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究

2019-11-14 15:54济宁医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理论课信息化政治

■镇 静/济宁医学院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带来的革新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教育领域表现为“教育信息化”。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教育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

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将弥补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单一的教学模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新模式。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改革教学技术手段、整合教学内容提供了可能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一门与信息资源以及信息科学技术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的重要科学。实质上是一门利用信息传递去积极改变人脑中思想政治素养的具体存在状态(如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价值观等)的科学。”[2]

(二)树立大学生核心意识形态的需要

当今社会思潮多元化、国际环境瞬息万变、社会中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面对这纷纭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学生树立道德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的主要来源。教育信息化为学生们获取更广泛的知识提供了便利,但是在众多信息中,真假的辨析、对错的评判则需要正确的指导。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将教育引导变得更加直接,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又便于学生及时与教师交流自身所遇到的思想困境与问题,并得到帮助和指导。

(三)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内容为一整套严密的理论体系,并且各知识点之间相互交织,对学习者的理论素质要求高,因而需要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大学生是最先接受、最易接受、最乐于接受新媒体技术的群体,成功的信息化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完善和实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上的内容转化为他(她)们乐于接受的音频、视频、甚至动漫等形式,借助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实现随时随地的教育功能。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目的。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发挥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主体作用,以信息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以便于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听、真信、真懂。

(二)课堂为主、课外为辅的原则

高校专业课压力较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注重利用好课堂时间,对重要理论原理的理解应尽量在课堂上消化、吸收,课下时间主要用于知识面扩展。为此,必须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化手段,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播放视频、网络教学资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课下时间多用于通过网络手段进行疑问解答。

(三)立德树人为主、理论说教为辅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注重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教材上的理论知识。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对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信息化策略

(一)加强校内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信息化校园环境

高校信息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规划,即对学校信息化进行定位、明确目标及理出基本思路做出的总体安排;另一方面是实施,即指按照信息化规划的指导,从硬件、软件和业务系统多个方面建设的过程。“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建设覆盖整个校园的无线网络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3]校园信息网承载了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的各种业务活动,校园网络的稳定运行直接影响学校工作的日常运转。许多高校都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平台上可以进行与教学相关的一系列工作,对平台的使用和推广离不开宣传和培训,也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关注,才能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教育成效。在打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网络使用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素养和信息化技术水平

教育信息化的出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具备较深的思想政治理论,还要有较高的媒介信息素养。[4]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从教学全过程来看,教师在备课时应更注重把握每章每节的重点、难点,凭借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优势搜集尽量多且准确的事例渗透到教学中,还可以借助网上共享的教育资源吸取优秀的教育内容用于自身的教学中或借助教学平台直接与学生分享链接。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抽象概念和原理,除了进行详尽的讲解,还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利用信息化方式和手段,使复杂、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内容以更加清晰生动、直观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在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看来,现代社会是历史缺失的时代,这一时代的记忆缺失通过现代大众传媒的再造加历史再现。”[5]科技手段使对历史的追忆以一种更鲜活的方式得以展开,并且在此过程中有助于学生理解政治理论原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提高视听效果成为现实。利用高清显示屏提高视觉效果,利用立体环绕音响提高听觉效果,烘托、渲染情感场域,甚至可以创设一个虚拟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创设环境之中,既有助于学生体会和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例如,通过播放《建国伟业》、《建党伟业》等弘扬主旋律的影片素材进行革命教育、党史教育以及思想教育。随着智能手机、相机、摄影机等影像捕捉技术的发展,再现和复制生活中的场景成为可能。

最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做好形成性评价和过程评价。利用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对学生成绩及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以数据、图表的形式理性、直观地表现出来,这也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了更科学、更合理的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较强大责任意识和教育使命感,不但有解决课上问题的职责,更有指导课下学习的义务。课下的沟通往往是最能加深师生情感的方式,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途径。

(三)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人类精神意识的缔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对他们的人生起到指引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引入慕课、微课等新式网络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学生针对问题交流讨论,利用QQ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播放网络新闻视频,让学生们自主思考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加深医学生对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作为一种新技术,信息化将辅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有实效性。把教育信息化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是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创新路径。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运用和发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带来契机。

猜你喜欢
理论课信息化政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月“睹”教育信息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