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歌剧《运河谣》的演唱技巧
——以《运河谣》唱段为例

2019-11-16 01:18彭译萱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红莲唱段演唱者

□彭译萱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运河谣》于2012年6月首演于国家大剧院,是一部新的民族歌剧,目前对它分析、研究的文章并不多,但由于在高等院校中,这部歌剧中的选段频频被用到考试及示范当中,所以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笔者在演唱《运河谣》歌剧中的《运河谣》选段时,通过加强对水红莲的人物理解及运用专业的演唱技巧,对歌剧的演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运河谣》的历史背景

中国著名作曲家印青通过创作《运河谣》,赋予了这条运河灵性。京杭大运河建于隋朝,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春秋时吴国为伐齐而开凿运河,后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再到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运河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大运河既具有深刻的历史性,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运河谣》就产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km。《运河谣》通过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的独特地理优势,使我国各种民族音乐元素出现在同一部歌剧中成为可能。

二、《运河谣》的创作背景

《运河谣》的酝酿创作历时两年。国家大剧院力图通过真诚、务实的艺术实践,开拓出一种有别于西洋歌剧的中国歌剧意境。它打的是民族歌剧的牌子,除了民族的题材、故事,民族的音调素材,音乐东西兼顾、南北杂集[2]。主要演员用的都是清一色的民族唱法,它是中国国家大剧院的首部原创民族歌剧。中国民族歌剧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从无到有、从羸弱到丰腴、一步步向世人走来。其在内容上采用民族题材,形式上借鉴西洋传统歌剧,大量运用西洋传统歌剧的创作技法,取材于民歌、戏曲、民间音乐素材,走参照借鉴中国戏曲的形式、风格和结构的歌剧创作道路,甚至还加上了音乐剧、流行音乐以及一些电音的音乐元素。多种形式的音乐元素渐渐融入民族歌剧,使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变得更加新颖, 并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民族风格魅力。

三、《运河谣》及《运河谣》唱段的音乐特色

第一,音乐的大众化。《运河谣》唱段旋律朗朗上口,动听悦耳,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作品的流传性、音乐的实效性,突破了以往民族歌剧只注重难度性的局限,使之更加朴实动人,更加吸引大众的目光。

第二,音乐的多元化。在谈歌剧《运河谣》创作过程中,作曲家印青认为:“它囊括了好多地方的文化,不可能借助某一个地方的音乐文化来取代整条运河,在对其进行作曲的时候需要将南北的文化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来进行创作,使之更加具有“戏曲”的特性。”这体现了民族歌剧海纳百川的特点。

第三,音乐的原创性。《运河谣》从大运河周边的地理人文取材,写出了最普通的运河生活,虽然年代相差甚远,但是整个歌剧都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共鸣。首先,该剧集中突出了明朝后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自然经济受到影响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大河人文的厚重底蕴,凸显了水域生存环境中特有的文化韵致,展示了族群生存景象,并强调了不同阶层的认知传统[3]。其次,《运河谣》唱段是男女主角在《运河谣》当中的一首“悲伤”爱情曲,表达了两个心心相印的恋人之间爱而不能的悲伤情感。最后,在正向价值的取向、社会诱导性的定位上,水红莲在《运河谣》唱段中通过对歌曲的表达,体现了人物的觉醒意识与抗争理念的渐次萌动,明确了人性良知对正邪、善恶的本能区分,将道德操守、道义坚守交融于一处,在价值实现层面完成了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使信仰回响不息。

四、《运河谣》中《运河谣》唱段的演唱分析

水红莲是全剧最主要的人物,演唱者只有掌握她在整个剧中的心理过程,才能唱出这个歌剧的音乐风格。本篇选取的民谣体《运河谣》唱段,是女主人公典型的独唱唱段。独唱的形式,最能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和歌唱者的基本功底。本章试从人物分析、音乐分析、演唱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人物分析

水红莲在不同的场景,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作为唱曲女艺人,豪爽的性格、为了帮助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爱情的善良品德、面对心爱之人的温柔性格,都使水红莲的人物形象变得非常立体,因此,演唱者要注意对角色性格特点进行全方位的把握。在与秦啸生逐渐产生感情之后,面对秦啸生的告白,她变成了一个羞涩的小女子,充满了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然而,水红莲最突出的性格是她的善良,她宁愿委屈自己也力图保护弱者。虽然内心十分痛苦,可她依然用自己的大爱精神保护着别人,这正是这部歌剧最令人动容的地方[4]。由于这种性格之间的差异,在不同的唱段中,演唱者一定要深刻分析水红莲在不同阶段的内心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融入情境地去演唱。

(二)音乐分析

唱段《运河谣》为此歌剧的主题曲,其旋律在整部歌剧中多次出现。《运河谣》是水红莲的独唱片段,曲作者采用了民谣体的形式,并采用降E宫五声调式的鲜明民族调式特点,旋律清新秀美,婉转动听,具有江南音乐风格特点,歌词极具文学性、画面感[5]。综观本唱段的四个乐句加尾声,其出现了八度、小六度、小七度的跳进。整首歌曲以娓娓道来的形式向人们描绘出运河两岸的美景,并对历史悠久的运河见证了人世间的变幻表达出赞颂之情,极具人文色彩,也为运河即将见证接下来发生的动人故事做了铺垫。

(三)演唱分析

谱例1(如图1):

这首曲目是这一部歌剧的主题曲,为此剧第二场开场的片段,曲作者用运河水巧妙地交代了这一场景的背景。秦啸生和水红莲患难相遇相知,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并坠入爱河,两人一起划着桨,水红莲唱起了这首优美的《运河谣》:“一条运河千里长,运河两岸是故乡,杨柳桥头依古塔啊,千村万落耕织忙”。此句以一个平稳的二度和三度进行,但是长音较多,想要充分表达出其中的感情演唱者需要注意气息的平稳、流畅,长音时要注意气息的保持,把长音拖过拍子,要多用头腔共鸣,唱出清亮、轻巧的声音,以此来表现年轻的水红莲的可爱、俏皮,以及她对运河美景的热爱和赞美。此时的水红莲看着江边的繁华景象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6]。

谱例2(如图2):

而后水红莲又唱:“一条运河千年长,辛苦行的顺风船,上水京师下杭州,骨肉分离年复年。”这段词表明此时水红莲的思绪万千,因为她在这条运河上见到了太多的悲欢离合,水红莲十岁就远离京城故乡,随师父到杭州唱曲卖艺,因此此段情感要与此前赞美运河时的情绪有所区别、变化。水红莲一定是满腹惆怅和担忧,此时的演唱者就要融入剧情,把自己当成剧中的水红莲,唱出水红莲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感。虽然这段词的旋律与前段一样,但此时水红莲的心绪发生了变化,演唱时情绪要略显激动,把水红莲的惆怅与担忧表现出来。这里的情感应该是思念的、无奈的、略带悲伤的[7]。笔者在演唱此唱段时有“眼前有景”的感觉,仿佛歌词描写的画面就在眼前。也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把此唱段演唱得优美、生动、引人入胜,并把唱段的内涵完全展现出来。

谱例3(如图3和图4):

接着水红莲又唱:“一条运河千年久,涛声桨影岁月流,几多英雄从此出,青山夕照水悠悠。”此时整首歌曲进入了高潮以及高音区,起伏加大,出现了六度的大跳音程。随着剧情的发展,此时演唱者的情绪应该更加激动,要把女主人公坚定的信念以及她绝不向恶势力低头并与他们抗争到底的决心表达出来[8]。最后的结束句“水悠悠”要缓慢结束,以弱声来唱,以带给观众无限遐想。

这首歌曲是以单曲形式贯穿第二场,并以不同的形式改编穿插于各个剧目当中。但是在第六场结束时,这首主题曲又缓缓响起,和开头相呼应,但表达出来的感情截然不同,让人意识到虽然水红莲牺牲了,但是像她一样勇敢的爱打抱不平的人却永远存在,给观众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9]。

结 语

《运河谣》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它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民族故事、民族人物和民族旋律,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还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运河谣》通过对典型中国背景下中国故事的描写,表现出了特定时期普通中华儿女的悲欢离合与人生际遇,反映运河儿女特定的生活状态和情感需求,承载运河儿女的地域性格和民族精神[10]。它以普通人的行为和情感,“折射出的是深厚的民族历史和道德伦理观念等深刻的文化内涵”。《运河谣》中的《运河谣》唱段充分体现了秦啸生与水红莲所代表的纯真、自由、真挚的爱情,并且敢于打抱不平的胆识,这一切既是对“运河精神”的诠释,也是中华儿女善良勇敢、勇于自我牺牲、人性大爱精神的写照。同时,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互助、真挚善良、包容义气也是代代饱受生活磨难的漂泊儿女的心灵家园,更是一种大爱。

猜你喜欢
红莲唱段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初中数学高效作业分析研究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绵绵古道连天上
由《歌剧魅影》中唱段分析看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
爱情需要寂寞的守候
一弯新月挂半天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