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探讨

2019-11-14 15:54信阳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民办高校辅导员

■刘 雪/信阳学院

一、辅导员工作的主要职责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形成了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9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体系。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同样承担着这些工作职责,除此之外,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往往面临更多的挑战。

二、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

民办高校因其体制和公办院校的不同,其生源层次也是有一定的差别,故而民办高校的学生群体也有一些独有的特点。

(一)自信心程度稍低

在高考统一划定的分数线下,民办高校的学生录取分数要比普通公办院校的低几十分甚至上百分,因而民办高校的学生整体基础文化知识相对比较薄弱,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差,偏科比较严重的问题。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不足 ,对未来感到一定程度的迷茫和彷徨,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读一个民办学校就是来混一纸文凭的。再加上社会对民办院校的一些偏见,学生在未进校之前已经觉得自己比公办院校的学生低人一等,由此造成新生自卑感,在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容易否定自己,自暴自弃。

(二)抵抗挫能力较差

现在的高校学生大都是00后,他们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追求自我、个性更鲜明和独立。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觉得周围的一切人都应该围绕着自己,对于事情出现的问题更多的是找外在的原因、理由,而从不从自身找原因。其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甚至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具体表现在人际交往困难、 对他人漠不关心、 行为孤立和偏激和无时间观念等等。在多年的辅导员工作经历中,遇到过无数次的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紧张工作案例,宿舍成员关系淡漠,常常却因一些琐碎不值一提的小事引发大的言语冲突矛盾甚至肢体冲突或因宿舍成员一点点的小事,一言不合就要求调宿舍。

(三)自律性差,逃课现象严重

民办学校大部分学生严重缺乏对学习和生活的自我规划和管理的能力,特别是当学生进入大学脱离家长的近距离约束和管理之后,生活和学习没有目标和方向。他们不知道如何树立、养成和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更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在大学生活和学习,做事缺乏耐心和持久性 ,不能持之以恒。 他们在私底下甚至流传着 “ 必修课选逃 ,选修课必逃 ”等荒谬的言论。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民办高校的辅导员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之处还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在日常开展的工作中,通常都以班会为载体,将信息、任务等方方面面传达给学生,沟通表达能力作为辅导员工作能力其中的一大要素便显得至关重要。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不仅仅包含语言表达能力一个方面,也包括严谨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是繁琐的,各种材料的整理、总结也必须要求辅导员有良好的文字功底,这样在各种工作的上传下达中才能做出高效合理的沟通,才有助于学生活动的各项开展、思考、总结。

(二)高效的组织管理能力

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日常接触最频繁,处在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的工作人员 ,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个性张扬、自我,因而辅导员老师应具备高效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且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要准确定位,注意管理的方式、方法, 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三)网络应用能力

在现实的工作中,有时辅导员找问题学生进行谈心谈话时,学生有时并不愿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完全表达出来。网络时代自媒体的出现使每个人的自由话语权得以体现,大学生也更倾向于通过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工具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情感情绪。因而辅导员应通过网络自媒体及时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存在的思想观念误区,从而有针对性的去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四)心理咨询服务能力

社会、家庭、个人等各方面因素的交织,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高中时代紧张的学习气氛及管理模式,导致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是暂时被压制下来,到了大学后学习生活环境及教学管理模式的改变,许多学生之前压抑隐藏的心理问题就一下子爆发显现出来了。加上民办高校学生的一些独有特点,他们在人际交往、情感表达、学业成绩等方面都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辅导员老师的工作职责决定了其有义务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因而辅导员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心理咨询服务能力。

(五)突发事件危机处理能力

1 、始终将安全稳定放在工作首位

辅导员应始终坚持校园安全稳定和谐的工作理念,把平安校园的打造和学生安全放在工作的第一位。要坚持好和贯彻好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理念。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贯穿在各项工作之中,依据时代、社会的变化,以及民办高校不同年级学生群体的特征 ,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工作。

2 、提升突发事件的预防和警醒意识

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通常都是极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凡事预则立,安全无小事,通过有效的预防或演练,很多校园突发事件是可以有效避免的,如消防演练、地震逃生演练等都可以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技能,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提升对此类事件的预防意识,通过班会的载体、讲座,以及在与学生谈话、深入走访寝室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输。

3 、增强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辅导员应主动学习关于校园突发事件应处理的理论储备,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实战演习来增强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实际处理能力。新辅导员也应多和有经验辅导员进行沟通,甚至学院也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使全体辅导员老师熟知各类突发事件应对的处理程序。

4 、增强突发事件善后处理及总结工作

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理并不是流程的结束就完全告终了,因为突发事件的发生对相关学生以及教学管理秩序等各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影响。在事件处理结束之后 ,辅导员继续相关的学生,甚至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心理疏导,并且要密切关注其思想动态、行为等是否出现问题。另外 ,辅导员可以依据突发事件情况和性质,以有些事件为契机,在班级通过班会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督导教育,以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针对已经发生的校园突发事件 ,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书写案例 ,留下宝贵资料和经验。

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是纷繁复杂的,因而对其能力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除了文中所述的能力之外,还应具备创新工作能力,就业指导服务等各方面的能力。总之,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水平的提升,不仅能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步,更能推动民办高校培养高质量社会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民办高校辅导员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