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影响的一个经济学解释

2019-11-14 10:16章琪陈艳杨立凡俞维防程秋旺陈钦
环境与发展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育培训农户

章琪 陈艳 杨立凡 俞维防 程秋旺 陈钦

摘 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期以来都是一个难题,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培养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成为关键。本文从微观经济学理论基础出发,构建以农户为理性经济人为前提的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决策模型,并从理论上证明了教育培训在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中的促进作用。同时,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农户意识不强、教育培训投入不足、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要发挥多主体作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农户教育培训力度、经济激励与精神激励双管齐下引导农户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使之内化为农户的一种生活习惯。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农户;教育培训;人居环境整治

中图分类号:F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9-0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9.003

An economic expla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behavior of household wastes

Zhang Qi, Chen Yan, Yang Lifan, Yu Weifang, Cheng Qiuwang, Chen Qin

(School of Economics,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Abstract: The treatment of rural domestic garbage has long been a problem. It is the key to implement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domestic garbage and cultivat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household wast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microeconomic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decision-making model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household wastes based on the rationality of farmers, and theoretically proves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household waste. At the same tim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household wastes has problems such as poor farmers' awareness,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low economic benefi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lay a multi-subject ro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novation of human settlements, increase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farmers, economic incentives and spiritual incentives to guide farmers to adopt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domestic waste, and internalize it into a living habit of farmers.

Keywords:the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behavior of household wastes; farmer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e renovation of human settlements

隨着农村居民消费的升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困境愈发成为农村生活环境治理的难点。如何缓解农村生活垃圾带来的困扰,成为现阶段中国农村生活环境的攻坚难题。生活垃圾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对农村生活环境的破坏是直接的、毁灭性的,容易造成河流污染、土地污染、地下水污染、垃圾围村、居民健康受损等负面影响,严重威胁到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系统,破坏生态环境的稳态,造成恶性循环[1]。2000年,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名单》,将北京、上海、厦门、广州、南京、桂林、深圳、杭州八个地区作为试点城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制度[2]。2017年,住建部确定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区、市)名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进入了试验阶段,并要求于2020年在有条件的县(区、市)普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3]。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广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4]。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5]。实行垃圾分类制度势在必行,而教育培训在农村农户亲环境行为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学者的充分肯定[6,7]。因此,从教育培训视角出发,用经典农户行为决策理论分析教育培训在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中的作用,同时指出现阶段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农村生活环境整治提供些许建议。

1 理论模型与分析

本文采用Feder(1979)[8]的农户行為决策模型,构建基于教育培训视角下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下,农户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目标或期望是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用U表示。此时效用最大化的表现主要是农户身体健康、农户家庭生活环境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心情愉悦等,因此,追求效用最大化是每一个农户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效用的具体衡量可以采用农户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中获得的利润来测算,并用R表示理论上达到效用最大化水平时的利润。农户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时,从理论上讲,会产生最大的利润,利润包括农户身体健康带来的收益、农户家庭生活环境改善带来的收益,以及农户行为的正外部性收益,即农户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将会给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带来正效益;此外,利润还包括从垃圾回收机构获得的报酬。同时,农户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会造成一定的成本,如花费在分类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时间成本、将生活垃圾置于固定回收点所花费的成本等;此外,还包括农户不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所产生的成本,包括由于不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而造成的利润损失。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农户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所带来的效用最大化结果,具体如下所示:

MaxEU {R-αωx-βωx}                         (1)

U=U(R);U>0,U<0                        (2)

=E{U(-αω-βω)}≤0                   (3)

在理性经纪人假设前提下,农户采取的行动将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即(1)式中MaxEU,其中E表示期望,U则是(2)中的函数表达形式,该函数为单调递增的凹函数,即农户可以选择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以实现农户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目标。R表示在理论上农户达到效用最大化时的利润水平;α表示农户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价格”;x表示理论上农户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投入量”;ω表示农户理论成本与实际成本的调整系数,理论上的成本已在前文进行分析,实际成本则是在理论成本上可能还会存在的其他成本的总和;ωx表示实际上农户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投入量”;αωx则为农户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实际成本;βωx表示农户不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造成的利润损失,其中β表示损失系数。根据(3)式可知,该模型中,α、β、ω是影响农户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关键变量。

教育培训因素对于农户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方面,参加教育培训的农户,对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知识和相关技能配备能够获得更为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过程时,能够在短时间内正确区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能够减少由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而造成的成本,因此,理论上的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调整系数ω将更小,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利润将更大,农户愿意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这一亲环境行为。另一方面,如果农户没有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由于缺少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导致农户在生活垃圾分类上遇到困难,带来不确定性风险,预期的利润损失将更大,即β损失系数更大,促使农户为了弥补不确定性风险造成的利润损失,而不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这是农户的最优选择。因此,教育培训对于农户是否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即参加教育培训的农户,有助于其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而未参加教育培训的农户,则倾向于不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

2 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户分类处理意识不强。为了便利,农户常常将生活垃圾倾倒至家门口,或者集中堆放在靠近河流的地方,导致生活环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9]。农户是生活垃圾的制造者,但是环保意识不强,对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自觉性不高,在相关部门的宣传和引导下,积极性也并不高[10]。与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农户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相关机构或政府在培养居民垃圾分类处理意识上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以至于日本居民能够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合理有效的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创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11]。同时,强制垃圾分类能够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12]。但是,强制性措施能否促使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识的形成和提升,仍不能得到验证。相反,由于强制性措施的执行,有可能造成农户对垃圾分类的抵触情绪或不满,使结果更加难以控制。

二是教育培训投入不足。在农村,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生活垃圾已不再以厨余物质垃圾为主,生活垃圾的处理范围进一步扩大,导致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不断加强,成为影响农民生活、农村生活与生态环境、以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13]。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措施的执行,首先需要农户了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规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绝大多数投向于城市,严重忽视农村基础教育,导致农户受教育水平不高,相关环保知识欠缺,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不易实施。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和培训投入较大,并且在教育宣传上采取严格措施,细化宣传材料,内容详实,简单易懂,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理解度也更高[14]。

三是经济效益不高是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较难推行的根本原因。农户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能够获得在最大化效用水平上的理论利润。但是,这一利润实际上并不可观,对农户的激励作用并不大。长久以来,农户形成的追求财富的习惯早已根深蒂固,农户在这一方面更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所以农户对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这一行为,首先考虑的是该行为能否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如果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利润,农户会偏好于采取亲环境行为;相反,一旦农户认为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不能获得可观的利润,农户偏好于选择维持原有行为的期望将大于改变行为所产生的期望,结果就是维持现状是最优选择。所以,从这一层面看,经济效益不高可以认为是影响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根本原因。此外,缺少激励机制也是重要原因[15]。但是,由于每个农户对经济激励的需求不同,因此经济激励的数量不易确定,经济激励的效果也不易测算;同时,精神激励的作用大小也不能确定,以及是采用经济激励更好,还是采用精神激励更好,或是二者结合使用,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难题。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制度,这些问题不可回避。

3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构建农户行为模型,探讨教育培訓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理论上教育培训正向促进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因此,需要加强农户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知识培训和教育,引导农户采取亲环境行为。首先,应当发挥多主体作用参与人居环境政治。一是要加强政府的强制和引导作用。一方面,政府应充当政策强制推行者的角色,但强制性需要一个过程,应当尽量避免农户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导致政府形象和声誉受损。另一方面,政府更应当是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让农户自觉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引导农户将这一行为内化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二是要提升农户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的积极性,强化自身环保观念和意识,提升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要加强社会监督。邻里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同时,发挥宗族之间的监督;此外,村内监督应当发挥作用。其次,加大农户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农户教育培训,增加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知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要不断加强农户对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培训,使农户能够更容易识别各种生活垃圾的分类归属。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引导农户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另一方面,在宣传材料的制作上,要更加严密细化,内容要充实,表达要更形象化和简单化,提高农户可接受能力。此外,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和相关信息,从小开始引导学生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观念和习惯,这是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能否具有持久性的关键措施。最后,经济激励与精神激励双管齐下。短期内,通过经济激励,农户自愿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久而久之,逐渐内化为日常生活习惯。因此,制定一个合适的经济激励制度至关重要。经济激励的大小,必须超过农户不采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而造成的后果。另一方面,在经济激励作用下,应配合实施精神激励,并加强教育培训,正确引导农户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为。经济激励与精神激励,两者相互配合,形成规范、具体、有序的奖惩制度,调动农户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贾亚娟,赵敏娟,夏显力,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与建议[J].资源科学,2019,41(2):338-35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EB/OL].(2000-06-01) [2019-06-14] http://www.mohurd.gov.cn/wjfb/200611/t20061101_156932.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EB/OL].(2017-06-06) [2019-06-14] 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706/t20170609_232148.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9-02-19) [2019-06-14]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19/ content_5366917.htm.

[5]人民网.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19-06-03) [2019-06-14] http://cpc. people. com.cn/ n1/2019/0603/c64094-31117418.html.

[6]应瑞瑶,朱勇.农业技术培训方式对农户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行为的影响——源自实验经济学的证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5(1):50-58+83.

[7]李昊,李世平,南灵.农药施用技术培训减少农药过量施用了吗?[J].中国农业经济,2017, (10):80-96.

[8]FEDER G. Pesticides, Information, and Pest Management under Uncertainty[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79,61(4):97-103.

[9]于晓勇,夏立江,陈仪,等.北方典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初探——以曲周县王庄村为例[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8):1582-1589.

[10]赵晶薇,赵蕊,何艳芬.基于“3R”原则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5):263-266.

[11]周宏,涂晓玲.日本生活垃圾的管理及处理[J].城市问题,2007(7):89-92+101.

[12]冉德超,赵坤,臧国津.济南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11):156-159.

[13]马香娟,陈郁.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能源工程,2002(3):25-27.

[14]田亚静,裴晓菲,孙阳昭.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16(19):69-72.

[15]裴亮,刘慧明,王理明.基于农村循环经济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及运行管理模式分析[J].生态经济,2011(11):152-155.

收稿日期:2019-07-10

基金项目:受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基金项目“基于社会调查的福建省森林游憩价值评价技术研究(KH1701380)”课题资助。

作者简介:章琪(199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农户亲环境行为、农村发展。

通信作者:陈钦(196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森林生态经济、林业财务会计。

猜你喜欢
教育培训农户
农业产业链组织与规模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注重教育培训 保障职工安全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