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生冲突研究

2019-11-14 15:54宋静辉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冲突师生关系师生

■宋静辉/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大学扩招、单招形式的推广,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下降,导致高职院校中师生冲突增多。因此,对高职师生冲突的研究,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实现其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社会职能,也有利于高职学生技术提升及健康成长,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二、师生冲突的概念及表现

(一)师生冲突的概念

刘琼(2010)认为:“师生冲突是指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由于角色、认识、态度、情感、价值观等的差异而产生的不一致、对立和互相干涉的互动过程。”我们认为师生在教育教学上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师生之间的冲突并不一定是要对抗压制对方。师生之间存在冲突是因为双方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等有一定的差异,双方沟通不畅所导致的冲突。要解决这些冲突主要依赖于双方的沟通和相互理解,而不是要求某一方做出退让或牺牲。我们将师生冲突定义为: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不同地位,各自承担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分工,因此双方存在不同的价值观、心理特征和期待,在此基础上存在的显性的或隐性的不一致和相互干扰的互动。我们认为,高职师生冲突既有其积极的作用,例如能让师生互相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也有其消极作用,例如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高职院校师生冲突的表现

高职院校中师生之间的冲突既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显性冲突包括:师生在课堂上或平时交往中,对于某件事情的态度不同而产生的语言上的冲突;在课堂上或平时交往中,师生对于某件事情的态度不同而产生的肢体上的冲突;激情犯罪行为。蒋春雷(2004)认为:“师生矛盾冲突导致的犯罪,大多数属于激情犯罪。”隐性冲突包括:师生关系淡漠,缺乏交流;学生无视课堂纪律,逃课、玩手机、不听课;学生不尊重教师,甚至发表有损教师名声的言论。

在高职院校中,师生间发生显性冲突的可能性较小,然而,隐性师生冲突因为其存在形式相对隐蔽,往往容易被忽略,如果对隐性师生冲突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激烈的直接冲突,甚至会引发违法犯罪活动。

三、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冲突的主要原因

(一)高职院校学生方面的原因

高职院校的学生处于青春期,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极力想摆脱家长和教师等长辈对他们的约束。他们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但心智还不够健全,不能正确理解教师对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另外,当前的高职生,大部分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有些同学从小娇生惯养,从小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行为处事时,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唯我独尊,这样的性格特征容易与人发生冲突。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都相对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出现逃课现象,即使去上课,很多学生甚至不带课本,只是一味地玩手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高职教师想传授给学生更多知识,肯定会制止学生们干扰教学的行为,但是学生们由于不良习惯等原因不认同教师的学习观,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难免由于对学习态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师生冲突。

高职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往往不能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进入高职院校,突然脱离了父母的监管,与教师的沟通也较义务教育阶段减少,极易产生各种消极心理。这些消极心理一旦不能及时疏导,会让学生变得孤僻,出现性格缺陷,容易与人发生冲突。

学生期望教师知识渊博、授课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教学能引人入胜,能深入浅出地讲解高难度的专业知识。但是,部分高职教师讲课毫无激情,生搬硬套、照本宣科,教学脱离实际,也不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得学生不认真听讲,无视课堂秩序,教师制止学生干扰课堂的行为时,就会引发师生冲突。

(二)高职院校教师方面的原因

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们厌学,甚至放弃学习,进而引发师生冲突。

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过度强调制度性权威,忽视人格权威。一名教师如果缺乏必备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品行不高,单靠制度性权威,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如果教师过度强调和滥用自己的制度性权威,不顾及学生们的切身感受和自尊心,甚至无视学生们的合理要求,一味地强调学生服从教师,易引起学生们的反感,引发师生矛盾冲突。

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对待全体学生。有些高职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不好,一些教师不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歧视这些学生,但却偏袒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甚至当不同学生犯相同的错误,教师处理问题的态度却不相同,为成绩和习惯好的同学开脱,却严厉批评甚至惩罚成绩和习惯差的学生,导致一些学生的不满和反感,引发师生冲突。

(三)学校、社会、家庭方面的原因

首珩(2005)认为,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在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的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缺乏人性化,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利益未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引发师生冲突。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对教师的评估机制不够合理,为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一些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出现功利化倾向,虽然也强调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但是更重视能短期见效的科研工作。无论在教师的年终考评还是教师职称晋升方面,科研成为决定性的条件,而教学业绩只看是否完成额定的工作量。在这种管理制度的导向下,教师把大量精力集中在搞科研上,备课时间大大缩短,甚至不备课直接照本宣科,课上课下也不与学生交流沟通,致使教学质量下降,师生关系淡漠,易引发师生冲突。

高职院校与家长沟通较少,未形成教育合力。任何学生的成长都离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三者间相互协调、互相配合,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然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学校和学生家庭间的互动减少,教师也几乎不和家长联系去商讨学生心理和教育等方面的情况,甚至出现家长替学生找借口逃避学习、逃避犯错后所应该接受的惩罚,致使部分学生误解教师的教育自己的良苦用心,导致不必要的师生冲突。

师生冲突的社会根源。社会法律制度规定,师生双方处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社会地位。我国传统的社会文化尊崇“师道尊严”和“尊师重道”,师生的社会地位不平等、社会权力不对等,师生冲突就难以避免。此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导致高职院校内出现社会失范现象:教师敬业意识淡薄,职业责任感不强,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目标不明确等;学生们缺乏社会责任感,学习态度不端正,逃课和考试作弊等现象日益严重等;师生交往也出现功利化等现象,这些失范现象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恶化师生关系,造成师生冲突。

四、预防和化解高职院校师生冲突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学生方面的对策

加强自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高职学生肩负社会发展和建设国家的使命,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具备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这一切都必然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自律能力。

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机。学校应通过思想政治课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们明白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风建设,严抓考风考纪,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设定清晰合理的学习目标以激发学习动机;辅导员可以严抓课堂纪律,督促学生认真学习。

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职院校通过将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位必修课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在学校中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氛围。对于已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摆脱消极心理,以此来预防或化解师生冲突。

(二)高职院校教师方面的对策

建立平等、民主、对话的师生关系,用师生平等预防和化解师生冲突。教师在教书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不能剥夺任何同学的合法利益,要维护学生的尊严,形成良性的具有教育性意义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即使由于双方的差异而发生冲突时,也可以通过教育对话等形式去缓解或解决师生冲突。

加强师德建设,用爱预防和化解师生冲突。师德的灵魂是关爱学生,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向自己靠拢,增进师生交往。高职教师应具备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关爱每位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教师要明白高职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潜能。

提高专业水平,更新教学观念,用渊博的学识预防和化解师生冲突。高职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采用攻读更高一级学位、在职培训、在职进修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学生的能力,用渊博的知识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预防和减少师生冲突。

(三)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多方位相互合作的对策

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应注重以人为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制定出师生共同认可的规范制度,提升学生们守规矩的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学校需认识到师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要允许存在合理的师生冲突,但是要建立化解师生冲突的机制。学校可利用师生座谈会、学生意见箱、师生磋商等,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让师生平等对话,化解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高职院校要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教师时,既注重教师的科研水平,也重视教师的教学效果,更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评价学生时,既注重学生的成绩,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

形成高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为预防和化解师生冲突提供有力保证。学生的教育需要三者形成合力来共同完成,尤其需要学校和家庭联手。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与家长讨论学生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找恰当的对策,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也可以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要保证教师和家长不能相互掣肘,双方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观念需协调一致,更好地实现让学生成才的目标。

五、结语

本文从学生、教师、学校及家庭社会三个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师生冲突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待有助于学生的成才,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冲突师生关系师生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基于合作博弈的多机冲突解脱算法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冲突水平的变化诱发冲突适应*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