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真的是很轻松地学来的吗?

2019-11-14 03:53梁金梅
新生代 2019年1期
关键词:比划母语西瓜

梁金梅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重庆 401331

我们觉得母语得来很轻松,好像是自然而然地就会说母语了,那是因为忘记了我们在婴幼时期学语言的费劲历程,母语其实是我们花了好多精力,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不断运用和理解才学来的技能,不信你去看看现在正在学语言的孩子们,他们每天在多么费劲地演练发音,多么想尽办法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一次,我把自己的眼镜摘下来了,于是中班的一个4岁半的女孩哈哈大笑道“老师,你不是人”,当时我很纳闷,猜测她要表达的是什么,这个女孩虽然经常调皮捣蛋各种使坏,但“老师,你不是人”绝不是骂人的话,我反问她“老师怎么不是人了”,她支支吾吾地说“就是,就是,你不是你了”,原来她想表达的是老师摘下眼镜来跟原来戴着眼镜的时候不像了。我告诉她不像这个词后,她大喊了很多遍,边跑边喊“哈哈,老师不像!老师不像!”。此外,还注意到一个词,这个女孩为什么喜欢用“不”这个词,是否跟我们平常经常对孩子说“不”,不要说话,不要跑,不行,不可以,不准这些带“不”的限制性话语有关,所以这个女孩受到周围大人的影响也喜欢用不。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开始能够耐心地听大人讲话,并且他们学到了新词后喜欢不断地练习和运用。

稍大一点的孩子他们能够畅所欲言,能够聊得天高海阔。中午午休时间,有一群孩子不睡觉,就喜欢在教室里聊天,于是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管着他们,听他们热烈的讨论。有一次听到孩子们在“攀比”谁的爸爸买的西瓜大。一开始,有个孩子(儿童1)说“我的爸爸会买这么大的西瓜”,并用手比划出脸盆大小的西瓜,另一个孩子(儿童2)不服气地说道:“我爸爸会买这么大的西瓜”,用手比划出像洗澡盆大小的西瓜。旁边的孩子(儿童3)听了后说“我爸爸会买这么大的西瓜”,用手比划出比洗澡盆大一点的西瓜。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到这场争论中,孩子们口中爸爸买的“西瓜”越来越大,声调越来越高,眼神越来越坚定。最后有一个孩子踮起脚尖,右手举到最高,比划出了最大的一个“西瓜”,其它人都举不到他这么高,于是他终于赢得了这场争论,一脸的骄傲的表情。孩子们都喊累了,沉默了几分钟,但“比赛”还没有结束。过来一会儿,一个男孩(儿童4)小声地说:“我见过这么小的西瓜”,用右手拇指与小指比划出芝麻大小的西瓜,其它孩子们惊叹道“哇,这么小!”,大家都比不赢他,于是这个小男孩也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并不丰富,自始至终都在重复第一个孩子(儿童1)说的那句“我爸爸会买这么大的西瓜”,有大半想表达的含义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的,但孩子们依旧乐此不彼地重复着这句话,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才越来越流利,越来越得心应手地使用我们的母语。

我们曾经那么投入,那么披荆斩棘地学习自己的母语,才获得后来我们能够自由驾驭母语,但我们享受这种自由驾驭的快感后便忘了那段学习语言的艰难经历,于是想当然地认为语言是泡在一个环境里自然而然获得的技能,于是想当然以为逼着孩子看英文DVD可以帮助英文提高,把孩子送出国就英语搞定。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要使幼儿“喜欢与人谈话、交流”并指出要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学习语言是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不断运用才学会的。幼儿属于当下思维和经验思维,即他们的思维总是与此时此刻的眼前的事物或他们已有经验相关,如果离开当下的语境和以往的经验,比如有些大人总是喜欢跟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有用”,这种没有情景铺垫的大道理孩子是不可能听懂的,他并不能理解“好好学习,长大有用”跟我现在在家里玩玩具有什么关系。道理再好,大人再诚恳热心,孩子也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些大道理也从来不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那个女孩只是初步地学会了“不像”这个词的发音和用法,那些男孩们不断地重复“我爸爸会买这么大的西瓜”更多的是津津乐道于谁的手举得更高,他们如果要根据不同的语境能够自由地驾驭“不像”这个词,能够使用除了“我爸爸会买这么大的西瓜”以外的其它比喻、拟人等修饰词还必须不断地运用和练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比划母语西瓜
你来比划我来猜
在你胸口比划一个李佳琦
你比划我来猜
大小西瓜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章鱼贝贝奇遇记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当夏天遇上西瓜
巧切西瓜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