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口语作文训练

2019-11-15 00:54王建勋
散文百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绳单子对折

王建勋

黑龙江省大庆市景园小学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的发生本身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是鸣出内心的感兴……作文与说话本是统一目的,只是作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作为一名教师要从生活中从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的“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抓生活中的事,训练口语作文

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小学生做朋友,观察小学生在生活中的精彩镜头,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口语作文,为学生的习作训练“搭梯子”。

例如:学校给学生下发了又A4印的教科书收费通知单,要求家长签字后,返回学校。教师利用这次机会设计了一堂口语训练课。教师先把学生交上来的一张单子,从中间对折,然后放在讲台桌上。老师的要求学生将单子折好后,放在一起,不允许弄乱。

学生拿着单子来到讲桌前,看到单子的样子。他们也照着样子去做。有的学生站在讲台前,左手拿着A4纸的下端,右手拿着A4纸的上边中间,轻轻地将纸向上扶。可是,无论学生怎样做,向上扶,对折时,纸的中间都向上鼓起,对折不上。这个孩子很聪明,就用右手把纸的中间鼓起的地方向下压一下,铺平后,再对折,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孩子又用同样的方法,结果又失败了……第五次时,孩子不但铺平了纸,而且用力向下压了一下,这次终于成功了。孩子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有的学生来到讲桌前,看到讲桌上整齐平放的单子,转身来到第一张桌子前,右手把单子平放在桌子上,左手压住单子的下端,右手捏住单子的上端,轻轻地对折,最后用双手把单子抚平,转身把折好的单子放到讲桌上,有的学生从书包中把单子拿出来,先把单子平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双手把单子对折好,再把单子放到讲桌上……

教师观察了孩子的这些动作,把三名有代表性的孩子叫到前,启发引导孩子说自己折单子的过程。

站在讲桌前的李美霖说:“我拿着单子想折起来,可是,纸的中间总是向上鼓,我想把它弄平了,就能折起来了。”老师启发道:“你是怎样弄平的?”“开始时,我折了几次,一折中间就鼓起来,心想,每次总是中间鼓起来,我就把中间弄平,可是,一对折,它又鼓起来了,我就再把它弄平。第三次,我不但把它弄平,而且向下按了按,这样就折起来。”孩子略加思考地答道。教师看了看孩子的两只手,启发性地问道:“你的两只手又是怎样做的呢?”孩子看了看老师,又看了看自己的手,一边比划着,一边说:“我就是这样做的呀?”“那么,你能给老师讲一讲吗?”老师趁热打铁地问道。孩子想了想,举起右手说:“我这只手拿着纸的下边。”又举起在左手说:“我这只手拿着纸的上边,就这样一对折就行了。”

再如:北方进入冬季之后,学生要穿羽绒服。桌膛里边既放棉衣,又要放书包,一是不整齐,二是装不下。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在班级后面做了一排柜子,让孩子把自己的衣服叠工整之后放到柜子里面。

孩子们把衣服放到柜子里面的情形,那就是五花八门了。有的孩子直接把衣服往柜子里一塞就完事了,有的孩子把衣服叠的工工整整的放到柜子里面……教师为了让孩子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教师让孩子把衣服叠得工整后再放进柜子里。教师让会叠衣服学生来教不会叠衣服的学生。学生一边用手示范着去叠衣服,一边用语言来描述自己是怎样叠衣服的。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教叠衣服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学生在教的过程当中,不就是口语作文的训练吗?

孩子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对折或者叠衣服的过程,看似是简单而平常的事情,但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科学的设计,并且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不但让学生温故了事情的经过,而且用语言把事情的经过进行了描述,这是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口语作文训练。

二、抓学生的心理,训练口语作文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动,喜欢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刚入学一年级的学生不会跳大绳。教师利用大课间的时间,训练学生跳大绳。刚开始时,教师让学生站在原地跳,教师和另一名学生摇大绳。教师一边摇大绳,一边指导学生怎样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跳大绳的孩子越来越多。教师抓住此机会,又训练学生跑着跳大绳(教师和一名学生把大绳摇起来,让一名学生从边上进来跳大绳)。此种跳大绳的方法很普遍,但是对一年级的孩子很难。开始时,有二名学生会跳,慢慢的就有三名四名学生会跳了。孩子跳得很开心。每到课间,学生就拉着老师跳大绳。

教师趁着学生玩性正浓时,训练学生口语作文,但是训练学生口语作文的方法不同了。教师让会跳绳学生,教不会跳绳的学生。学生教学生的过程,不就是口语训练的过程吗?

教师抓住孩子的天性——玩,和乐于当小老师的特点,迁移学生的兴趣之时,训练学生口语作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种口语作文训练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孩子心理的特点。教师抓住了生活中小事,启发引导,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既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间接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写作兴趣,为学生的写铺平了道路。

猜你喜欢
大绳单子对折
对折十次
勇敢去做,才有突破
单子伊 王家璇 潘铭泽
绸都人
第一次跳大绳
单子论与调性原理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
瘫痪病人如何更换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