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9-11-14 15:54王志伟德州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王志伟/德州学院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概述

从一定程度上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以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为指导思想,进行构建适应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过程,帮助相关的工作者,提高教育目标的可操作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仅是一种理论设计,也是一种实践的产物,更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桥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形成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重要过程,也是经验化发展的形式,科学化实施的重要标志。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态势并非全无问题,这些都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现状

第一,相关的数据调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缺少一定的延伸性。我国高校更加倾向的是课堂内容,片面的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构建心理教育。相关的数据调查显示, 247 所高等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当中,存在190所将此内容持续一学期,占比例为76.92%。接着,122所高校可以家境信息教育课程持续一个学期的是49.39%。50%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课程缺少延伸性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性。第二,从心理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需要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心理困扰进行探究,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但是,基本上都是围绕感情生活、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四个方向进行分析。但是在广泛的问题上,重点不明确,针对性较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价值,不仅需要应对实际心理问题,还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性素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理论基础与教育理念的转变

不管是何种教育模式,都需要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强调高校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层次性与角度性合作。调动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参与性。引入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理念。转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课堂上获取学生真实想法,在后续工作当中,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的人数是5到10人,小组长一名。如果有学生对感情问题认识不清,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看成重点,通过换位思考等方式,保证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二)规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趋势

第一,需要提升,不同教育模式的整合。例如:心理学模式的整合,医学模式的整合,以教育发展型为主、医学型为辅。从生理、心理、伦理、社会等不同的角度,分析现代化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第二,需要在不同的教育途径当中实现有效的模式整合。例如:心理学教育课程的整合,心理测量的整合,心理咨询方面的整合,展现不同的立体化方式。第三,需要在高校之间,学生之间,学院之间,心理质询中心之间,按照不同层次,探究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建设。第四,构建教育与质询、预防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开设系统性的教育课程与知识,增强学生自主能力,解决学生心理不适应的能力,制定多级预警信号,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的干预。

(三)探索多元化、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第一,针对于不同的年级需要制定不同的心理需求教育。大一的时候可以制定适应与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大二、大三需要针对人际、爱情、自我成长等方面进行心理调整。大四主要是针对考研问题与就业问题进行实施与调整。第二,心理学的宣传形式分为很多种,例如:可以是海报的形式,也可以是网站,报纸的形式等。第三,可以构建学生心理社团,提高专题讲座等,例如:可以选取“校园贷骗局”案例,让学生进行探究并讨论,校园贷屡禁不止反应了大学生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第四,提高虚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环境。可以在网络上提高学生的多元化心理问题探究。

(四)多种渠道共同推动

第一,加强师资培训制度。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身心素质,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第二,需要重视课题研究,进一步推进心理测量与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主要工作。第三,需要在社会的视角,学校的视角,家长的视角上,构建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相互的系统当中,进行相互补充。

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实践

国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学校、班主任等教育思想,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第二,预防 - 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针对于存在特殊问题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个别辅导。第三,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全体学生,有效整合学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因此,XXX学校,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的整合,打造创新型心理健康教育 “13457”模式。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乐观、积极向上、坚强、有担当的良好品质。从“13467”模式实施以来,就在 “一个机构(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下设心理咨询中心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协调与管理),三支队伍(在辅导员、心理委员和宿舍信息员的中心教师队伍引导下进行培训工作),四级网络(校、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六大平台(新生心理健康测评平台、新生日常咨询平台、新生心理危机干预平台、新生心理健康宣传月平台、新生成果分享机制平台、新生奖惩措施制度平台),七位老师(在学工部构建中心教师联系制度)”等层面上,展现了较强的延续性。此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渗透学校与学生当中,展现院校的特色,针对学生的特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通过各种形式实现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定期开展督导活动,关注辅导员身心健康,缓解压力,方法合理和成效显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属于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发挥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性,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

五、结语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祸因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骨干与建设者。因此,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给予最大的重视程度。相关的人员,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探究对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创新工作模式。针对大学生实际情况下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路径。提升学生的综合性素质,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从教育的理论与理念,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转变传统思想教育工作模式的弊端,优化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多元化的基础上,完成有效的创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