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准扶贫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以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省万源市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为例

2019-11-14 15:54代永佳郑章毅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四川省万源市教科局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学历贫困地区精准

■代永佳 郑章毅/.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四川省万源市教科局

一、前言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教育扶贫是国家扶贫项目的重中之重,它是扶贫、治贫的先导,具有持久的效力。教育精准扶贫就是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机构、教育对象、教师群体进行定向精确的帮扶。现阶段的教育精准扶贫主要以提升边远山区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但对于贫困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晋升以及师资队伍建设还缺乏足够的关注与投入。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发展愿景,需要从一线教育工作者——教师抓起, 在内源上解决贫困地区教育理念发展的贫困性问题。通过扶贫提升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带动整个贫困地区实现教育增量式持续发展态势。

二、万源市教育扶贫相关政策解读

万源市是地处陕西、重庆和四川交界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同时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革命老区。万源市的教育发展水平相较于其它发达城市比较落后,甚至与四川的其它同级别地区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提升当地的教学质量,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出台了一些针对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

(一)投入教育精准扶贫的专项资金

教育扶贫救助基金:2016年本级财政和上级拨付了100万元,2017年本级财政拨付了400万元。

标准中心校建设:2017年用于学校建设403万元。

学生资助专项资金:2015年上级拨付了5526.1449万元,2016年上级拨付了5476.717万元,2017年上级拨付了5655.377万元。

(二)教育精准扶贫的主要举措

学前教育:三儿资助。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减免保教费1000元/生。

义务教育:三减一免。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标准为:小学1000元/生/年、初中1250元 /生/年(川府函〔2016〕9号)。

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据实免除普通高中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学费。

(三)教育精准扶贫中的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创造机会,提升学历。首先,充分发挥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利用教师教育培训机构具有学历培训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优势,做好教师参加学历层次提升工作。教师教育培训机构不断扩大教育资源,为该市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提升提供多样化学习渠道和优质服务,努力降低学习成本。其次,充分利用成人高考、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途径提升学历层次。教师参加学历层次提升培训,特别注意专业化发展方向,坚持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原则。最后,充分利用网络系统大力推广现代远程教育。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教师更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上课、减少经济负担的优势,利用网络积极踊跃参加学历提高和研修学习。

第二,政策倾斜,提高待遇。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进绩效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完善老少边穷等贫困艰苦地区教师待遇政策,依据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做到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在职称评审上,根据贫困地区的特殊情况,采取与发达地区不同的评审标准,适当放宽评审条件,使更多贫困地区的教师能顺利达到职称晋升。

第三,人文关怀,留住人才。缺乏优秀的人才,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就无法真正提高。贫困地区交通闭塞、工作负担重以及城乡生存环境、教师待遇差异大,导致优秀教师想方设法向发达地区流动。万源市通过改善教师教学和生活环境,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优秀的教师能够留在当地任职。在评先选先、编制管理、培训活动,教学研究活动等方面向万源市倾斜,保证优秀的教师能够安心在贫困地区扎根。

三、教师在当地精准扶贫期间的专业发展

虽然现阶段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心仍然放在学生和学校基础设施上,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和不可忽视的主体,他们的职业发展应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教育精准扶贫,要把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支点工程”,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当地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对当地一线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走访当地教育部门进行实地调研获取了万源市在2015年到2017年精准扶贫期间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能更客观地掌握万源市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直接从教师这个主体去获取信息是一种较好的方式。这次问卷调查随机选取了万源市的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进行。此次的问卷调查是借助麦客表单进行信息搜集的。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有40名,收到有效问卷37份。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来自各个年龄层,但主要以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为主。该问卷调查表涉及到了与教师发展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首先是接受帮扶机构培训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51.35的教师接受过相关培训,这说明帮扶机构的工作比较到位;第二,教师学历提升问题。只有13.51%的教师在精准扶贫期间学历得到了提升,其中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为10.81%,占比较大。这个数据表明在职教师学历晋升仍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第三,在教师薪资待遇上,只有10.8%的教师认为工资有较大提高,27%的教师认为提高幅度很小,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薪资待遇没有提高。这些数据无疑表明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目前的薪资水平是不太满意的;第四,在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上,89.19%的教师都对自己教师的这一职业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也对自己的职业引以为傲。这表明虽然身处贫困地区,各种硬件设施、教学理念、学生水平都赶不上发达地区,但作为一名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并不比其它地区的教师低;最后,对现状的满意程度。75.67%的教师对目前的状况比较满意,但仍有近25%的教师对现状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这种不满有可能来自薪资水平的差异,也有可能来自缺乏有效的晋升途径、还有可能来自对自身学历水平的不自信等等。

(二)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分析

(1)精准扶贫三年(2015年-2017年)期间教师的学历结构发生了以下变化:

2015年教师学历层次——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87.16%;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9%,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60.04%;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4.6%,研究生学历以上达0.45%。

2016年教师学历层次——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87.18%;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9.02%;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60.05%;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4.8%;研究生学历以上达0.47%。

2017年教师学历层次——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87.2%;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9.04%;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60.06%;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5%,研究生学历以上达0.49%。

(2)教师待遇有了一定提高。

2015年全市4160名教师,年平均工资61010元,其中2820名教师享受人均421.19元的农教补贴,3327名教师享受人均205元的乡镇补贴。

2016年全市4166名教师,年平均工资64330元,其中2913名教师享受人均417.39元的农教补贴,3327名教师享受人均205元的乡镇补贴。

2017年全市4237名教师,年平均工资66659元,其中3130名教师享受人均428.37元的农教补贴,3378名教师享受人均198.5元的乡镇补贴。

(3)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经过三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万源市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级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贫困学生的帮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到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贫困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通过政府的政策倾斜、定点机构的帮扶以及自身的努力等在学历层次、职称晋升和待遇水平上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虽然身处边远的贫困山区,但大部分的教师仍然具有极强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数据分析来看,万源市的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虽然万源市的教育部门通过当地的教育培训机构、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学历层次,但其整体层次跟发达地区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通过政策优惠的方式吸引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是发达国家在早期解决贫困地区师资质量不高的方式之一。针对贫困地区教师短缺、教师质量不高、教师流动性大等问题,西蒙斯在其研究中指出,应从改善贫困地区环境及生活待遇、提高收入、提供住房、减免税收及减轻工作负担等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国家也借鉴了类似的做法,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由于政策倾斜力度不够,收效还不明显,大部分的优秀教师由于生活待遇、收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还是不愿意到边远贫困地区任教。另一方面,贫困地区由于师资力量本来就不富裕以及经费紧张等原因也无法将教师送到教育发达地区进行脱产学习。

第二,万源市全市教师的年均收入从2015年的61010提高到2016年的64330,再到2017年的66659元,单从数字上看,教师的收入每年还是有不小的提高,但如果将每年的物价上升等因素考虑进来,可能这个提高就不那么明显了。万源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当地的物价水平并不低。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问卷调查中只有10.8%的教师认为薪资有较大提高,却有62%以上的教师都认为自己的薪资没有提高。

第三,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教师都没有参加定点帮扶机构的职业培训。这表明一方面教师对于这些培训的热情不太高没参加或者名额有限没有机会参加;另一方面,定点帮扶机构提供的职业培训吸引力不大、针对性不强或者涉及面不够广。如果定点帮扶机构能提供针对性强,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有较大提升的培训项目,绝大部分教师是有极强的愿望参加这些培训的。

(4)解决策略

第一,贫困地区教师充分利用寒、暑假参加一些高校的在职本科生、研究生培训课程,提升学历层次。这种方式既解决了贫困地区师资不足无法满足教师脱岗学习的问题,也弥补了远程教育中无法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问题。现在很多高校出台了相关专业的寒暑假学历提升的课程,会根据各个专业的具体要求讲课程安排到两到三年的寒暑假集中学习。贫困地区教师完全可以每年利用这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到高校里接受系统、专业的学习,取得本科或研究生学历。

第二,吸引各种慈善组织、社会资本到贫困地区学校建立奖教基金。由于国家的专项扶贫基金要兼顾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学生的帮扶和教师待遇改善等多个方面,因此用于教师待遇改善的资金有所不足。通过吸收社会资本到贫困地区参与教育精准扶贫,设立“优秀教师奖教金”,可以有效提高贫困地区优秀教师的生活待遇,并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扩大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师范类院校或高校的师范专业与贫困地区中小学建立高校固定支教基地,在教师教学科研、教学培训、大学生支教等多方面开展积极合作,为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了解贫困地区教师的实际需求,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模式,通过慕课、一对一精准辅导、专家教授讲座等形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结语

教育精准扶贫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要集中精力打好精准扶贫的攻坚战,教育扶贫是治本之策。贫困地区的教师在教育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育精准扶贫就应把精力放在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上来,通过提升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提高教师待遇、增强教师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稳定教师队伍、 促进教师水平提高和优化教师结构,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学历贫困地区精准
比亚迪集团扶贫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膨胀学历
精准扶贫二首
知识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