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建构高效课堂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9-11-14 15:54曾文靖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过程

■曾文靖/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初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他们学习能力迅速提升的时期,作为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少教多学的模式帮助他们提高自学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给他们的自主学习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

一、新课程改革后初中语文少教多学课堂建构的意义

(一)能够促进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初中阶段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能力的养成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因为良好的习惯可以作为他们人生成长一个指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是初中语文,自主课堂的最终目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在教学的环节中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在以兴趣为导向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用传统教学方法对知识进行反复重复,以求达到学生能够熟练记忆的目的,而是借助几个可以独立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更加丰富,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少教多学课堂下,课堂的发展是要依靠教师对问题的合理设计来进行推动的,作为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基础,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的时候要以学生能力的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引导的过程中对能力进行挖掘,这样当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取得自信心时他们学习的行为也会不断增加。

二、初中语文少教多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课前自主预习与探究

课前预习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来说是一个前提,所以我们在开始新一节课的教授之前就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课前预习,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要掌握字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这样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才能找出自己疑惑,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这些内容加以注意,久而久之自学水平将会得到提升。

(二)借助问题进行引导,促进更深入性的学习

初中语文自主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并依据学生身心的发展情况,为他们设计一些自主探究的问题来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

1、营造质疑的课堂氛围

如果仅是学习而不去思考,那么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成功的,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有疑问才会有探究才能提高学生自学打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质疑的意识,在提出疑问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社戏”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豆好吃吗?但我吃了那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那夜的戏不好看,豆也很普通,那文章结尾为什么连连说好呢?到底什么好呢?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在阅读与思考中提升。关于审美创造,这与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相符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才可以更好的强化语文的审美能力,那么就可以从文章的语言美、故事美、人物美等方面入手,强化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2、以问题来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

要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必须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所以,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就要做到以问题的提出来作为课堂发展的推动。

例如:《社戏》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就是需要借助故事情节与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的一种文体,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让学生能够从文中的事件找出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内容,这样人物的形象在小说中才会显得更加的丰满,在社戏这篇文章中,对于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对文中主要人物双喜的刻画则采用了大量的篇幅,这就要求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对每一个表现双喜人物性格的语句进行一个概括,这样就降低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难度,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力的水平。在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中有一条是人文素养,这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语文的教学所特别注重的。因为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内涵,人文内涵的提升是需要借助文章来进行思想意识领域的陶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教材思想性的挖掘。

(三)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虽然我们提倡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也不能忽视小组合作学习,这几天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对小组件,学生进行指导,并鼓励他们要通过讨论找出对于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提升他们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读书交流会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将自主学习的内容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

(四)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途径,借助问题对学生进行点拨这样学生才能明确问题解决的方向。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应该是适度的,过渡的引导对于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是没有帮助的,教师对于学生所得答案的点评一定要清晰、明确,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发展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在这种方式下就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信心。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问题的合理设计和对学生思考时的适度引导是拉近师生关系的有效措施,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也能够实现自主课堂下的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

(五)借助信息化的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尤其是接受了新课程改革思想影响的教师,必须要注重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这样才能合理地选择教学手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引导的。

此外,注重自学,养成良好习惯。语言和写作学习也需要积累和扩展。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积累习惯,扩大课堂内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包括古诗、现代汉语、散文和古典汉语。汉字、词汇和句子的使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掌握学习的重点,才能提高学生的核心语言素养。

例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对这句话的研究时就要从全文入手,看一看作者的情感,在看一看在古代文言文中“士”应该怎样去理解,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在新时代、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要作为一个引导者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在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作要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时效性,就必须要对当前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构建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探究过程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设问引导探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