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辅人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

2019-11-14 15:54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教辅职业倦怠人员

■龚 雪/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现阶段,在高等院校教育过程当中,教辅人员一方面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另一方面肩负着环境育人的主要责任。与此同时,高等院校教辅人员需要服务育人,这样的工作非常容易让教辅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因此,教辅人员应做好自我调整,培养整体素养,保证教辅工作的正常展开。

一、高校教辅人员职业倦怠的概念界定

在1974年的时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第一次提出了“职业倦怠”,此词语的定义主要是服务行业的人们由于工作时间比较长以及工作量比较大导致进入疲惫状态。在1981年的时候,马斯拉池明确了职业倦怠的主要特点,此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情绪衰竭。其主要指的是个体情绪长时间处在非常疲劳的状态当中,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兴趣全部消失;第二,非人性化。其主要指的是个体使用否定、消极甚至是冷漠的姿态面对服务对象;第三,低成就感。其主要指的是个体对自身工作进行消极评价,难以展现出个体价值。这是现阶段对职业倦怠进行研究经常使用的界定。依照上面对职业倦怠的界定情况进行描述,在高等院校教辅人员当中存有急躁、抑郁以及焦虑等方面的消极情绪,难以调动出他们的工作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在工作的时候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当中,重复的展开某个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具体情感非常冷漠,对他们的价值评价并不高,非常消极,长时间处在不思进取的状态当中,并且造成工作绩效以及水平不断降低,这便是高等院校教辅人员出现的职业倦怠。

二、高校教辅人员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因

(一)生涯规划相对缺乏

对于高等院校教辅人员而言,大部分教辅人员长时间处在严峻就业环境当中,或者是较为依赖高等院校的安稳生活。某些教辅人员没有全面且清晰的掌握自身从事的具体工作,也没有办法对自身职业生涯展开全面规划,进而造成大部分教辅人员出现了撞钟现象,他们的消极态度非常明显。

(二)工作热情难以保持

对于刚开始参与到工作岗位当中的高等院校教辅人员而言,由于他们对各种工具被新鲜感,并且工作热情与兴趣非常高涨。然而由于长时间在相同的岗位当中进行工作,工作岗位没有得到有效调整,其支撑也没有得到提高,并且薪酬待遇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等院校教辅人员很难维持自身的创新性以及积极性,很难长时间维持热情与兴趣,不断重复进行工作,并且处在消极以及被动的状态当中参与工作,最终形成了职业倦怠。

(三)职业认同有待提升

现阶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然而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存有“忽略学生管理,重视教学科学研究”等问题。某些教辅人员依然觉得大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属于单一性事务,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甚至将教辅人员当做是大观园当中的奴隶。这样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辅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与热情起到了不良影响,难以提高他们的职业成就感以及职业认同感。

(四)绩效薪酬有待改善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在逐步拓宽,教辅人员所肩负的任务也在逐步只能爱,与此同时,众多工作难以被量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辅人员长时间处在超负荷的运转情况下,然而,根据薪酬待遇情况分析表明,现阶段,大部分教辅人员的收入明显比科学研究人员低。这样强度比较高的工作付出和回报比较低的薪酬待遇之间存在矛盾现象,造成高等院校教辅人员的实际工作兴趣与主动性很难长时间维持。

(五)发展出路有待拓宽

在高等院校实际发展过程当中,因为教辅人员长时间工作,忙碌于平时的工作任务,没有时间展开科学研究以及教育,在评定职称以及科学研究立项等方面处在较为劣势的位置上。与此同时,根据职务晋升情况分析表明,多数高等院校常常只有党委书记或者是副书记,才可以在单纯的教辅人员当中进行升任,大部分高等院校教辅人员一生都是科员或者是科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发展出路并不顺畅,进而对教辅人员的职业主动性与自觉性起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导致高等院校的教辅人员团队并不稳定。

三、教辅人员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

针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辅人员存有的职业倦怠问题,教辅人员要做好自我调适,提高自身的修养,坚定职业信念,加强业务方面的培训以及学习,保证他们的工作质量与实际成效,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与水平,展现出人格魅力。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的教辅人员也要对自身情况进行全面剖析,做好相应的只有规划,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让他们可以更好的缓解自身存有的心理压力,这对提高教辅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自身修养,坚定职业信念

在现阶段的高等院校实际发展过程当中,教辅人员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产生的作用至关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现代化社会当中的教辅人员而言,应该做好角色的定位工作,让教辅人员变成高素养以及高水平的复合型优秀人才。与此同时,教辅人员要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修养,明确自身工作在推动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他们的目标得以实现,进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具体工作当中,在此工作当中寻找自身存有的价值,提升教辅人员的职业成就感以及职业认同感。

(二)强化业务学习,提高工作能力

高等院校教辅人员在实际工作的时候,要提高自身的耐心以及魄力,保证自身教辅工作的正常展开,并且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教辅人员应把握学生的思政教育,保证思想观念的全面落实,在管理能力以及手段等方面逐步提高教辅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辅工作当中。

(三)提升人格修养,彰显人格魅力

高等院校教辅人员在实际工作的时候,他们所面对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在实际工作的时候难以使用说教管理学生,需要让他们利用自身的魅力让学生得到感召。教辅人员所具备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五心”上,一是全身心的进入到工作当中,二是保证服务质量与实际成效,三是关心以及关爱学生,四是更好的对待其他同事,五是谦虚的接受批评。让良好的品质在学生的心目当中留下相应的痕迹,进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开展自我剖析,做好职业规划

在高等院校教辅人员对职业工作感到倦怠的时候,要静下心来进行思考,应深入探究以及分析,明确自身存在的个性化特点,分析自身存有的劣势条件以及优势条件,进而做好职业规划,使用合理有效地手段提高他们的竞争认知,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目标。因此,在高等院校教辅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时候,要让他们做好自我剖析工作,实现职业规划。

(五)增强心理调适,缓解心理压力

在有效减弱教辅人员职业倦怠情绪,让他们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上,教辅人员的自我心理调节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辅人员要意识到自身所处的环境,让自身养成良好且积极向上的态度,提高他们的心理免疫能力以及调适水平,要科学合理的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疏导,积极主动的转变他们的饮食习惯,让他们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培养更多的爱好,和同事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进而有效缓解职业工作导致的心理压力。

四、高校加强教辅人员队伍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绩效考核,激发职业动力

在我国现代化社会当中,高等院校要制定完善且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调动出教辅人员参与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高等院校要确定各个岗位教辅人员的实际工作重要内容与具体责任,构建合理有效地教辅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将定性和定量之间整合起来,将隐性和显性等成绩整合起来,在思想观念、岗位姿态以及组织水平等方面展开整体考核。与此同时,把评定职称、岗位工资以及考核结果之间关联起来,对于考核结果较为优秀的人员而言,应重视岗位晋升以及职称评定等。对于考核结果并不合格的人员而言,要及时且快速的调离该工作岗位。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对教辅人员产生督促以及鼓励等方面的作用,让教辅人员全面参与到工作当中,提高他们的自觉性以及主动性。

(二)强化职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高等院校应增强教辅人员的职业培训,逐步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依照教辅人员的工作情况,需要制定合理有效地规划,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保证分层次与分阶段培训活动的正常展开。经过平时的培训活动于岗前培训等,让教辅人员尽可能学习以及掌握教辅工作,与有关工作岗位要求相符,加强思政教育,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保证实验课程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迈入到专业以及职业发展道路当中。

(三)改善收入结构,提高薪酬待遇

我国高等院校应该转变教辅人员的收入结构,逐步增加他们的薪酬待遇。改善他们的收入结构,与教辅人员物质方面的需求相满足。教辅人员收入结构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岗位收入,依照教辅人员的工作时间与岗位情况明确薪酬待遇;第二,津贴收入,依照教辅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困难程度等确定他们的工作岗位津贴;第三,发展收入,依照教辅人员的具体工作绩效以及水平得到更多进修和培训的机会。高等院校要把教辅人员的实际薪酬待遇归纳到科研体系当中,保证搭配的科学性欲合理性,进而实现收入结构的全面优化,逐步提升教辅人员的实际工资情况,保证他们的收入不会比平均水平低。

(四)拓宽发展出路,坚定职业信念

当前的高等院校应该拓宽教辅人员的发展出路,让他们感到在自身付出之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回报,进而让那个他们坚定自身的职业信念。对于评定职称而言,应该构建独立的评定职称体系,根据教辅人员的工作情况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培养更多的高素养优质教辅人员,保证高等院校教辅工作的正常展开,提高教辅人员的职业素养与道德素养,让他们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对于职务晋升而言,能够在高等院校选拔干部的时候,强调教辅人员的实际工作经历,将他们当作是高等院校培养管理型人才的主要来源。对于提高学历而言,能够把教辅人员放入到教室培训规划当中,并且让他们享受有关政策。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等院校应重视教辅人员的工作,尤其是他们经常出现职业倦怠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之后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辅人员职业工作的正常展开,提高他们工作的质量以及实际成效,进而保证高等院校教育活动的正常展开。因此,加强高等院校教辅人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具备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教辅职业倦怠人员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非法劣质教辅须严打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我待教辅如初恋
众里寻他千百度
教辅虐我千百遍
完形填空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