可逾越的存在,社会成员被严格地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每个阶层内部又被分为若干等级,任何人都不得变更与生俱来的身份。

在日本,“近世社会是以士农工商的身份等级制为基本的社会,武家是基本的统治阶级。”这里的“士”即武士,是士农工商“四民”身份等级制中最为尊贵的阶层,他们享有统治特权,属于军事封建贵族,同时这个阶层也是一个世袭的身份等级。而武士阶层的最顶端是将军,拥有绝对的实权。武士的职业和身份世代不变,同时农工商也不能升级成为武士,每一个武士都会服侍一位主君,成为其家臣,并一生忠诚于自己的主君,为其战斗。德川幕府在1635所修改的《武家诸法度》中,其中第一条规定武士阶级须“专事文武弓马之道”。进一步明确了武士阶层的职位及身份要求。武士不再进行生产劳动,进而逐渐退出了从事经济的领域,成为靠主君拿俸禄的社会阶层,他们专门研修武道,进行战斗以及统治人民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17世纪中叶,为了加强军事的集中,武士阶级迁移到了江户居住,而农民则只限于进行农村,这样武士便完全的和其他三个阶层分离开来,并且他们只能靠主君拿到俸禄,切断了其他的经济来源。这种做法,一来加强了日本的军事实力,二来强化了武士的忠诚心理,同时也使得严密的等级制度得以在日本社会根深蒂固。

二、幕藩体制下武士阶层的政治地位

在德川家康统治日本后,武家政权成为唯一的统治机构,德川把将军的权利和天皇的权威相结合,“德川家的家长,代代拥有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政治上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将军的政厅就是幕府”天皇表面上是日本的统治者,但实际权力都掌握在将军手里。

因此,武家统治在日本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各个大名统一由将军指挥,同时又分别统治着属于自己的藩国,这样至上而下层层相属,各自属于自己的主君,从而达到了统治整个日本列岛的目的。各个藩国事实上是隶属于德川幕府但又享有很大自治权的小王国,各个藩国的大名们作为领地的专制君主,他们可以在自己的藩国里制定和推行各种政策,拥有和幕府一样的整套独立而且很完善的统治机构,这种幕藩体制成为江户时代日本的核心政治体制。

在这种独一无二的幕藩体制下,手握兵权的将军是武家的最高行政长官和首长,处于将军下面的是各个藩国的大名、旗本和御家人等,再下面是以主从关系为基础而服务于大名们的各级武士。所有的武士都是享有特权的统治阶级和荣誉的精神领袖,他们可以担任幕府和藩国的各级官员。各级武士是当时社会唯一的武装人员,有佩带武器和称姓的权利,更为重要的是,武士还被幕赋予对农工商被统治阶级格杀勿论的权利。

三、幕藩体制下武士阶层的经济地位

尽管武士这个阶层在政治上享有特权,且地位至高无上,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里却并没有经济上的实力。在德川等级森严的身份等级制下,社会阶层分工十分明确,各阶层之间不能相互转换,这也是江户时代特有的社会现象。德川身份等级制下的武士,尽管处于身份金字塔的顶端,但是他们却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封建国家的统治者一样拥有土地,而是没有土地所有权的统治阶级,这与当时日本社会的土地分封制密切相关。

德川幕府统治期间采用了石高分封制的土地分封制度。采取层层分封的原则,武家统治者将军把土地分封给属下的大名,与此同时,大名也将自己的部分领土下分给陪臣,此时幕府分封的内容并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料土地,而是土地所生产的利润,即石高。这也就决定了身份和地位的高低以及权力的大小不是土地所有权,而是土地上所出产的谷物(石高)的多少,根据石高的多少,决定各个武家的身份。这一分封制度使得武士阶层成为了极其脆弱而又贫困的统治阶级,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他们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在这种土地所有制下,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相互分离,武士封建地主阶级所拥有的一切土地,并把土地全部分给农民占有并且世袭耕作。就这样,所有的武士阶级以退出生产领域为代价,获得了对社会其他阶层的统治权,他们把土地全部委托给自己的代理人来经营管理,本身不从事土地的经营和管理,这使得日本德川时代的“几百万武士阶级,尽量地剥削农民而成为安渡着安逸的都市生活的游民了。”武士的地位往往同真正的经济力量极不对称,这使得他们极为脆弱。

武士以对主君的忠诚为己任,一生为自己所属的主君而浴血拼杀在沙场上,这其中除了日本武士一直秉承的忠义意识之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一旦离开了主君便一无所有无法生存。德川时代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禁止任何人拥有私人的土地,这一点连武士阶级也不能例外,这使得他们不象中世的武士那样,除了主君赏赐的土地之外,还拥有祖先遗留下来的领地。武士赖以生存的唯一经济来源便是主君赐给的禄米。德川时代还严禁武士经商,他们连做小地主都不够资格,只能勉强维持自身和家庭的日常开支,在很大程度上比大多数农民还要贫困。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德川时代一个中级武士的平均收入大约是100石禄米按照当时的生活标准,这大概相当于一个富农的收入,但全体武士收入的平均数则在35石以下,这就将众多的武士们置于和农民同样的经济水平。”他们的生活并不象同时代的统治阶级们那样富裕和舒适。

到了18世纪末期,他们所领取的禄米还不到30石。有些甚至遭到了主君无情的抛弃,赖以生存的俸禄经常被削减甚至全部被主君占为己有,生活上处于无依无靠非常贫贱的状况。

四、结语

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间具有高度关联性,即统治者总是用权力获取财富,是前工业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在幕府体制下特殊的政治经济制度,使得德川时期的日本出现了及其特殊的社会结构内政治与经济二元分离及并生并存的社会现象。在这种体制下的日本武士阶层,在等级森严的身份制度下享有极高的社会政治地位和幕府赋予的特权,但其实质是武士退出了生产领域而专事文治武功,手中不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离不开各藩的城下町,失去了地域上的流动性,只能依附于主君的名下,从而退出土地、脱离经济领域,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完全依仗其统治之下的农工商三个阶层,他们没有生产,经济实力被削弱,造成了其政治经济地位不对等的特征。

注释:

①收缴民间所有的“刀、腰刀、公箭、长枪、步枪、以及其他各种武器”.

②《体系日本史丛书,社会史2》36页.③井上清 铃木正四.日本近代史(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25.

④野吕荣太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M].北京:三联书店,1955:29.

⑤诺曼.日本维新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19.

⑥李文.武士阶级与日本的近代化[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幕府武士阶层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毕沅幕府与清中叶骈文复兴
THROUGHOUT THE SPREAD OF NEO-CONFUCIANISM TO SEE JAPANESE’S WISDOM
猴子和武士
剑龙是武士吗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制度: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武士”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