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2019-11-15 04:01
优雅 2019年11期
关键词:周涛写作者艺术家

秦一峰

中国 艺术家

做东西要少做,做足。

不断审视自己的作品和经历是秦一峰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看以前的作品不仅像是见到“老朋友”,更是为了自我批判,为以后做准备。秦一峰秉持素工精神的研究态度,他的作品看似什么也没说,但也什么都说了,这或许就够少,也够足。

彭薇

中国 艺术家

我觉得业余状态挺好的,当然态度一定要是专业的。

如果你试图给彭薇一个恰当的标签,那么她可能会让你感到失望。一直以来,彭薇似乎并不介意把自己变得不像是纯粹的工笔画艺术家,因为她始终觉得自己不是。甚至是问到她何时正式成了一位艺术家时,她也风趣的这样回答道。

蒋勤勤

中国 演员

当你眼界开阔之后,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是优秀的,你心里的那个标准便很难轻易降低,也无法做出妥协。

这些年,蒋勤勤的接戏频率逐年降低。剧本的文学性太弱,拒绝。对角色的价值观不认同,拒绝。故事不真实,拒绝。时间对一个母亲或妻子来说是有限的,所以她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性价比最高的事。

周涛

中国 主持人

我一直按着文化艺术方向前行,不会走偏的,我喜欢,我适合,我擅长。

放弃掉大家口中的央视当家花旦,周涛并没那么痛。她的黄金主持生涯看起来灿烂却短暂,尽管她主持了17次春晚,但她似乎更热衷幕后。现在的她,不断地进行大胆的尝试,始终追求积极健康的艺术风格、传播最具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给观众。

陈楚生

中国 歌手、音乐人

被所有的人认同的时候,你做的音乐是很有自信的。但是你必须要找到自己是谁,事业成功在这件事情面前,什么都不是。

作为在电视时代末尾通过一档选秀节目走红的歌手,他以一种奋不顾身又打着趔趄的姿态挣脱出来。此后十年,弥合、改变、试探,他冷静地看待自己所处的阶段,执着而又执拗地坚持着自己的音乐梦想。

莫砺锋

中国 文学教授

学术是一个薪尽火传的过程,前面都是很好的柴火,烧到我们这时,只有几根稻草,但好在火还没灭,还能把它延续下去,烧到后面又是熊熊大火。

古代文学研究应如何寻求突破?莫砺锋认为,在历代传下来的古代文学中,如果没有对经典更新的阐释、更高水平的分析,整个学术界便不会有多大起色。虽然难度增加了,但还是要做。

胡晴舫

中国台湾 作家

作家要做的是看到人的本性和最自然的状态,然后把那个东西写下来,这是我个人的信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透过现象看本质,真实地再现生活,理性地分析思考人生,这是一个作家的智慧。胡晴舫认为,只有站在边缘的位置,你才能够看清楚社会的主体,每一个写作者能做的,就是诚实写下他看到的世界。

颜丙燕

中国 演员

我的皮肤和头发都是剧组的,作为演员就是要不断清洗自己,逐渐无色无味,没有特点,没有特征。

颜丙燕改掉了很多个人习惯,比如戒烟、戒酒。她致力于让自己看起来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这样,去演一个角色的时候,它就能区别于自己。当然,这也包括她坚决不参加真人秀,因为那些摄像机会模糊表演和真实的界限。

郑在欢

中国 青年作家

我觉得我这篇小说写得好,那就永远没人能说我写得不好。但是写剧本,别人不认同你就得改,你不改,没人给你钱。

在90后的写作者里,郑在欢独树一帜。他在写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种不确定感,每一处不确定都意味着反复审视和修改。写作没有给他带来比当编剧更多的钱,但是在他内心深处,他相信,文学可以是,也应该是最赞的商品。

周可

中国 音乐剧导演

我喜欢的作品再黑,也一定要有一道光。我觉得所有的作品都应该看完后,让观众走出剧院或者电影院时觉得生活是有希望的吧。

周可在艺术的要求上虽然不吵不吼,但她会坚持,不是执拗的坚持,而是深思熟虑的坚持。在她看来,戏剧就像一个大的集会,人们前来朝圣,做精神上的沟通,很符合古希腊时期的酒神精神。

猜你喜欢
周涛写作者艺术家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五月礼赞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写作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周涛小小说欣赏
Flapping Characteristics of 2DSubmerged Turbulent Jets in Narrow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