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从此无将军

2019-11-15 02:11空灵
海燕 2019年6期
关键词:兰陵王北齐乐曲

□空灵

当我怀疑那些温驯的马儿是否能跑得动时,随着古朴悲壮的《兰陵王入阵曲》背景音乐拔地而起,马儿瞬间被激活。看台上的观众,集体穿越至一千四百多年前,黄沙如雪,英俊秀美的兰陵王头戴盔甲、身着战衣,像一道闪电,站在了场中央。

还是第一次看真马真人演绎情景剧,有几分入戏,便有几分紧张。一白衣女子策马扬鞭,近身兰陵王时,翻身下马,屈膝叩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妹虽女子,亦能战场杀敌!”兰陵王应准后,白衣女子入军阵。在不停地“报——报”声中,北齐告急。北齐军着枣红色战服,北周军着炭黑色战服,黑红两队,对面排列,箭在弓上。交战中,北周大将尉迟炯越战越勇,北齐红衣不敢恋战,观众席上宁静无声,他们为红衣战士捏了一把汗。很不幸,尉迟炯将红衣战士挑下战马,仍不解恨,他反绑红衣,用马拖曳,观众的心被揪到半空。尉迟炯大胜休战。待再出场时,白衣女子与尉迟炯成为对手,白衣女子身体时而似蛟龙入海,时而又挺拔如松,可两个回合不到,女子没有招架之力,被尉迟炯生擒。尉迟炯拿白衣女子要挟北齐将士,女子喊出不用管她,夺刀自刎。兰陵王与尉迟炯刀剑相见,只战得狼烟四起,只战得天地昏暗,最后尉迟炯受伤落荒而逃。兰陵王下马,弯腰抱起白衣女子,走向远方。背景音乐戛然而止。从紧张的气氛中缓过劲来的观众,把潮水般的掌声送给真功夫的演员和那些通人性的战马。

有几位文友说,看完心里堵得难受。我知道他们是为兰陵王保家卫国、英勇杀敌而击掌,可又为战争落幕后,他遭遇迫害而愤怒。那是高纬帝听了《兰陵王入阵曲》,对兰陵王说:“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把“邙山之战”看作是敌人与家国之间的战争,自己出征责无旁贷,便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没想到一句话,使高纬误认为兰陵王兵权在握,想与自己一争天下,于是派使者为兰陵王送去一杯毒酒。兰陵王幽怨地举起杯中酒,对郑妃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三十多岁的生命年轮,就此停滞。北齐从此无将军,两三年后,北周取代北齐。

这当然是马术《兰陵王》的题外话,此《兰陵王》有很多戏说成分,邙山之战虽为主线,但男女感情戏份占了主位,遮蔽了真实历史。历史上邙山之战发生过多次,皆因烟黄旧事。在高欢把持北魏朝政时,拥立孝武帝,由于孝武帝不甘做傀儡皇帝,于公元534年逃奔长安,投靠贺拔岳手下大将宇文泰(贺拔岳曾是尔朱荣的部下,尔朱荣是北魏末年将领、权臣,一度挟持孝庄帝,居外藩),加授宇文泰为大将军和雍州刺史,兼尚书令,设想有朝一日,倒戈回朝。高欢随即在洛阳立孝静帝元善见,国号东魏,并迁都邺城。次年,宇文泰杀死孝武帝,立文帝元宝炬,是为西魏,西魏作为一个被逼出去的割据王朝,不断在边界寻衅滋事,高欢领军迎战,但败多于胜。宇氏家族把持西魏朝政期间,联络鲜卑等少数民族,在羽翼丰满后,胁迫元氏禅让。至宇文护成为皇帝时,改国号北周,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已经换了国号的北齐身上。之前北周宇文护的家人尚在北齐,他担心家人受到伤害,和北齐的皇帝说,只要把家人放回就停止攻打,实际上北周在这之前与突厥有约定,不管情况如何变化,他们还会再次合作攻打北齐。公元564年冬天,邙山之战爆发。

话说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情况危急。武成帝高湛派兰陵王与并州刺史段韶、大将军斛律光前往洛阳救援,因斛律光惧怕北周兵力强大,不敢前进。兰陵王率领五百士兵冲向北周千军万马。只见他身穿铠甲,手握利刃,用狰狞铁甲遮面,似一道闪电,划破北周军阵,冲到金墉城下。城中人不确定是敌是友,直到他把铁甲卸下,脱下头盔,城上人才派弓箭手放箭保护他,兰陵王成功为金墉解围。武士们歌唱兰陵王,谱成《兰陵王入阵曲》,与兰陵王一起持假面,庆祝胜利。史书记载北周军队惨败的样子:“丢营弃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

兰陵王遇害,固然可惜,可我认为不仅他是幸运的,连讴歌他的乐曲《兰陵王入阵曲》也是幸运的。在统治者掌握话语权,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的年代,谁又能说得清有多少像兰陵王这样遭帝王猜忌而丧命的臣子?公元557年,十六岁的兰陵王被授为通直散骑侍郎。第二年,封乐城县开国公,进上仪同三司,并开始出任地方官,一年后,被封爵兰陵王,之后连年升迁,成为领军将军。兰陵王若不是出身皇亲贵族,不被封爵,哪里有机会去领军打仗?没有机会领军打仗,没有讴歌他的乐曲诞生,他岂能成为名垂青史的英雄?他幸运就幸运在讴歌他的乐曲《兰陵王入阵曲》在唐朝初期,到中国进行文化交流的日本使者把《兰陵王入阵曲》带回日本,从此乐曲的基因密码像进入保险柜,任何人想篡改,都是妄想。因为在中国,此乐曲已经被演绎的失去当年创作时的本意。虽然隋朝时期,乐曲被正式列为宫廷舞曲,但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时,已经变身为《秦王破阵舞》,“舞”已经失去原来的“武”,彻头彻尾染上宫廷脂粉气,成为软舞,又称为“代面”和“大面”。再后来,《兰陵王入阵曲》仅仅作为宋朝的教坊曲牌流传,后渐次被淹没于时光隧道中。

二十多年前,《兰陵王入阵曲》如游子一般带着浓重的乡音,回到了中国,日本京都奈良大学和南都乐所的两个雅乐团,来到磁县兰陵王墓前。他们按照唐代习俗,身着唐服,手拿齐鼓、龙笛、笙等乐器,在兰陵王墓前虔诚地三鞠躬后,开始表演《兰陵王入阵曲》。荡气回肠的龙笛声远远传来,气宇轩昂的“兰陵王”头戴狰狞面具,阔步走上前,继而各种器乐声似万马奔腾,“兰陵王”手拿短棒起舞,只见他舞姿柔中带刚,指挥着千军万马,奋勇杀敌,所有鼓乐齐鸣,预示恶战突起,北齐兰陵王复活,现场的人仿佛看到他杀出一条血路,冲到城下,摘下盔甲,城上人大喜,立刻派弓箭手放箭保护他,金墉成功解围。各种器乐渐渐消失,演出画上句号。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兰陵王入阵曲》引发了“兰陵王”热,以兰陵王为原型的电影一上演,便座无虚席;电视剧《兰陵王》一上演,便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的谈资,人们无不称赞他是国难当头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的英雄。而我个人正是看了电视连续剧《兰陵王》,开始积累有关他的资料,还通过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制作的《寻找兰陵王入阵曲》,知道了这首乐曲的来龙去脉。

《兰陵王入阵曲》时而不断出现在我耳畔。在第一次听这首悲壮浑厚的乐曲时,我在思考一个问题,邙山大捷,兰陵王与战士一起随着乐曲《兰陵王入阵曲》边舞边歌,那一刻他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会不会一一浮现在眼前?没人给予我正确答案,我不是兰陵王,自然不知道他的忧愁与快乐。

公元541年,兰陵王出生于很多文史学家评论为禽兽王朝的北齐,本名高肃,又名高孝瓘,字长恭,兰陵王是爵名。尽管他身份显赫,是北齐王朝奠基人高欢的孙子,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子,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侄子,可他有一位身份卑微的母亲(史书都没记载),人们投向兰陵王的目光更多的是鄙视。在没有衡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标尺的北齐王朝,兰陵王耳朵充斥着诸如父子通妻,兄弟通妻,以致君臣通妻的丑闻。难能可贵的是,兰陵王不但没有被污水污染,反而修炼成一朵圣洁的白梅花,幼年习文练武,长大后冲锋陷阵。因容貌美丽,皮肤白得像美妇人,担心遭遇敌人轻视,于是每逢出征时,兰陵王便以狰狞铁甲遮面。当然,光靠面具威吓,敌人不会不战宣败,关键他有着超越常人的勇气和本领。史料记载,兰陵王一生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前后以战功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皆为实封,有封国、食邑,开国置国官,具有世袭性。食邑从数千户到万户不等。郡公以郡立国,封国置相,其职责相当于太守)。有一年,他打了胜仗,武成帝命令贾护买妾20人,作为对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奖赏,他只接受其中一个。他爱兵如子,得一个瓜两枣,也与士兵分享,从不计个人恩怨。在瀛洲时,属下阳士深因为列出他受贿的证据而被免官。定阳之战时,阳士深也在军队,担心他怀恨报复。他听到后,为了不让阳担心,故意找小过失打了阳二十杖,算是恩怨扯平。

兰陵王永眠之地——磁县,距离我所在城市——赵国古都邯郸六十余公里,距离北齐时期的都城邺城几十华里,距离上演马术的响堂山石窟,也不过百里。兰陵王墓冢高大,建有碑亭,周围建有透花围墙。1920年,当地村民在修公路取土时,挖出“兰陵王高肃碑”,碑额篆阳文四行十六字:“齐故假黄钺右师右慰公兰陵忠武王碑”。碑文真实记载了兰陵王生平经历和立碑年份。字迹虽然驳落黯淡,但仍不失遒劲、古朴,因其史料及书法艺术价值,被称为北碑第一品。此刻,人们才知道墓主人身份。在这之前,此墓一直被人当做是曹操72疑冢之一。1988年,兰陵王碑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关于兰陵王的传说有很多。邯郸磁县、临漳、邢台巨鹿、山东西部、河南北部等地,有他许多英勇善战,机智胜敌的传说,如《洛阳就主》《智杀贼将》《巧退周兵》;而关于兰陵王劝农桑、关心民间疾苦、体恤士卒的传说有《兰陵王开荒》《夜访马夫庄》《修水田》。再有兰陵王平民胸怀的传说,有《斩亲侄》《收义子》《烧账本》等。

多次与友人说想去磁县拜谒兰陵王,可几次从兰陵王墓地北侧路过,皆因同行人员关注点不同,未了心愿。去年深秋,提前订好的行程,日暮时分才到磁县,既然天不遂人愿,只好继续等待机缘。戊戌年初夏时分,能够在当年的北齐管辖之地,目睹马术《兰陵王》,莫非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事情?

猜你喜欢
兰陵王北齐乐曲
始乱
兰陵王:英年早逝的顶流男神
涉县中皇山摩崖刻经
历史上的兰陵王
腊节
京剧大面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晋阳开化陶俑 来自地下的北齐人装束
兰陵王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