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青岛市社区养老服务的调查研究

2019-11-14 10:33颜梦婷孙文亭王淑彬李晓丽
求知导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社区养老社会工作调查

颜梦婷 孙文亭 王淑彬 李晓丽

摘 要:为应对老龄化浪潮,各社区为响应政府号召纷纷推出所谓的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工作者作为社区养老的主要力量,为社区养老提供了专业的服务。文章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以社会工作专业的视角,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探究城阳区社区养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推动政府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引入市场机制、医养结合、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多方面吸引资金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为我国的社区养老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社区养老;社会工作;调查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城市社区养老的模式中多以社区设立日间照料中心为主。社区日间照料模式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西欧地区的精神病医院。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间照料开始从单纯的精神方面转向其它健康医疗服务。随后日间照料中心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兴盛起来,港澳台地区将日间照料中心广泛应用于养老,对中国内地的日间照料中心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国自2001年民政部制定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以来,各地逐步建立起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室、活动室、医疗室、健身场等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国务院于2011年12月下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了从居家到社区再到机构三个层次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框架,近些年来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养老模式逐渐出现并被人们接受。这种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到尽头对城市社区的老人老有所养提供了一定的福利保障。本研究以青岛市城陽区的社区养老状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证调查方法,了解目前社区养老服务现状,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求找到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一般性问题,探寻其原因,以社工服务的切入点,探究社工在社区养老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途径。提出理论上可行的社工介入社区养老的对策建议,为我国严峻的养老现状提供新思路。

一、青岛市城阳区社区养老服务的基本现状

青岛市老年人口有了新的突破,全市总人口891.63万,60岁以上人口159.4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7.1%。据青岛市老龄委提供的数据城阳区老年人人口占全区人口的14.1%,虽然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但仍旧不可小觑。更为严峻的是,老龄化程度还在不断的加深,老龄委预测老龄化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最高峰,与此同时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化,以及新常态下社会经济转型期,都会对公共领域的养老服务提出更大的挑战。

2014年以来,青岛市、城阳区两级政府共投资1300余万元专项基金,在全市投资建设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59处,覆盖到全市所有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为社区开展各类服务提供了有效依托。老年人可以享受照料、休息、配餐、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目前我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日均接待老人2000余人,受到社区老年人欢迎。2016年10月实现城阳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

本次调查主要随机抽取了城阳区小寨子社区,古庙头社区,西田社区、仁和居社区、大北曲社区5个社区,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了101张,有效卷100张,问卷回收率99%。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和形式、社区养老服务对象、社区养老服务效果、和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几方面的调查。并运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的调查结果如下:

(一)社区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调查共计100人,男性47人,女性53人。所调查老年人为60岁以上,其中60~65岁为17人,66~70岁为31人,71~75岁为24人,76~80岁为14人,81岁以上为14人,调查对象各个年龄阶层均有涉及,分布平均,能够较好反映情况。

关于受访者的健康状况,48.5%的受访者身体健康,45.5%的受访者生活自理,5.1%的受访者处于部分失能状态,1%的受访者处于完全失能状态。发放问卷时,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受访者都有或多或少的慢性疾病,即使是目前身体健康的受访者也需要照顾和护理,我们可以预想,随着这一群体因身体老化带来的医疗需求是何其庞大。

关于受访者的婚姻状况,根据数据,1人未婚,3人离异,24人丧偶,72人已婚。关于受访者的居住形式,其中夫妻自住占比53%,独居老人占比12%,与子女同住占比30%,其他情形占比4%,可见空巢老人现象普遍存在。

在所有受访者中,离退休前为农民的占比42.4%,工人16.2%,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4.2%,其他17.2%。关于受访者的每月收入,以1000元以下为主,占调查总人数的44.6%,1000~2000元占26.7%,2001—3000占11.9%,3001~4000占3%,4001以上占12.9%。列联受访者收入和离退休前工作,(如图1)可以清晰看到,在月收入大多在1000元以下的群体中,农民占了大多数,在收入4001以上的群体中,工人,教师,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是主力军。老年人的收入与离退休前的工作高度相关,1994青岛市政区调整,下设城阳区,此后,大量村改居,农民变市民,但是市民应当享有的基本权益并未落实,这类市民是低收入群体的主力,做好低收入群体的养老服务是重中之重。

(二)养老意愿分析

在“您是否希望社区提供养老服务”问题中,82.29%的受访者希望社区能够提供养老服务,说明大多数受访者有养老服务需求。在日常最想得到的服务中(如图 2)46.75%的受访者最想得到医疗健康服务,28.57%的受访者最想得到日常生活及家政服务,14.29%的受访者最想得到精神文化服务。在问题“下列哪些问题使您目前感到比较困扰”,16.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老伴身体不好。

从上述数据可知,老年人医疗健康需求最为广泛,缺乏良好医疗环境是导致老年人生活困扰的重要因素,因此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医疗建设是重中之重。同时,对于一定经济实力的老年人来说,家政服务和精神文化服务也是其诉求重点,说明我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花钱买服务”的意识体现,这对于是社会工作组织入驻社区有极大助力。在今后的服务过程中,社区应该注意提供完备的服务,以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三)社区养老服务提供现状

根据2015年发布的《青岛市城阳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管理办法》,对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的运营模式,管理服务,财务管理,监督考核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来看,小寨子社區和西田社区对于老年人社区服务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重视,设有老年人服务中心或者是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其中西田社区给老年人提供的活动场地和动设施是最为完善的。

以西田社区为例,西田社区设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占地面积较大。一层为老年人活动场地,安装了许多健身器材和活动设施,二楼为老年活动室,主要作用是为老年人开设健康知识讲座等。其次,西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制订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入住流程和入住须知,服务内容,安全制度,管理制度以及工作人员职责都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另外,西田社区还设有心理辅导室,主要是负责社区老年人以及其他居民的心里疏导工作。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目的是让社区老年人无忧无虑安度晚年。但是笔者观察到这些设施都很新,没有日常使用的痕迹。

在距离西田社区仅3公里的小寨子社区,并没有设立日间照料中心,但是有设立棋牌室等娱乐休闲场所,有许多老人聚集在棋牌室里进行娱乐活动。古庙头社区等几个较旧的村改社区中,没有日间照料中心,甚至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经过与在社区居住的多位老年人交流后得知,他们几乎没有享受过社区提供的老年人福利或者服务,最多就是有健康检查的时候会在社区公告栏上发出通知,但是他们大部分都倾向于社区养老并且希望社区能提供更为完善的养老服务。

1.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社区所提供的养老服务形式和内容主要为: 52.2%人认为室外健身设施, 25.6%老年人社区文体活动,20%医疗保健服务,3.3%饮食服务,6.7%上门l照料服务,5.6%老年日托服务,4.4%老年大学。可以看出社区养老服务只能够基本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针对老年人的专业服务覆盖面太小,专业度不够,甚至在某些方面没有服务。社区养老服务仍有待加强(如图3)。

根据问题“您所在的社区提供的医疗服务有”,12.4%提供基本门诊诊疗服务,68%定期检查身体,22.7%传授保健知识,19.6%建立健康档案,21%设立家庭病床,16.5%无医疗服务。可以看出社区医疗服务门类丰富,但是很多服务选择率偏低,只有较少老年人能够享受精细的医疗服务。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讲,社区医疗服务只停留在定期检查身体的层面(如图4)。

2.社区老人活动的场所

在问题“社区提供的活动场所有哪些”中,53.1%社区健身设施场所,34.7%不了解未去过,36.7%的老年人老年活动室,16.3%社区文化中心,7.1%老年大学,9.2%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中心,9.3%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如图5)。

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的主要场所,仅有9.3%人选择日间照料中心。说明日间照料中心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日常的使用率不高,养老服务未落实到位。

3.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调查

根据问题“您对您所在的社区目前所提供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程度是”,“您认为社区工作人员、当地政府机关对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是否重视”,“您对目前养老体系和设施建设现状的满意程度是”,比较三(如图6,7,8),我们发现,结果均处于左低右高的倒“V”型形态,中间最高点代表满意程度,重视程度为一般的受访者,数量徘徊在35%上下;右边代表比较满意的受访者;左边代表满意程度,重视程度比较高的受访者,但均在4%以下,可见居民满意程度较低。

4.社区养老服务的管理

访谈内容中发现,社区养老服务的管理者提供者主要为社区的居委会的相关人员,社区养老服务中的服务人员为社区居委会的人员,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社区服务者表示社区活动的资金来源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和集体经济收入,政府投入的资金占主导地位,资金投入少。其他的资金支持渠道相对较窄,如第三方企业的支持、NGO组织的支持和居民自筹资金相对较少。

二、城阳区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区服务供给主体比较单一,资金缺乏,资源整合不足

目前,很多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由社区居委会运营的,只有一个空壳子,缺乏专业人员运营和管理,仅仅依托社区下辖的居委会以及入驻的社区养老机构提供服务。养老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在庞大的社区养老需求面前显得捉襟见肘。受到成本投入和收益要素的考虑,提供的服务也仅限表面,难以深入。养老服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素质参差不齐,另外,部分社区管理人员管理经验欠缺,管理能力偏低。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发展,同时制约着服务往更高层次的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许多社区工作者整合资源的意识不足,没能充分地整合社区中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如社区中的退休人员、党员、积极分子,社区中学校、企业、养老机构等)为社区养老提供服务贡献力量。

(二)服务单一且组织服务的精准性不够,无法满足社区养老需求

目前社区能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局限于生活照料方面与精神慰藉方面。生活照料服务局限于社区便民食堂和日常上门打扫等简单的服务。虽然社区提供了老年人定期体检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但仍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精神慰藉方面主要体现在组织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入户走访、提供义诊及医疗咨询服务等,但这些大多也都是形式主义,来的快去得也快,由于社区硬件的限制,很多活动难以广泛开展。

其次,一些社区虽然为老年人组织活动,但是组织服务的精准性有待提高。一些社区高估自身的组织和服务能力,不提前做好考察,策划和预估,拍脑袋决策,最终的服务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反而劳民伤财。最后,在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过程中服务同质化现象非常的普遍,没有特色,服务的精准性,差异性都不够,服务的专业性无从体现,导致社区养老服务质量不高。

当前社区老年居民的最大需求是医疗服务需求。目前来讲,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局限于社区卫生站和社区内的医院。社区卫生站和社区内的医院大多规模小,缺乏人手,实际能够提供的服务实则非常有限,局限于免费测血糖,免费量血压等,有时会组织医疗咨询和公益问诊等活动。由于免费体检项目的有限性,难以满足居民的需要。即使居民愿意自掏腰包进行某些检查,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设备无法进行相关重大疾病的检测。医疗服务专业化程度低,体检项目覆盖范围小是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三)养老服务供给的动力不足

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应该由多个部门共同协作来进行养老服务的提供,这样才能确定养老服务体系能够提供保障性和全方面的服务。然而现状是大多数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不到位,专业机构和社会机构参与不足,政府资金与政策支持较少。

三、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

(一)政府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政策,积极推动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

进一步落实每个社区配备2名社区社会工作者,要在质量上达标。同时政府鼓励社会工作人员去基层建功立业;其次适度增加薪酬,做好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薪酬保障工作;最后,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机制,切切实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人才工资待遇,吸引人才,留下人才,留住人才。

(二)引入市场机制

目前我区的社区养老服务大多依托居委会,由居委会工作人员提供,采取兴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方式提供社区养老服务,但是往往造成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却因缺乏有效运营而闲置的难题。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社区养老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市场竞争进入养老产业能够降低养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政府做好角色定位,从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主导者变为提倡者、监督者。制定详实的市场准入条件同时降低准入门槛,让有意愿有能力进入养老服务的企业能够进得来,同时扩大政府补贴范围。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日益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第三方)合作,委托机构、社会工作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合作模式,即以项目打包或服务外包的形式委托给社会组织。通过项目化运作模式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项目执行和管理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

(三)医养结合

社区开展老年人医疗服务,推行医养结合新模式,首先就是充分整合社区现有资源。对于没有医疗机构的社区,通过“公建民营”的形式,即由政府出资建设,民间机构运营的形式,依据上文对策二的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兴办面向老年人的特色社区医院。对于原下辖中小型医院的社区,改造整合,可以与当地三甲医院签订协议,由院方定期派专家坐诊的形式,对于下派到社区的医护人员给予物质补偿和优先晋升通道,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专业化医疗服务;当社区内老年人有突发状况时,开辟绿色通道;同时社区卫生院与合作医院共享病历,避免重复检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同时,有效利用社区人力资源,招募具有医疗知识的志愿者,针对社区中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一对一结对,为其提供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监视、康复训练等服务。

根据实地调研发现,一个社区卫生院往往下辖多个小区,服务人数较多,没有足够的医疗卫生资源来服务社区居民,对此我们认为可以由有资质的药店和私人诊所来分担社区卫生院的压力。社区可以通过签约合作的形式委托药店和私人诊所对老年人进行简单的查血压查体脂的日常体检护理,这样药店和私人诊所可以增加通过收取少量材料费来增加收入,老人也可以享受到更方便更低廉的体检服务,同时对社区卫生院来说也减轻了负担。对于有经济能力还要求专业医疗服务的老人,我们可以帮助联系专业医疗服务机构,为其寻找专业人员。社区卫生站的医生要流动起来,我们提倡社区医生的职称评定可以与正规大医院挂钩,享受正常的职称晋升和学习交流机会,留住医生同时吸引医生,不断提高社区卫生站的医疗水平。

(四)加快专业化人才建设

扩大社区养老人才队伍,加强专职,志愿者两级人才建设。首先是提高现有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创新服务人员培训方式,加快养老服务人员医疗保健、护理、心理咨询、助洁助浴、老年知识的培训工作。其次,社区还可以建立志愿者服务制度,吸纳具有养老护理知识的志愿者,对定期或长期参与养老服务志愿活动的志愿者们提供相应的奖励,不断吸引新鲜血液加入,护理人员短缺问题可以得到解决。我们可以采用“时间银行”模式,吸纳社区内的低龄老人作为社区志愿者,来对高龄老人进行日常照料,然后将志愿的时间记录下来,等到低龄老人老后,可以享受同等时长的服务,这样可以有效扩大活跃志愿者的队伍。最后,引入社工,社工作为整合政府资源,推动机构发展的重要媒介,社工作为资源链接者,可以时刻关注并参与政策实践,与相关部门接洽。同时社工作为专业化人才可以社区养老有直接助力。在社区养老的队伍中,各类社会工作组织也进军养老服务的市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社工利用这三大工作方法,提供养老服务,有着明顯的优势。首先是个案工作,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工作对老年人进行生命回顾,找到自己的优势,改变因老去而产生忧伤和失落感。其次,运用小组工作来促进老人之间的交流,帮助老人建立新的交际圈。最后,更多的是运用社区服务的方法开展各类老年人活动,这也是各类社区组织用的最多的方法。

(五)多方面吸引资金,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社区的养老事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目前城阳区社区养老的主要资金依然依靠自上而下的政府财政拨款模式。政府可以设立“社区居家养老”专项基金,明确投入方向,完善基金使用监督机制,专款专用。目前,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实践仍局限于政府于支持的狭小范围内,政府工作人员把服务对象定位于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经济困难或者空巢老人。社区可以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和经济情况,制定不同档次的服务标准,开展有偿或低偿养老服务,培养老年人“花钱买服务”的意识。

我国正在从补缺型的社会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转变,在转变的初级阶段,政府除了不断扩大养老事业资金投入之外,社区还可以寻找外部企业的支持,举办活动时加上它们的冠名,或者允许它们入驻社区。还有爱心人士的捐赠,志愿者们的无偿服务。同时要保持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尽量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社区要不断发掘自身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不断吸引社区周围的龙头企业或者是NGO组织来注入资金。

参考文献:

[1]孙江涛.社会工作介入推进社区治理精细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社会工作,2018(22):30-31.

[2]高建超,李慧.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基于W市的个案调查[J].中国集体经济,2019(7):158-15.

[3]李舒馨,李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商论,2019(5):233-234.

作者简介:颜梦婷(1998—),女,浙江温岭人,青岛农业大学本科在读;

孙文亭(1998—),女,山东济宁人,青岛农业大学本科在读;

王淑彬(1999—),女,山东济宁人,青岛农业大学本科在读。

指导教师:李晓丽(1970—),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区社会工作和青少年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社区养老社会工作调查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