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远思乡重家穷励志坚

2019-11-16 03:12敬智江
莫愁 2019年30期
关键词:贵子冰棒南疆

☺敬智江

作者(右)一家

俗话说“寒门出贵子”,这句话表达的是穷则思变的内涵。在我家,也许没出贵子,但“穷且益坚”的坚韧精神是有的。小学没毕业的父母,用艰辛劳作的背影,深深激发了我们兄弟俩改变命运的斗志。

父母都是四川贫苦农民家庭出身,逃荒去了南疆后发现都是川南一个乡镇的。“他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在上世纪60年代的新疆戈壁滩,父母经人撮合结婚了。

那时候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父母来到南疆国营农场后,住过牛棚马圈,能见到的汉族群众少之又少,见惯了青山绿水却要忍受飞沙走石的远乡荒凉,年轻的父母十分思乡、思亲。怎奈何千山万水阻隔,茫茫戈壁出入困难。退回老家已不可能,留下来还有苞谷面吃。我家就这样在新疆扎根了。

我哥是1970年生的,那时候家里白面不够吃,玉米面熬粥是主粮。缺吃少穿的年代,看到谁家小孩吃大白兔奶糖别提多馋了。到上世纪70年代末我出生的时候,家里光景已经好点,至少吃穿不愁了。

父亲偏爱我,很少打我,不像我哥“动辄得咎”。但有次我没考好,父亲虽平时不太过问我学习,但这次他非常严厉地让我趴在桌边,褪下我的裤子打屁股。因较少挨打,我疼得哇哇大哭。自此,学习上我不敢怠慢了。

选择了在新疆谋生,父母日复一日地坚守如初。父亲操持繁重的工人活计,母亲做生意挣点小钱,供我们读书。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南疆很多县乡群众没见过冰棒。母亲托关系买了一辆男式永久自行车,自制木箱,去市里排队批发冰棍去几十里外的乡下卖。为了多赚些钱,母亲就骑车跑更远的乡村,这样一天就能多赚一两元。一个夏天跑下来能赚百八十元。这不是小数,父亲一月工资才二十几元。如此,母亲每日骑车八九十里土路卖冰棒,为了挣钱也是吃了不少苦头。

父母的劳碌让我从小感知生活的艰辛。我记得有次和父亲进城,看到有香蕉卖。那时南疆很少见热带水果,父亲舍不得买,犹豫很久,买了一根黑软的香蕉给我吃。

平时父亲沉默如山,但喜欢借着酒劲讲些心底话。每次逢年过节喝酒微醺,父亲即开播口头禅,他总说自己没本事。“没本事”这三字深刻我心,这是一位竭尽全力依然一贫如洗的父亲的深重虚弱感和无力感。他承受着家庭重担,平时默默付出,酒后吐真言,倒出了内心深处对我们兄弟二人自强自立的渴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为了改变命运,我和大哥读书都很刻苦。大哥是当时乡上寥寥可数的考上大学的“好伢子”。我去农场厂部打酱油和买火柴,逢认识我的便说你哥真牛,你什么时候也考个大学。那时我才小学三四年级。

父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大哥的榜样力量引领着我,后来我也考上了大学。

现在,大哥和我都研究生毕业报效祖国。父母退休后来江南投奔我们兄弟俩,离开了他们年轻时想逃离、老了却舍不得的南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父母“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力更生”的奋斗经历,一直鼓舞我披荆斩棘,且行且惜。

猜你喜欢
贵子冰棒南疆
南疆木棉红似火
寒门亦能出贵子
南疆水城(外一章)
巧用冰棒棍
南疆干部
做活南疆“棋眼” 取得全盘胜利
“导游”手帕
冰棒哪儿去了
劝骂
老猴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