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机遇及策略研究

2019-11-14 15:54唐小曼邓振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国际化汉语办学

■唐小曼 向 锋 邓振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将持续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举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青年学生‘汉语桥’夏令营等活动”;2019年 4月 1日,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要求高职院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培养出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参与制订职业教育国际标准,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等。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必将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带一路”倡议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提供了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利于因素,分析这些障碍因素,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探索路径。

一、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办学的困境

近年来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进程加快,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受制于学校经费、资源、师资、生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其国际化办学水平依然较低、有限。

(一)国际化办学机制、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起步较晚,又不同于本科院校国际化办学,在制度和机制建设上主要是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在机构设置、制度建设、资金保障等措施上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更没有配备相应管理人员,责任主体不明,遇事相互推诿,合作项目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达不到要求。就是有的高职院校设置了相应部门,建立了相应管理制度,都是以短期的中外师生互访等活动为主,没有长期的留学生教育,也没有建立标准的国际化教材和标准。我国职业教育在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还是以学生“走出去”和课程“引进来”模式,缺乏长效的国际化办学合作机制。

(二)国际化教学水平低

在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中,高职院校教师的国际教育教学水平普遍偏低,在最新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及外语读写能力、外语教学能力都较低,就很难对国际化职业标准了解与把握。有数据显示,我国职业院校的外籍教师所占比例不高,就是国内教师,过英语四、六级的教师也不到一半。外籍教师供不应求,且外籍教师多以语言类为主,没有进行新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很难达到国际化标准的教学水平。国际师资短缺及国际化高水平教师是制约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三)缺乏国际化课程标准和体系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每年都举办多种多样的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使课程和技能相互促进,达到国际化标准化的目的,但能参加国际化技能大赛的职业院校很少,虽然市赛、省赛都是以国赛为标准,但国赛不是国际化技能大赛,也很少有大型的国际化技能大赛,主要原因是课程标准不一,难以建立国际化课程标准,国际化技能大赛评判标准得不到合理的评估与认定。另外,由于学生学习的时间不一,在国外并不是全部都认可高职院校学历等问题。为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展,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办学中还有许多需要改善和提升的地方,应加快职教课程衔接和学历互认,构建中外融通的课程标准和体系,是高职院校海外职业教育培训和国际化教学的基础。

二、“一带一路”倡议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包括东南亚、中亚、西亚等65个国家,其面积、人口、经济规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1.3%、66.9%和29%。不管是对国民经济还是教育的发展都是一个全新的机遇。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及沿线国家在教育、基础设施、人文交流等方面蓬勃发展,为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提供极大的机遇。

(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的政策支持

2013年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不同地方、不同场合,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纲领性蓝图,预示着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着全新机遇。2015年10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文件中指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化专家交流及人才培训,举办综合知识类、专业领域类标准化援外培训班,派遣高级别顾问和专家,支持沿线国家标准化能力建设,为高职院校国际化标准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为教育“走出去”指明了道路。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指出,教育政策互联互通,打开了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的政策性瓶颈,为市场从业标准一体化互通及人才学历学位认证标准提供了新机遇。

(二)提供国际交流对话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沿线国家在教育、文化、金融、人才培训、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与中国互通有无,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搭建了一个对话合作平台。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及优势,学习沿线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走“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国际化办学道路。高职院校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平台,加强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使师生交流成为常态化,拓展国际办学视野。努力争取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名额和高职学生出国学习交流机会,提高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知名度。

(三)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新机遇

高职院校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一带一路”倡议涵盖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农林牧渔、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建设内容,所以这些建设领域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需求非常巨大。有数据显示,受惠于“一带一路”建设,我国海运人才资源到2020年总需求量预计将超过300万人。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个新的发展机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懂国际标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保障。

(四)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吸引力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我国职业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无论规模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世界水平。而“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特别是南亚、中亚、西亚等沿线国家,职业教育还相对落后,迫切需要借鉴学习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样本,这就为我国职业教育 “走出去”创造了机会。我国高职院校要抓住机遇,帮助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可借鉴、实施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为沿线国家培训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内容,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担当,更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吸引力的有效方法。

三、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策略

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办学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绩,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中积累很多学经验,这些办学经验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各具特色,现以西部地区,地方高职院校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介绍其国际化办学策略。

(一)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

当前,国际形势愈发复杂,机遇与挑战在竞争中并存,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应主动作为,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夯实办学基础,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近年来,学院围绕“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办学理念,通过国家中兽药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贵州省饲料饲草安全与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空间,打造国际化办学特色,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已形成“立足东盟,面向亚洲,放眼世界”的国际化办学思路。目前已招收来自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等26个国家的留学生800余名,目前,在校留学生达300余名。

(二)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学院通过强化双向互动,做实国际交流合作。一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通过承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职业教育论坛)”“中荷高职教育论坛”等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话交流,同时,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官员、专家、学者来校深度交流,分享和借鉴先进的国际化办学经验和发展模式。目前,与沿线国家近40所高校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二是利用友好志愿者项目,引进高水平外籍教师。近年来,通过中美友好志愿者和和国际合作办校项目,引进高水平外籍教师50余人次来校开展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学院也派出教师出国参观培训120余人次,极大的提升了国家化办学水平教学。三是引进联合办校项目,学院引入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项目,建立NIIT国家合作项目培训基地,建立国际化交流平台,为铜仁市,乃至贵州省培养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师。四是与职业院校开展国际化办学交流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应邀参加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暨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对话东盟国家政府官员,多次应邀出席各类“职业教育国家合作高峰论坛”并作主旨发言与省内外30多个兄弟院校到校学习交流借鉴国际化办学经验,提升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三)构建国际化课程标准

为强化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省级优秀对外汉语教学团队构建了国家学生基础汉语,专业汉语及中国文化课程三大特色课程体系,完善了国家学生汉语课程标准及教学文件,构建了“汉字识写”“汉语综合”“汉语口语”“HSK”等精品课程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了互联网+汉语课堂,强化了文化体验课程建设,完成了“书法体验”“美食体验”“茶艺体验”“剪纸体验”“贵州农耕文化体验”“听歌学汉语”“影视欣赏”等课程建设,加强了专业汉语课程建设,完成了“医学汉语”“经贸汉语”“旅游汉语”等课程建设;创建了汉语资料室,开发了校本教材,形成了国际学生“分层分段、情景模拟、实践体验”的高校教学模式,完成了10余项国际化办学及国际学生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国际化办学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学院设有HSK考点,是国家汉办在贵州省设立的三个之一,每年留学生参与汉语水平考试达800余名,本学院留学生汉语水平等级考试通过率98%以上。学生毕业后分别进入政府行政部门,地方金融,旅游,医疗,教育等单位就职,还有不少优秀学生考入了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四)培育国际化师资队伍

人才的培养,主体还是在教师,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及国际化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是顺利开展国际化办学的关键。尽力“走出去”,分批组织教师赴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考察交流,学习培训,通过实施国家高水平公派项目,“千人留学计划”等渠道派出学生赴国外知名高校交流学习,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老挝、越南高校合作洽谈“海外办学”方案,校企合作创建海外实习就业基地,打通国际学生外面实习、就业的新渠道,开辟了开展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新路径。

四、结语

当前,“一带一路”正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格局,高职院校应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顺应时代变化,加快内涵升级转型,提升办学质量,走国际化办学道路,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这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提高自身办学质量、树立国家办学品牌的需要。

猜你喜欢
国际化汉语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学汉语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