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高校思想政治育人体系构建

2019-11-14 15:54贵州中医药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第二课堂育人

■黄 洁/贵州中医药大学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于是,新思想、新论断、新目标对青年一代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作为基础工程被习总书记放在了优先位置,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性教育,必须承担起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因此,重视第二课堂,研究如何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体系,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出合格的新时代青年是至关重要的。

一、第二课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第二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重要载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对于人才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学好教学计划以内的第一课堂专业知识,更要提高学习能力,拓展知识面,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构建高校第二课堂课程架构,制定“第二课堂成绩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它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第二课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积极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开展学生自愿参与的活动,通过生动有意义的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第二课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国传统教育具有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的典型应试教育的特点,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对应,是指教学计划必修课程以外的以全方位育人为宗旨的较灵活的课堂模式,它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文体比赛、创新创业比赛、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构建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高校思想政治育人体系

第二课堂,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体系和实践学习两大体系,建立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包括分年级分阶段的必修课程和一些共性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注重第二课堂理论性课程与素质拓展训练实训课程有机融合,构建了有效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育人体系。

(一)第二课堂理论学习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大一

大一学生围绕入学教育、实践能力、明礼修身和心理健康等模块,编制感恩教育、压力缓解、自信心培养、情绪管理训练、自律意识养成、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训练、沟通能力提升等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和自尊、自律、自爱、自强的品质,以便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2]

2、大二

对大二学生,以职业精神为导向,围绕学习效率、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合作、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模块,编制团队合作能力、敬业精神、责任感、就业压力缓解、心理抗挫折能力等主题素质拓展训练项目。

3、大三

对大三学生,围绕面试能力、创业能力和毕业生离校教育等模块编制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培养学生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3]此外,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创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大四

大四阶段,要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第二课堂实践学习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举办各类文体竞赛,提高人文艺术素养

各类文体比赛不仅可以丰富同学们的第二课堂,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通过开展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展示自己并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开展辩论赛、学术沙龙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促进大学生的智力、身体素质、情商、审美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提升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推进者,是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学生社团有文体类、科技类、艺术类、学习类等多种社团,是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参加不同的社团组织,在社团活动中通过相互交流与互动提高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

3、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学术科研讲座、科技论坛、技能比赛、科技展示等创新创业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大一期间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大二阶段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在大三阶段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创业体验,大四则重点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确保高校能够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有效的指引之下,能够分层次、分步骤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4]

4、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到养老院、福利院、特殊学校等机构开展帮扶活动,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关爱特殊人群。此外,通过各类社会调查、社会实习、学习参观、支农支教、勤工助学、暑期三下乡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索完善“第二课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建立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

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往往只是依靠团委或者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的,力量比较薄弱,需要建立一支比较稳定的师资队伍,打造一支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并勇于探索第二课堂教育的师资队伍,且能积极地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跟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并用专业知识指导活动的开展,增强第二课堂教育的活力和效果。

(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激励教师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高校要成立第二课堂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党政主要领导为核心,各部门参与,统一思想,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构建第二课堂教育结构。各高校要充分认识第二课堂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将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规定相应的必修学分,做好第二课堂成绩单,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制度保障。

(三)足够的资金保障

要充分调动第二课堂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就需要足够的资金做保障。首先在报酬上,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可以给予教师进行适当的课时补助,并记入其工作量,获奖情况作为教师参与评奖评优、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依据;其次,为了打造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可以定期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外出学习;再次,最后,一些第二课堂相关的平台建设也需要充足资金,如创新创业实践专用实验室的建立,还有从校外聘请一些有较强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成功人士进行活动指导的费用等。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

第二课堂开展的效果评价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方式来进行定量衡量,但也要同时从发展的角度去结合进行定性分析。评价的内容也不应该局限在对完成第二课堂学分的层面,对于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个性和人格的塑造、情感和意志的熏陶等方面也要给予足够的评价,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中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反思,为之后更好地发展提供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成绩单第二课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情况研究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