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责任与创新

2019-11-14 15:54天津图书馆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文旅图书馆融合

■叶 卿/天津图书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读书和旅游结合在一起,推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借阅服务的公共文化部门,助推使命在身,创新责任在肩。

一、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和旅游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组建新的文化和旅游部,要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019年3月底前,随着省级层面机构改革的完成,在全国产生30多个省级文化和旅游厅,标志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迎来新篇章。

在新时代,文化是旅游最好的品牌,旅游是文化最大的载体。文化有利于旅游的品质化、特色化、效益化发展,旅游有利于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提升。先进文化、优秀文化注入旅游,可以使旅游发展方向对头,品位提升,内容丰富;大众旅游、优质旅游承载文化,可以使文化的市场更大,传播更广,传承更久。因此,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而且必将大有作为。作为公共图书馆,如何担起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责任,最根本的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从新思想中找到方向,用新思想指引发展,把握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文旅融合发展新空间,把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做实、做深、做精彩。

二、公共图书馆助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助推文旅深度融合

坚持美好生活发展方向,努力迈向高质量旅游发展新目标,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品质发展阶段,是符合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之举,是努力提升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首要之任,是更好地满足群众不断升级的文化旅游需求的应有之为。通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图书馆普及化均等化服务,整合公共图书馆旅游资源,发挥自身文化特色,可进一步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渠道和供给类型,助力文化和旅游多角度、全链条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

(二)有利于塑造城市文化形象

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城市文化共享型公共空间,是满足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整个城市文化的标志,代表整个城市文化的信息交流形态,代表着整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在城市文化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建构自身公共领域的功能,以其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多元性,吸纳和改造市民和游客的精神,引导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最终达到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影响城市发展格局、体现人文科学素养、引导社会价值取向的根本目的。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世界各地公共图书馆因其悠久的历史、庄严精美的建筑、丰富的馆藏文化,吸引游客参观、访问、学习。比如,纽约公共图书馆坚持践行丰富的文化活动、免费服务的政策、自由进入的制度等理念,成功塑造了最受欢迎的文化共享公共空间的定位,每年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各国游客,成为了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作家卡尔文·特里称赞纽约公共图书馆,“是纽约伟大的文化机构中最平等待人的地方,也是最高水平的地方,任何进出图书馆的读者都能感觉有与哈佛大学学生同等的资格”。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城市中的作用早就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的功能,公共图书馆不分性别、种族和年龄,免费向全体公民开放,保障了人们平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基本权利,又能增进多种族、多国家游客的交往和友好关系。在新时代,利用公共图书馆文化空间的共享价值,定能不断吸引游客,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公共图书馆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条件

(一)馆史沿革见证文化变迁

公共图书馆是人类思想文化、精神文明和科学知识的宝库,是全面履行社会教育、文化传播的重要部门。每一座公共图书馆都有自身的发展历史,而正是这些构成了宝贵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例如天津图书馆最早建于1908年的直隶图书馆,1918年9月更名为直隶省立第一图书馆,十年后,1928年更名为河北省立第一图书馆,1929年天津特别市立图书馆创建,1937年被称为天津特别市立第二图书馆,1945年更名为天津市市立图书馆。1949年天津解放后逐步合并为天津市人民图书馆,1982年,天津市人民图书馆更名为现在的天津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历程就是值得挖掘的旅游资源。了解一座图书馆的发展史,能够让人们见证文化变迁的独特魅力。

(二)建筑文化拥有独特魅力

公共图书馆建筑多数规模宏大、设计新颖,能够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常被当作城市文化的地标景点。《中国名胜词典》中也记载有天一阁、阅古楼、首都图书馆等著名的古代与现代公共图书馆。随着公共图书馆的不断发展,能使人们感受到不同时代建筑的魅力。例如天津滨海图书馆建筑是天津城市规划设计院 (TUPDI) 和荷兰建筑公司 MVRDV共同合作设计规划的,从外部看起来像一个三维的眼睛,内部一个球形中庭和从地板连接到天花板的书架为特色,被《时代周刊》列为 100个全球最美地方的首位。《印度时报》称天津滨海图书馆像一个书的宇宙,是爱旅行书迷的首选。

(三)丰富馆藏彰显特色资源

公共图书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就是大量的藏书,例如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极为丰富,古今中外,集精撷萃,馆藏文献 2700 多万册,其中珍贵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最早的典藏是3000 多年前的殷墟甲骨和大量珍贵金石,更有敦煌遗书、《四库全书》、《赵城金藏》等闻名遐迩的珍本古籍。馆藏图书量居全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五位,亚洲第一位,既是世界中文文献收藏数量最多的图书馆,更是国内外文献收藏数量最多的图书馆。军事文献作为俄罗斯国家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保存了一些军事管理、俄国军服等珍稀的军事文献,有成千上万本关于卫国战争的著作,受到了世界各地游客的关注。丰富的馆藏形成了厚重的文化旅游资源,多种层次的文献资源,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调动了人们学习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相互依存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公共图书馆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策略

(一)打造文化休闲新阵地,开创文旅融合新空间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为公共图书馆首要任务应是把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利用好公共图书馆场馆,适应读者参观、休闲、阅读的新需求和新期待,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施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注重当地文化记忆的收藏和宣传工作,打造本土文化品牌,培养训练有素的讲解员,向前来参观的游客深入讲解和宣传本土文化,把公共图书馆场馆努力打造成为有温度、有体验、有内容的文化休闲厅,使游客要想较好了解本地的文化,首选当地公共图书馆。另外,公共图书馆应注重在节假日期间,利用馆藏文物、文献、展品和数字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让广大游客在文化中感受节日的气氛,在参与中感受美好生活。例如,滁州图书馆2019春节假日期间开展的“金猪拱福——己亥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共读中华经典同度传统新年”、“庆新春有奖猜灯谜”的馆内活动,吸引了7000多人次入馆参观,其中近三分之一观众为滁州之外的游客。

(二)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满足游客个性化新需求

建设旅游文献数据库能有效地宣传地方旅游资源,有利于让热爱旅游的读者了解到旅游文化资源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进一步激发旅游的愿望,这是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共图书馆应提高责任担当,利用好自身网络数据资源,充分收集旅游学科文献资料,建立旅游书目相关信息数据库和网络资源数据库,统一编制旅游文献著录标准,开发旅游文献管理系统软件,通过资源共享,为人们提供最新、最快、最全的旅游信息服务。旅游者可以从中获得有关目的地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风光特色,对目的地了解越多,到目的地实际旅游体验的动机就越强烈。比如,品读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就有进行一次“苏州文化之旅”的愿望。公共图书馆充分开发和利用旅游文献资源是助力文旅融合发展,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三)推广“图书馆+主题”理念,增强创新发展新意识

新时代提出新任务,公共图书馆需要统筹考虑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个性化文化需求,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高质量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可推广“图书馆+主题”的建设理念,以“一馆一主题、一馆一特色”方式建设公共图书馆分馆,如杭州图书馆已在全市建成运动、科技、茶文化等主题分馆,成为城市美景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已建立“图书馆+民宿”的渝中区图书馆24 小时城市书房,为民宿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以文化内涵提升客人的满意度和归属感。另外,还可尝试“图书馆+旅游公共场所”的发展模式,推动景区、旅游集散中心及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场所的公共图书馆分馆建设,多增加读书体验服务,成为传播知识、体验文化的重要窗口,让更多游客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四)利用流动送书文化服务,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设立流动服务设施,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服务的要求,公共图书馆应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作为,加强汽车图书馆流动送书服务建设。例如,天津图书馆汽车图书馆自2006年成立以来,为部队等61个企事业单位、社区准时提供送书服务,十四年来,风雨无阻、服务社会,车内5千余册图书对满足广大市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9年,天津图书馆汽车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在五大道、商业街等天津旅游地标区域设置服务点,利用车内图书、视频播放器、特色展板,着力宣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巨变,宣传党和政府文化惠民的政策,宣传天津特色文化,宣传京津冀阅读推广活动,调动广大读者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让汽车图书馆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城市名片。把握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脉搏,以汽车图书馆流动送书服务为载体,可以提升旅游景点的文化氛围,实现资源共享,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新动力,形成发展新名片。

(五)突出阅读推广品牌特色,推动文旅融合新发展

在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理念指引下,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有责任和义务对地方文献进行传承和推广,做地方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通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打造阅读推广品牌,促进本地读者和外地游客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品位,增强地方文化底蕴,推动地方文旅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公共图书馆特色服务品牌就是是图书馆对社会公众所做的价值传递和服务承诺。如天津图书馆着力打造“海津”品牌,通过“海津讲坛”活动,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展现津味文化魅力,以“乡土阅读”为主线,将公益文化讲座送到机关单位、部队、学校和社区,目前已举办500多场讲座;通过“海津读书会”,交流人生智慧,激发读书热情,培养阅读习惯,不断增强文化获得感;通过“海津志愿行动”,发动360名诵读志愿者与普通百姓、部队战士、单位职工、高校学子、环卫工人、外地游客等共同诵读经典,将全民阅读工作落到实处,让书香溢满城市,丰富了文旅融合新内涵,使文旅融合向更广、更深层面发展。

五、结语

立足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核心文化因子,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城市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窗口,同时还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启迪人生的教育场所和特殊的文化旅游资源,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新观念,把握机遇,突出特色,充分发掘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精神内涵,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

猜你喜欢
文旅图书馆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图书馆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