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鲁科版化学必修一新教材》

2019-11-14 14:50李娜
新课程·中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前沿性系统性以人为本

摘 要:课本之于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每次的课程改革的成效都必然会最直观地体现在每册课本当中的。主要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前沿性、系统性、指导意义、重视能力培养五个方面,对新版的鲁科版化学教材必修一进行了深度解读,以期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有启发作用。

关键词:课程改革;以人为本;前沿性;系统性

课本之于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每次的课程改革[1]的成效都必然会最直观地体现在每册课本当中的。作为一名一线高中化学教师,在仔细地研读新版的鲁科版化学教材必修一后,结合教材中的新内容和自身的心得体会,总结出新课标形式下教学工作中的几大重要创新点。

1.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即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自身价值的理念。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安全问题更是实验的基础和前提,本书中提及的第一个实验就是关于活泼金属钠的性质[2],相比之下新教材在实验内容的旁边增加了带有相应警示标志的安全提示,这一小小框图的加入,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本次实验中提高安全意识,更多的是让这些意识和素养融入人们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保证提前消除或降低这种潜在的危险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很多具有一定化学知识的人,却不一定具有很好的化学素养,通过新教材中增加的这些简单的安全提示,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和安全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前沿性。现代化学已经是具有多个分支的学科体系,自身的复杂性和对于医药、环境、生命、国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都决定了化学在现代科学中的重要地位。新教材中加入了关于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的内容。正如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对化学的全面认知必然要在高中阶段开始。不再拘泥于多年前的研究发现,同时也重视最新的科研进展。前沿内容可以带学生从多方面了解化学,更具体地体会化学的各个分支,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前沿内容可以更直观地引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重视,有利于实际的教学。

3.系统性。《学记》指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朱熹说:“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教学和学习都是要遵循系统性原则的。新版课本中每节内容都有体现系统性的“概括·整合”项目。比如第一章第二节的整合,就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结合起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3],突破了以前方法和程序分离的尴尬。将思维可视化,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提升学习能力。通过课堂的教学,二维图的系统展示,最终达到学生自绘思维导图的较高阶段。课本中还出现了“价—类”二维图,同样是整合学生的思维,将多种物质的化合价和类别进行简洁的展示,从而事半功倍地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整体的把握。各种新颖而高效的整合方式,都体现了系统性原则,让读者快速地实现把书读薄的目的。

4.指导意义。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在学习后应该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对“三维目标的传承和提升。新课本在每章章末都明确了本章的核心素养发展重点,同时增加了相应的学业要求[4]。这就实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教学实践必须聚焦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另外,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等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的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5.重视能力培养。每章都设计了对应的微项目,比如第一章的探秘膨松剂,一是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膨松剂的原理推测,应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来探究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二是通过探究可以设计合适的复合膨松剂并加以验证。这样的项目设置,真正寓教于学,寓教于生活,充分利用课内知识,提升实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5]。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教育背景下推出的新教材,既展现了国家对化学教育的方针政策,也兼顾了一线教学的实用性。相信广大教师会在丰富而生动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不断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神话,一起创造高中教育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靳玉乐,张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1).

[2]孔玲芸,吴星.实践“自主预学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为例[J].化学教育,2013,34(2):20-23.

[3]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5):78-84.

[4]王磊,魏锐.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和学业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化学教育,2018(9):48-53.

[5]刘焕云,李慧荔.推进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J].实验室科学,2004(2):27-29.

作者简介:李娜(1989.8—),女,汉族,山东省邹平市,硕士研究生,高中化学教师,初级,研究方向:高中化学。

猜你喜欢
前沿性系统性以人为本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浅谈工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论专业论文写作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前沿性、整体性、体系性:构筑艺术研究的新高地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时态的系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