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绥滨:依靠产业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11-16 05:22孙玉肖
中国食品工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贫困户水稻养殖

文/本刊记者 孙玉肖

自党中央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后,黑龙江省绥滨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鹤岗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总体战略部署,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县之力强化产业扶贫,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绥滨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地处边陲,地广人稀,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绥滨水运口岸是199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

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

鹤岗市委常委、绥滨县委书记韩秀琴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按照“精准、看病、卖粮、修路、建房、饮水、产业”7个方面工作要求,绥滨县狠抓了欠账短板。

在安全饮水上,绥滨县共完成109个村安全饮水改造工程,解决了6416名贫困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当前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100%。在危房改造上,已完成2043户农村危房改造,全县所有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在硬化路建设上,改造农村公路253.4公里,建设村内路72.4公里,解决了农民“出行难”问题。在文化广场和村卫生室建设上,完成53个贫困村的文化广场和卫生室建设,实现了109个行政村全覆盖。此外,53个贫困村还全部实现了通有线或无线数字电视。在环境整治上,新建路边沟12万延长米,绿化村屯821.5亩,完成农村室内厕所改造1050户,设置农村分类垃圾箱1200个。

脱贫攻坚的胜利,更得益于县委“志智双扶”工程的开展。在全县各村相继开展了“自强、感恩、文明”主题扶志教育,建立了“一约四会”“红色文艺小分队”,并在63个村设立了“爱心超市”。实施了“百千万”新型农民激励计划,累计开展培训216期、培训9340余人次,在提升农民素质、增强实用技能的同时,更坚定了贫困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鹤岗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新

产业扶贫唱响脱贫主旋律

绥滨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国标贫困人口一度达到27002人,省标贫困人口一度达到13451人。通过过去几年的帮扶工作,2019年5月5日,黑龙江省政府批准绥滨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绥滨县是如何完成脱贫这一历史性难题的?

韩秀琴介绍说,近年来,绥滨县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战的紧迫性,坚持“县委统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整体推进”的脱贫工作方针,以“12543”工程为总抓手,一个视角定位脱贫,严守两关精准识贫,五个产业带动脱贫,四个行动支撑脱贫,三个结合保障脱贫。争取各类项目,整合各类资源,扶贫开发工作加快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全省扶贫开发及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让贫困农民有钱赚是脱贫攻坚的重点。为此,全县大力发展了光伏、大鹅养殖、菜园经济等11项扶贫产业。其中在实施光伏扶贫中,建设了总规模25.6兆瓦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53个,已于2018年6月30日全部并网发电。在发展大鹅养殖中,为有养殖意愿的每个贫困户免费发放40只鹅雏,带动养殖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600元以上。在发展菜园经济上,引导农民利用自家小菜园种植鲜食玉米、杂粮杂豆等,带动种植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580元以上。在发展电商产业上,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电商体系,带动贫困户652户1372人实现增收。在金融扶贫上,共为贫困户累计贷款7865.17万元。在实施龙头企业带动上,组建了中粮贸易(绥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全县农民实现增收2000余万元。此外,绥滨县还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林下养殖、果蔬和食用菌种植等特色产业,实现了扶贫产业全覆盖。

以绿色水稻打造脱贫新路

以稻增收,以稻富农,绥滨县把水稻放在产业脱贫的首位。近年来,绥滨县发挥区位优势,实施“水田开发”战略,水稻面积由2010年的30万亩,发展到目前120多万亩,水稻产业已成为绥滨县区域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产业。

在完成种植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绥滨县确立了“调绿、调优、调精”的绿色效益农业思路。北兴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栾景芳说,合作社现有耕地1.05万亩,过去追求产量,大量上化肥,如今按照绿色种植理念,施用有机肥,向绿色特色发展上要效益。

近年来,自实施“水田开发”战略后,一片片稻田,如今已成为绥滨县一道特殊的风景,发展水稻更让贫困户增加了收入。绥滨县还实施了绿色水稻增产增效模式攻关,示范推广的稻蛙、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绿色增产增效模式。

绥滨县育珍源山特产品经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稻田养蛙”的所有投入都由合作社承担,农户不需要任何投入。合作社免费为农户提供蛙苗,并与农户签订养殖合同。

在拓宽优质绿色稻米销售渠道上,绥滨县一靠品牌二靠平台,注册了“绥望”牌有机香米和“绥滨大米”2个大米品牌。在销售上,该县建立了绥滨大米官方网站,在黑龙江绿色食品商城等多个交易平台开通电子商务,并在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先后建立了10个销售店。

韩秀琴介绍说,通过发展绿色水稻,绥滨县已带动5000名贫困人口脱贫。

鹤岗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新(左三)与本刊执行社长李葆华(左一)在绥滨企业调研

产业扶贫突出长效机制

据绥滨县农业农村局有关领导介绍,今年,绥滨县继续从产业发展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入手,深层次挖掘产业精准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注重发展长效扶贫产业,着力解决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建立和健全持续稳固的带贫减贫长效机制,在做好做大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上持续发力。

一是在强力推进扶贫产业,提升扶贫能力上持续发力。绥滨县制定出台了《绥滨县2019-2020年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工作实施意见》,持续推进肉鹅养殖、农村庭院小菜园、优质绿色有机水稻种养共作、水产养殖、林下生态养殖、食用菌、设施农业及果蔬、光伏、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等“十大”扶贫产业,不断提升就业创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资产资源收益、金融扶贫“四大”扶贫能力,加快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产业发展格局,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2个以上产业链接,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二是在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上持续发力。重点是以中粮贸易(绥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大力推进土地流转、订单种植、“粮食银行”、粮食加工、金融保险、期货期权等业务,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降本增效,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大鹅精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大做强“鹅经济”,确保贫困群众在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基础上,加快致富步伐。

三是在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上持续发力。完成绥滨大米、绥滨白鹅、绥滨鲤鱼3个地理标志申报和认证,打造“沃野丰年”、“鹤田稻”、“江水大米”、“金穗子玉米”、“两江白鹅”“福临门牌绥滨大米”6个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努力把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贫困户水稻养殖
什么是海水稻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