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11-14 09:14耿瑶瑶
山西农经 2019年15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耿瑶瑶

摘 要:社会保障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是人们生活的保障措施,有利于国家健康运转。贫富差距拉大、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就业压力增大,正逐步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研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进一步缓解财政支出负担。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负担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5-001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812.45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快速发展,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面临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直线上升,由2009年的8.5%,上升到2018年的11.9%。在经济转型时期,既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又要解决人口老龄化突出的问题。做好养老和医疗保障工作,使老有所依、病有所医,是中国发展的现实选择[1]。

我国人口问题已经由数量问题,转变为人口结构失衡问题。随着受教育水平提高以及抚养成本增加,养儿防老观念已被摒弃;低生育率问题随之而来,二胎政策短时间内未见明显成效;医疗水平提高使人们的预期寿命增加。

面对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局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合理控制社会保障支出,避免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成为当务之急。

2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困境

2.1  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不断增加,但占财政支出比重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支出逐步增加。近年来,社会保障支出达到较为稳定的水平,在财政支出的比重基本维持在10%以上。同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比例仍有较大差距。

根据海外网2019年6月20日发布的信息,法国是社保支出水平最高的国家,其在社会保障方面投入的费用在GNP中占比超过30%。相比之下,我国社保支出水平仍需大幅度提高,财政对社保的支持力度投入力度应继续加大。

2.2  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不断调整,失衡问题依然存在

社会保障支出项目包括社会抚恤、社会保障补助、社会福利救济费和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等。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各项目支出比例凸显了国家在该阶段的倾斜力度和侧重点。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占比最大。社保基金补助和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占很大比例,农村低保水平较低。医疗保险支出仅次于养老保险。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医疗费报销方面权利不均等。总体来看,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正在处于失衡的状态[2]。

2.3  社会保障支出存在地区非均等化

不平衡发展是中国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同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样,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也存在不平衡发展的现状。各地区以及区域之间,都存在社保支出的非均等化现象。长期不平衡发展,对缩小贫富差距起到反作用,容易引起区域之间甚至区域内部矛盾,制约我国经济协同发展。

根据我国经济地理位置等因素,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3个区域。就社保支出而言,东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如图1所示,2008—2017年间我国社保支出总量不断增加,但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中部和西部地区社保支出总量相对平衡,但以平均值来看,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较为落后[3]。

3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对策和建议

3.1  平衡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比例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养老问题亟待解决。相比于保障民生的支出,当前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支出力度更庞大。我国中央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合理分配财政收入,加大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使财政支出结构能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支出,向节约型政府方向发展,使更多的支出用于保障民生。

3.2  平衡社会保障支出结构

首先,政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社会保障事业有法可依。明确规定具体项目和支出比例,减少效率较低的项目投入。

其次,应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责任划分。养老保险和重大自然灾害等项目,应由中央政府承担支出。各地区内部低保和社会福利,则由地方政府负责。这是因为具有地方性公共物品特性的项目因地而异,地方政府更加了解本地区受益情况。

再次,在具体项目方面,养老、医疗是社会保障支出的重点。要优化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养老保险投资运营,使其收益率超过通胀率。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合理提高医疗报销范围以及比例。

最后,要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对扶贫政策的支持作用,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功能,保障贫困人口的正常生活需要。

3.3  缩小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异较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划社保支出。

首先,加快落后地區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从而提高社保支出水平。

其次,健全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中央政府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对地方社会保障事业的专项转移支付水平,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再次,在社会保障支出方面,理顺并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在全国范围内调度社会保障资金,平衡地区差异。

最后,对区域内部城市与农村社保支出不平衡问题,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视。重点关注农村养老问题,切实保障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魏雪松,雷良海.我国社会保障支出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林业经济,2018(4):113-116.

[2]刘欢.社会保障支出地区差异与老龄人口生活质量[J].宏观质量研究,2018,7(2):73-86.

[3]李凤月,张忠任.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中央地方关系及地区差异研究[J].财政研究,2015(6):51-58.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房价波动与银行稳定性关系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关于我国农村消费影响因素的思考
老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