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几点思考

2019-11-14 09:14武莉莉
山西农经 2019年15期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财政政策审计

武莉莉

摘 要:近年来,财政专项资金支出规模逐年增大,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审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通过分析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及审计背后存在的问题,就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工作提出应对措施,以促进财政专项资金规范管理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财政政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5-015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812.7        文献标志码:A

财政专项资金是政府依据相关财政政策,划拨给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具有指定或特殊用途的资金。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专项资金支出规模逐年增大,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及管理愈来愈重要。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作为政府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规范专项资金使用,促进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发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从历年的审计情况来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仍然存在审计方式单一、审计质量不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深入分析财政专项资金自身的特征,找出与之相匹配的审计方法,突破常规审计瓶颈,促进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1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现状

1.1  政策规定方面

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突出“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倾斜扶持、专款专用”的原则。此外,财政部针对特定资金管理也制定了相关规定,例如《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同时各地方财政部门结合本地特点,也出台了一系列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因财政专项资金用途广、种类多,国家、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及专项资金收支单位按资金类别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例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科技资金管理办法等,对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及管理分别做出了规定。

1.2  会计核算方面

财政专项资金一般要求按“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的模式管理,为遵循这种管理办法,财务处理大致可以分为3类。①单独建账,即为每一个项目单独建立项目账套,专门用于核算项目资金收支情况。②通过多级明细科目,实现单独核算。这种核算方式需要通过多个会计科目进行统计,从而得到与项目有关的收支信息。③通过“辅助账”功能进行单独核算。

1.3  资金管理现状

从历年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情况来看,绝大部分资金使用较规范,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违规问题。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专项资金。主要形式有无中生有虚报项目,多报补贴对象或扩大基数冒领专项资金,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用于项目间资金调剂、日常性开支、职工发放福利等。②配套资金不足或没有及时到位。③以各种方式规避上缴结余资金。到了年末,一些用款单位突击花钱、突击采购或提前拨付尚未开工的项目支出,以达到不上缴结余的目的。④项目实施效果及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2  目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面临的问题

2.1  重财务,轻业务

目前,审计人员在进行专项资金审计时,主要依托财务资料,通过被审计单位专项资金收支账目和记账凭证等会计资料查看专项资金是否单独核算,收支是否合法合规。①很少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即使进行了调查,也因各项目的专业性限制,大多流于形式。②很少对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许多项目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一再延期、推迟或根本难以执行,造成专项资金闲置浪费。③很少对资金划拨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审。对被审计单位有无健全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各环节的审批有效性,监督约束机制是否完整等关注程度不高。

2.2  重合规,轻效益

对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来说,资金流无疑是公认的审计抓手,通过资金拨付的真实性、专项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计,揭示扩大专项资金开支范围、改变资金用途、将与项目无关的费用列入专项资金支出、变相提取项目前期费及回流资金等問题。但是,财务收支审计只是财政专项资金的一部分,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即项目绩效进行审计和评价是专项资金审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实际上,因审计工作范围大、项目时间跨度长、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低、缺少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和专门的法律法规等原因,使得很难对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进行评估,财政专项资金绩效方面的审计是薄弱环节,有待加强。

2.3  关联关系审计不足

从某种角度来说,审计工作是信息流的集合。各种信息的去伪存真,财务与业务数据、各环节数据的关联,对审计工作尤为重要。通过对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可有效揭示多重申报、享受财政专项资金的问题。例如通过人员房产信息和车辆信息、家庭成员信息之间的关联比对,发现骗取社保资金的线索;对同类项目各年度、各部门申报情况进行比对,有助于发现虚报、重复申报项目资金等问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大数据库尚未建立,专项审计中审计权限限制等多种因素制约,致使获取关联数据存在较多困难,加上审计人员数据分析能力强弱不均,关联关系审计整体应用不足。

3  做好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对策

3.1  深入分析专项政策

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审计,首先要了解专项资金政策。专项资金审计政策性强,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深入分析国务院、地方政府及各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具体规定和办法,熟悉政策支持的内容和方式,申报条件和要求,审核及拨付资金流程,监督检查制度,项目预期达到的目标。以相关政策文件为标准,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及效益性进行有效的监督评价。

3.2  做到3个结合

①财务审计与业务审计相结合。在对相关财务会计资料进行审计的基础上,注重对项目进行实地审查,对专项物资的收、存、发及相关业务资料和会议纪要等进行审计。②资金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重点对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科学性,项目的管理水平,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程度等方面进行审查,对专项资金使用的整体绩效进行合理评价。③账务审计与延伸调查相结合。以资金流为线索,延伸调查专项资金拨付是否到位,支出是否真实。在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中,可以通过资金流、票据流、合同流、物流及信息流的协调和统一审查,切实维护财政资金安全,将各级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落实到位。

3.3  引入大数据审计理念

将大数据审计理念引入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中。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揭示更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分配、拨付中存在的违纪违规行为。例如社保资金、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可以采集补贴发放、工商登记、税收征缴、公职人员名册等相关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关联关系对比,发现线索,揭示骗取、冒领财政专项资金的行为。

猜你喜欢
财政专项资金财政政策审计
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加快高校财政专项资金支出进度的思考
央行不能逃避责任
基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析经济增长的动因
萧条经济学、恶性通货膨胀和赤字研究
关于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改革的思考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正确理解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