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需求模式下高职院校农村毕业生择业焦虑消除的思考

2019-11-14 15:54张玉婷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毕业生院校

■张玉婷/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的农村毕业生,其初衷就是学到一技之长而在城市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在当前职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趋势下,很多职业院校的农村毕业生因为受到就业环境、职业预期、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在大城市工作重重受阻。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提供输送人才的主体,必须意识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农村毕业生存在择业焦虑,并切实加强对其焦虑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的实践,结合当前国家发展需要和相关政策倾向,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需求日益旺盛的趋势下,国家提出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引导更多的高职院校农村毕业生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之中,消除高职院校农村毕业生择业焦虑,才能更好地人尽其才,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践行和渗透习近平青年观。

一、高职院校农村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来看,高职院校农村毕业生择业焦虑不容乐观,甚至有的已经对其的日常生活与心态产生了严重的焦虑。主要是因为就业环境、职业预期、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出现的择业焦虑。因此,化解择业焦虑不容乐观。

二、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需求模式的分析

近年来,国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投入的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大,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尤其是在新农村电商、现代化职业农民、新农村网红、农业职业经纪人、农村旅游开发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最为旺盛。加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习近平青年观提出,青年不仅富有朝气、活力和创造力,而且具有强烈的梦想,所以为加强对其的培养,需要我们引导其敢于解放思想,切实做到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和开拓进取,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要敢闯敢干,勇做时代先锋,敢于参与锻炼和挑战,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能为国家的兴旺发达提供不竭动力,同时也是国家对青年所赋予的使命和担当。因此,需要教育青年做到不负青春、敢于挑战、珍惜韶华、不忘初心,抓住创新的机会和实践活动,树立敢拼敢干的理念,并将其在实践中践行,以尽可能地实现服务社会和情系国家的壮志情怀,尤其是广大青年要扎根于中国大地,加强对国情民情的了解,用自己无悔的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人民和历史的华丽新篇章。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将重视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华民族和时代发展的高度,并提出了主题鲜明、紧扣时代、系统而又完整的青年观,希望广大青年能练就一身好本领,掌握一身好技能,掌握好理论知识,不断的适应和满足时代发展所赋予的新使命和新担当,在时代发展和新中国崛起中成为栋梁之才。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阶段,青年不仅会参与和见证整个过程,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承载的国富民强、振兴民族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不断地践行,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小康社会以及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导,鼓励建议高职院校的农村毕业生回到家乡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结合自身优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利用国家提供的平台,大展手脚。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需求模式下,消除高职院校农村毕业生择业焦虑可谓责无旁贷,而且也是主要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三、消除择业焦虑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引导,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消除高职院校农村毕业生择业焦虑,教师可以与学生一道,深入当地实践,加强对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调研,引导其意识到自身投身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施展拳脚的大舞台,而且还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在当前日益注重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势必会逐渐的庞大,高职生势必成为农村人才队伍壮大的主力军,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在日常引导中,除了宣传调研的现状和趋势外,还可以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探讨自己的看法,讲解自己的独特见解,为人才的成长致力于宽松环境的营造。比如,目前几乎每个村都设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但是在这方面的人才缺口巨大,需求十分旺盛,所以电商专业的学生可以成为首选。农村旅游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在日益增加,所以也可以引导旅游专业方面的学生向这方面倾斜,让各自学习的技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舞台上施展拳脚。

(二)完善专业,彰显青年活力

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目前正变得逐渐多元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在这样的趋势下,为缓解和消除高职院校农村毕业生择业焦虑,高职院校为了培养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和“主力军”,就需要在开设的专业方面进行不断地完善,加大符合新农村建设的特色专业建设,以更好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彰显青年活力。随着乡村振兴等战略深入实施,高职院校培养的涉农专业人才也十分“火”,可谓供不应求。例如湖南生物机电职院,创办了全省首个休闲农业专业,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对口就业率95%。这主要是因为在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的现状下,涉农人才的职业道路将越来越宽广。所以需要在这方面注重对其的完善和优化,着力实现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人才与培养无缝对接。

(三)对接引领,解决后顾之忧

为了更好地缓解和消除高职院校农村毕业生择业焦虑,需要高职院校与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切实做好对接工作,引领学生朝着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方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切实注重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专业设置、科技服务、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对接,做好学生的引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鼓励和引导其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之中。这样做既满足了国家当前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与输送的需要;又解决了高职院校农村毕业生就业焦虑的现状;同时缓解了城市与农村不均衡发展现状。但是为确保对接的有效性,需要对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动向进行持续调研和更新,可以与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主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结合其实际需要,定向培养相应的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解决后顾之忧。比如在现代职业农民方面,目前的需求较为旺盛,所以需要开设相关职业,并要求其需要懂得更多的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他们必须懂技术,会管理,还得会经营。此外,还要做到未雨绸缪,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开设出具有较强创新性和前沿性的专业,并强化对其的培养。比如开设AI专业,人工智能在农业种植中,能进行种子检测、智能种植、作物监控、土壤灌溉等,从而培养出既懂农业又懂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需求模式下,高职院校农村毕业生择业焦虑消除,需要我们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导,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念,以促进学生择业焦虑目的实现,在促进学生就业的同时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毕业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数读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