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2019-11-15 02:44陆黎梅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商标权专利权

陆黎梅

摘 要:以我国跨境电商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检索和咨询行业内专家的研究方法,调查了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现状。结果显示,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有所提高,在商标注册、专利申请方面都有所重视。但调查也发现,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不高,应对知识产权风险的能力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指导跨境电商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等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商  知识产权保护  商标权  专利权

一、前言

跨境电商属于电子商务的一种,它的交易主体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借助网络和电子商务平台,通过跨境物流运输,最终达成交易。跨境电子商务主体主要包括参与跨境电子商务的跨境电商平台、海外商家、国内经营者和消费者等。跨境电商的经营主体主要有三类:一是自建跨境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的电商出口企业,二是利用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出口的企业;三是为电子商务出口企业提供交易服务的跨境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作为一种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型贸易业态,它有很多传统贸易所没有的特征,比如“知识产权”问题具有差异性。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矛盾”,在面对对手的不正当竞争时,可以有力地拿起维权的武器寻求保护与赔偿,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又可以凭借品牌或产品的价值争得一席之地。跨境电商的知识产权问题具有一般的企业知识产权问题和电子商务知识产权问题的共性,即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问题等,又有其独特性,是在“跨境”情境下发生的知识产权问题。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主要指跨境电商(主要有外贸中间商和供应商)在跨境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的过程中,由于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的特点,以及商家自身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等原因,容易被他国知识产权权利人投诉侵权,从而遭受电商平台封号,资金冻结,赔偿等处罚;或者电商自身的知识产权被他国商家或个人侵权,导致自身的产品和品牌价值受损等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更无专利概念,价格往往是商家竞争的关注点。类似的“轻知识产权,重价格”的风气也延展到了跨境电商平台,特别是侵权问题,如商标权、专利权和版权等。相比而言,欧美发达国家更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把知识产权作为其对中国制造构建的“新壁垒”,而且专利大战远比价格大战具有杀伤力。一旦被诉侵权,电商的产品即被勒令下架禁售,辛苦建立的品牌因此遭受重创,面对对手的不平等竞争无力还击。另外,电商平台,如亚马逊、Wish、eBay等也不断加强对专利的保护和打击侵权的力度。2015年,亚马逊强制下架中国产扭扭车(也称“自平衡滑行车”)事件就是影响恶劣的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之一。此次侵权事件使卖家、供应商和电商平台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因此,跨境电商企业如果忽视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容易被竞争对手钻空子,因侵犯权益而遭受损失,还会因为被诉侵权而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企业的国际形象和健康发展。面对如此境况,跨境电商要如何打破“新壁垒”?跨境电商主要有哪些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这是我国跨境电商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我国跨境电商产业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

目前政界、学界、产业界等关于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会议讨论、研究成果、公开文件较多,但是有关跨境电子商务法律与知识产权,特别是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则较少。本研究以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上的中国跨境电商的知识产权问题为背景,通过问卷调查、咨询行业内专家的形式了解我国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我国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二、研究方法

本次针对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调查,主要采取随机问卷调查和检索数据库,以及咨询行业内专家的形式,以亚马逊、Wish、eBay等电商平台上的中国跨境电商企业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中国跨境电商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问卷调查由本人委托合作单位——广州市南沙区知识产权发展促进会组织开展,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数据库检索由笔者执行,检索内容为我国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纠纷案例,以及我国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的状况。笔者还通过咨询行业内专家的形式,了解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现状和对策。

三、被调查跨境电商的知识产权现状

(一)跨境电商拥有商标的比例较高,拥有国外商标较少,存在商标侵权行为

跨境电商在平台进行商务活动前,要在平台做商标备案。商家如果没有提前做商标备案,容易被其他卖家侵权,即商标侵权。商标侵权主要体现在卖家冒用侵权的商标、售卖侵权商品或假冒仿品等。由于侵权者往往在收到平台放款后就会消失,如果仿冒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其他售后问题,消费者会把矛头指向商家,从而影响商家的品牌价值和信誉。在此次调查的200家跨境电商中,已注册国内商标的电商有186家,占总数的93%。但同时注册海外商标的电商只有67家,仅占总数36%。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我国跨境电商的商标权意识较强,重视产品和品牌的附加价值,然而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够强。

(二)跨境电商拥有国内专利的比例较高,但是拥有国外专利的较少

申请专利是企业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有效途径,企业申请的专利主要三种:发明专利,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在调查的200家跨境电商企业中,拥有外观专利的有126家,占被调查63%。另外,由于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跨境电商除了要在本国申请专利,还需要在国外申请专利保护,特别是商品销售的目标市场国,否则其专利权在相关国家不受保护。在调查的企业中,申请国外专利的只有52家,占被调查的26%。同时发现,跨境电商的版权备案情况良好。跨境电商的版权保护主要是指企业在设计产品的同时给产品的模板做版权备案,包括产品的图片和图案,文字描述等。在调查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的版权意识较强,给自己的产品做版权備案,占总数的83%。

(三)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增多,但维权意识薄弱

随着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侵权与被侵权现象日益增多,某些严重的知识产权纠纷甚至影响到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如最近发生在亚马逊平台上的两个侵权案例:Angle-izer和spin master twisty petz,这两起案件涉及到约4000家电商,影响重大。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遭遇过知识产权纠纷的电商有108家,占被调查电商总数的54%;因知识产权问题被电商平台警告的商家有176家,占总数的88%。因被他国商家侵权而发起知识产权诉讼的只有28家,占总数的14%。

(四)跨境电商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类型

跨境电商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类型多样化,但容易引起知识产权纠纷的主要有商标侵权,专利侵权和盗图等问题。此次的数据统计显示,曾发生过商标侵权的商家有103个,占总数的51.5%,曾被侵犯商标权的商家69个,占总数的34.5%;发生过盗图行为的有123家,占总数的61.5%,曾被其他商家盗图的有96家,占总数的47.5%;发生过专利侵权问题的有67家,占总数的33.5%,曾被侵犯专利权的有37家,占总数的18.5%。

四、跨境电商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观念淡薄

本次问卷调查针对电商的跟卖、选品授权、专利调查和盗图情况进行了摸底,以期了解电商的知识产权观念强度。在被调查电商中,57%的电商承认有过跟卖行为。一般而言,电商平台是允许跟卖的,但是要求商家的产品与原listing产品一模一样,否则即为假冒仿品,属于侵权行为。在“在选品上架前,你是否有得到相关权利人授权?”问题中,53%的电商否认在选品上架前得到品牌授权。在问题“在运营前,是否对相关专利情况做过调查?”中,86%的商家回答为否。另外,有87%的商家承认曾经使用过其他商家的图片。盗图这一侵权问题比较普遍,甚至发生在一些知名大品牌。如最近我国手机生产商小米就被曝出海报抄袭事件,小米随后立即在官网上删除抄袭海报,并开除相关设计师。可见,我国跨境电商,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中间商,知识产权的观念都很薄弱,有待提高。

(二)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一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种风气也在跨境电商产业存在。调查发现,有73%的工厂型电商自己开发私模,而申请专利的只有56%,由此导致一些商家的热销产品被跟卖,但由于未申请专利保护,最终无处维权。另外,我国传统的外贸工厂多是进行OEM或ODM的贴牌,不直接接触市场,因此对知识产权不够重视。或者,这些供应商会在国内注册商标,在国内受保护。然而,当这些传统外贸企业转型为跨境电商之后,他们的产品直接面向国际市场,就容易发生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因为他们的品牌可能已经被中间商在海外抢注了。在被调查电商中,绝大部分电商企业有在国内注册商标,但在海外注册商标的为数不多。不难看出,我国跨境电商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三)缺乏知识产权管理意识

跨境电商在平台上运营前,需要做好知识产权管理,比如商标战略部署。如果商家没有做好商标部署而匆忙上架,容易导致产品被跟卖却无从投诉。大部分跨境电商平台如亚马逊、Wish等都对商标备案有规定,电商需要拿到商标注册成功的证书R标和TM标才可以在平台进行备案。而一般情况下,在国外注册商标成功需要8-10个月的时间,如果商标注册期间被驳回,则需要更长的等待时间,让商家错过产品销售的黄金时间段。在被调查的200家电商中,曾经因为没有在产品黄金时间段拿到R标或TM标的就有123家,占总数的61.5%,反映出了我国跨境电商较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的意识。另外,由于跨境电商的产品的生命周期短等特性,在申请专利方面也有所偏重。对于跨境电商而言,最有价值的,最优先申请的应该是外观专利。其他类型的专利,比如发明专利,授权时间较长,平均在3年左右。如果商家在3年后拿到专利证书,产品早已过了其黄金生命周期了。如果是申请国外专利,比如申请美国的外观专利,至少要1-2年时间。因此,跨境电商应在产品上线前,结合产品的销量和生命周期,决定是否提交外观专利申请。在被调查电商中,63%的电商有在国内申请专利,但在海外申请专利的只有26%。可见,我国跨境电商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十分欠缺。

五、加强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一)提高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在宏观层面,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给跨境电商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知识。政府和电商行业协会还可以邀请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富有经验的专家和企业传授经验。同时,国家应鼓励高校和科研单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此外,国家应采取实际措施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勇于创新,自主研发,积极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

在中观层面,首先,鼓励跨境电商行业协会针对相关电商企业进行不定期的知识产权培训,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形成尊重和重视知识产权的氛围。特别是要加强电商企业管理高层的知识产权意识,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当电商企业把知识产权管理落实到企业内部具体工作中,才能规范知识产权工作,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增强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其次,电商企业应当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主要竞争战略,知识产权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政府和企业都应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人才建设,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知识产权人才建设,电商企业可以在知识产权的研发、保护和管理上加强自身实力,缩短与国际强国之间的竞争差距。同时也增强电商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纠纷应诉能力。

在微观层面,跨境电商企业应加深对现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了解,积极参与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探讨与学习。由于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跨境电商应时刻关注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以及相关的国家政策变化,以应对和妥善处理各种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只有正确认识知识产权,才能做好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和布局,妥善处理各种知识产权纠纷,维护自身权益,避免不必要的賠偿和市场份额的损失。

(二)指导跨境电商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首先,政府应该鼓励跨境电商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研发,摒弃模仿创新。模仿创新的后果是生产的产品容易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首先依靠的就是设计。只有原创设计而不是模仿抄袭的产品,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有附加值的品牌。其次,跨境电商行业应倡导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模式,优化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产品和品牌的附加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专利战略和商标战略部署。

跨境电商企业要做好专利战略部署。目前大多数国家实行申请专利在先原则,即把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因此,跨境电商企业抢先申请专利是专利确权的最佳手段。对跨境电商而言,优先申请的是外观专利,之后要及时申请核心技术专利。对于容易破解的技术,不易保密的技术,要及时申请。由于企业申请核心技术专利时需要公开其技术方案,可能导致一些技术无法保守秘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作为商业秘密保护。如果发现同样的技术即将被竞争者掌握时,再及时申请专利。跨境电商企业不仅要申请国内专利,还要及时申请国际专利,特别是使用该技术的产品所要销售的国家或目标市场。

跨境电商企业要做好商标战略部署。跨境电商在产品上架前要在电商平台做商标备案,这是保护产品的第一步。由于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商标注册先申请的原则,企业只有及时注册商标才能获得商标权。跨境电商除了在本国注册商标,还需要在产品的目标市场国申请注册商标。另外,商标使用保护权是有时间限制的,商标注册后,每满10年必须续展一次。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续展而导致商标的品牌价值付诸东流,或被他人重新申请注册,必然导致企业的损失。

(三)加强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

加强跨境电商的知识产权保护需要立法和执法的推行。我国在2018年出台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对我国的电子商务主体之间的各种商务交易关系、社会关系和政府管理关系进行了规范。然而,电子商务法中针对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的法律条文较少。因此,要建立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首先是要根据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的特性,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如解决域名与商标侵权行为重叠问题,保护商标原权利人的利益,特别是驰名商标和知名字号;解决跨境电商知识产权许可超越国界问题,以及网络商标使用权的问题等。此外,鼓励跨境电商行业协会加强自身监管,建立知识产权自律规范和信用机制,从而健全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加强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还需要加强执法。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负责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的监管部门,分管部门有公安机关、知识产权局,海关、文化部门等。分管部门繁多,管理分散,不利于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的管理。因此,政府应统一协调,指定专门的管理部门或者专门委员会来负责跨境电商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由于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管理涉及到的部门繁多,建立完善的部门联动机制也非常必要,以提高监管效率,比如设立专门的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综合执法机构;制定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程序,明确监管主体部门,规范侵权责任判定和纠纷处理等;积极探索建立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的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援助的全程化跨境电商知识产权风险控制和监管制度;尽快制定针对跨境电商标准框架的指导性文件,规范海关跨境电商监管和服务。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同时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其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就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我国传统企业普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这种风气也蔓延到跨境电商平台。我国的跨境电商企业所面对的客户主要来自欧美国家,而这些国家的知识产权水平都非常高,成为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新壁垒”。

本研究以我国跨境电商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检索和咨询行业内专家的研究方法,调查了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现状。结果显示,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有所提高,在商标注册、专利申请方面都有所重视。但也發现,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不高,应对知识产权风险的能力不足。因此,政府,行业协会和跨境电商企业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加强相关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加强行业的自律和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从而维护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代中强.知识产权调查引致的贸易壁垒——形成机理、效应及预警机制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

[2]李莉,李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风险与应对[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

[3]谌远知.跨境电商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与应对——以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背景[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01).

[4]温希波,邢志良等.电子商务法——法律法规与案例分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5]王永红.论我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的完善——从国内外的经验谈起[EB/OL].http://blog.sina.com,2011-11-05.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保护商标权专利权
KD494:基于区块链的专利权证券化方法及装置
论平行进口中的商标权
浅谈企业商标保护在实务中的重要性
商标权用尽的司法判断
中国—东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的完善
普通中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普通中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我国知识产权犯罪刑事司法政策论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世界工厂”希望成为“世界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