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掘中国经验 书写中国故事

2019-11-14 12:32王春晓胡凡刚
戏剧之家 2019年29期
关键词:中国经验中国故事共情

王春晓 胡凡刚

【摘 要】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的创作者们精准抓住中国百姓经验,以轻喜剧的演绎方式,为观众们展现了一个原生态的农村。在当下古装、穿越剧、青春偶像剧等霸占电视屏幕的时代,《马向阳下乡记》的创作者们精准地抓住中国百姓的真实经验,通过建立与大众“共情”关系,谱写中国特色故事。

【关键词】《马向阳下乡记》;中国经验;中国故事;共情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9-0074-02

2014年,四十集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在央视一套播出,创下口碑和收视双丰收的利好局面。在都市剧、古装剧、抗战剧三分天下的形势下,这部农村剧的热播,给业界带来很多震撼和思考。“主旋律”“话题剧”“明星效应”“乡村奇遇”“健康轻喜剧”,这些都是研究者们试图破解这部剧热播原因的种种观点。笔者同意这些观点,同时又觉得这些观点还不足以充分解释个中原因。

众所周知,电视剧是当下拥有观众最多的大众艺术,它以一个个家庭为传播和接受的终端,其接受主体是最广大的民众,一部电视剧要想吸引住这些最普通最平凡的大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与大众的“共情”关系。所谓“共情”,就是表达大众共通的情感体验,呈现大众共同的性情心理。这种“共情”的能力,来自对中国经验的把握程度。《马向阳下乡记》的创作者们,非常准确地抓取了这些中国百姓的真实经验,书写出了观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故事。

一、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真,其实就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反复弘扬的诚与信,“言忠信”“忠诚不欺于物”是中国人立身行事的根本。在整个故事中,身为第一书记的马向阳,遭到的最大质疑就是:他到底是不是真正有心带领大槐树村人致富?介于以前有些扶贫干部来农村走过场、捞政绩的先例,以刘世荣为代表的村民们,对初来乍到的马向阳,要么冷眼旁观,要么挑衅嘲讽,其用心不过是要看他的“真心”。他有真心,村民们就会报之以真情真意,而村民们是多么渴望国家这次下派的第一书记是真心实意来为民众解决问题的。正因为如此,村民们才那么一厢情愿地把马向阳掉进粪池误解为舍己救人,急不可待地以此来确认他是真心来扶贫济困的。后来,马向阳与村民们有一些工作上的误解,眼里不揉沙子的李云芳,得知马向阳为了下乡而把老舅送进养老所,立刻相信马向阳是真诚的,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当马向阳把自己的家抵押给银行,为村民筹款,以阻止村民受骗上当时,这种倾家荡产为村民谋福利的行为,更把他的坦荡真心捧到村民面前。至此,村民们完全跟这个第一书记打成一片,心气相连。而观众们也在大槐树村民热情拥戴马向阳的情景中,获得了强烈的共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对“真心”“诚信”父母官的渴望,一直是百姓们强大的心理需求。

这部剧中,人情的善与美,也是剧作者刻意追求的人文价值。剧中人物尽管也时时吵闹不休,但这些吵闹都有一个善的目的指向。比如最浑的花小宝,他每次犯浑,不是为了保护孤儿寡母的丁秋香,就是为了替受到误解的马向阳伸张正义。而且,就算村民们在个人利益上斤斤计较,但都没有丧失善的本性。留守儿童毛蛋,父母都在俄罗斯打工,全村人毫无怨言地担负着照顾毛蛋的责任。处处跟马向阳唱对台戏的刘世荣,对涉及自身利益的事儿寸土不让,却能一直保持着给老祖奶送柴火的习惯。不仅如此,剧中出现的几个家庭,都表现出温情脉脉的美好家庭关系。牙尖嘴利的李云芳,对外很有几分女汉子品质,但面对丈夫能理解他的困境,能分担他的痛苦,面对婆婆小姑,温顺体贴。梁守业与刘玉娇的夫妻感情更是感动了无数网友,梁守业那句“我怕你,我怕你不开心,怕你不快乐”,已经成为网络经典爱情表白。就连霸道强势的刘世荣,家里也有一个知冷知热的妻子。

剧中呈现的这些真、善、美的人格品质,处处传递着正能量的健康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电视剧取代了古代的乡村戏曲,肩负着重要的教化导愚功能,而大多数观众也渴望从电视剧中获得这种思想支持。

二、人情社会的暖意呈现

20世纪初,辜鸿铭在对外国人的一场演讲中说:真正的中国人过着一种情感的或者说是人性友爱的生活。因为中国人拥有同情心和真实的人类智慧,能体谅他人的感受。辜鸿铭对中国人的这种分析,很准确地把中了中国人的脉搏。在中国社会里,尤其是在最普遍的大众生活中,人情起着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有时甚至可以超越事理,这是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经验。这种经验书写,给故事带来了温润感人的光泽。

当李云芳为保住自己的小卖部跟丁秋香打擂台失败时,怒火攻心地去跟马向阳理论,随着争吵的升级,她口不择言说寡妇丁秋香跟马向阳不清白,当她看到秋香屈辱地流着泪跑开后,马上意识到自己伤害了秋香,当晚不仅真诚地向马向阳道歉,主动提出拆掉小卖部,而且亲自到秋香家登门道歉,这种人与人之间体贴互谅的情意,可以以四两拨千斤的魅力,改变事情发展的方向。刘玉彬获得了移树批文,要挖走大槐树的时候,马向阳和村民们无法从法理上保护大槐树,但他们可以用与大槐树生命相系的感情,制止挖树的行为。在全剧的最后,拥有小学校产权的富商刘玉彬,依法论理都可以拥有自由使用小学校开养鸡场的权力,但当他看到马向阳作为外人如此全心全意为大槐树村谋福利,情真意切地替险些犯法的花小宝道歉,舍生忘死地从火中救孩子时,人情超越于理法之上,他主动跟马向阳握手言和,放弃了开养鸡场的打算。在人与人越来越疏离的现代社会,这种体贴互谅之情,是中国土地上的脉脉暖意。

儒家精神的基本特征就是以情感原则作为伦理学、世界观、宇宙论的基石,情感原则即是“人道”,即“仁”,它统摄并主导着群体人际的和谐关系。这是中国的传统精神,也是中国人独特的经验与智慧。

三、家园土地的知己情怀

20世纪以来,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乡土中国,最触目惊心的就是家园土地的荒芜与衰败。剧中,大槐树村被叫作“九九三八六一”村,那些最应该传承土地使命与责任的男性中青年们,都漂进城市里寻找梦想,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和女人。但是那些漂在城里的農民们,心都还在家园和故土,如果故土能真诚地召唤他们,他们随时都愿意回到家园,回到生养他们的土地上。《马向阳下乡记》的创作者们,显然洞悉了现实中这些城市漂泊者的内心需求。在剧中,刘玉龙和刘槐是一对年轻恋人,虽然他们的家人都希望他们能摆脱农村的贫困,在城市里寻求发展机会,但他们在得知第一书记马向阳要真抓实干带领村民致富时,毫不犹豫地一起回到村里,主动分担大棚种菜的工作,尽管前景还不明朗,但两人就是要亲眼见证大槐树村致富的历程。

《马向阳下乡记》的创作者非常理解中国百姓与家园土地的感情,在刘世荣这个人物身上,作者写出了一种安稳扎实的土地风骨。他爱土地如命,把一家子的命运绑定在土地上,为此不惜违反自己做人的原则,骗占寡妇丁秋香的地;為此,他要求小儿子娶邻村的姑娘,为的是对方的五亩地能跟自己的地连成片;为此,他坚决不肯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别人笑话他的顽固,他掷地有声地说:“我是个农民,看中土地天经地义。”这个以与土地的亲密而自豪的男人,非常让人感动,齐槐说他抚摸泥土和菜叶的手指像在跳舞,这是对这个农民最美的赞誉。当马向阳宣称要让大槐树下长出金子时,刘世荣以一个老农民的骄傲问他:“你懂地吗?你知道地吗?”这份与土地的知己之感,触动了多少人的家园故土情怀!而当马向阳要规划种菜大棚时,刘世荣毫不客气地告诫他:“想动土地,先问问地的主人是谁。”这句话放在剧里剧外都发聋振聩,既让我们看到土地确权后,农民的尊严和权力,也道出了与土地关系最亲密的几亿农民的心声。

在槐树村历练了半年的马向阳,在土地的观念上完成关键性的自我成长,他告诉商务局的领导和同事:“我们的饭碗,长不出一粒粮食来。农村的土地,看起来平实,牛踩马踏粪汁四溅,但是只要你春种就秋收,所以这是我们全人类的饭碗。”

整个二十世纪,我们都在拼命城市化,试图挣脱与土地的关系,认为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与土地的疏离,会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漂泊无根,要想活得更好,必须重建与土地的知己亲密关系。这是《马向阳下乡记》一剧最触动观众的观念之一。

除了以上这三点,在开掘中国经验方面,创作者们还有意从民俗、家族文化、国民性、谚语等方面,做了有意的尝试,比如:抱大槐树来验证爱情;刘世荣用祖训家法约束族人;以刘世荣为代表的村民们凡事讲面子的特点;台词中大量俗语、老话、谚语的运用等等。

四、结语

总之,《马向阳下乡记》这部剧的热播,跟剧作者有意开掘中国经验有紧密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看到了在文艺工作中,发扬和传承中国文化、中国经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马向阳下乡记》为我们做出了一种可贵的有效的探索。

中国经验,是一个含义多元而丰富的语汇,它不仅包括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性格特点、心理经验、审美感受,还包括本土的故事题材、故事结构、人物塑造方法、故事节奏等等。中国经验部分含蕴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以及各种艺术当中,更多的也许是弥漫于街道里巷的闲谈碎语中,我们只有把胸膛紧贴中国大地,才能获得真实的中国经验,并进而讲出真正受百姓欢迎的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2014.

[2]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译林出版社,2010.

[3]新华网: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2014.

猜你喜欢
中国经验中国故事共情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劳动收入占比与居民消费率:机理与中国经验
劳动收入占比与居民消费率:机理与中国经验
G20领导人纷纷表示学习“中国经验”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