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流书写绿色发展画卷

2019-11-16 05:22崔慧聪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9年9期
关键词:利津铁锨险工

崔慧聪

8月11日20点50分,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强势登陆山东青岛,面对席卷天地的狂风骤雨,利津治黄人展现出了深埋心底的责任和担当。从厉兵秣马以迎大战,到全力以赴勇于应战,守护在大河上下的治黄人不惧怕、不逃避,更不退缩,用肩头的责任、脚下的行动打赢了这场抗击台风的“硬仗”。

逆风而行的坚守

8月11日23点,狂风暴雨向黄河大堤扑面而来,滚滚波涛翻腾在天地之间。

张滩管理段工程巡查人员披上雨衣,锁紧领口、蹬上雨靴,手拿提灯、肩扛铁锨,深一脚浅一脚地踏进幽深的夜色中。此时,呼啸而过的暴风穿过摇摇晃晃的防浪林,只听得阵阵怪啸声;倾盆而泻的暴雨模糊了疲惫不堪的双眼,只觉得丝丝冰凉。

微弱的灯光下,只见三五人正手持铁锨对新发现的险工冲口进行圈堵。泥土一铲一铲地在加厚,雨水不停地砸向身,半个小时后,这处临时围堰便将眼前2米见方的冲口团团围住。

“为了更好地应对台风及黄河大流量过程,我段加大了工程巡查频次,尤其在夜晚,上半夜与下半夜将分别对重点险工险段进行查看。”该段副段长黄林健介绍说。

这个仅有9名职工的河边小段,却担负着14公里堤防、3处险工工程及2处控导工程的管理与养护任务。连日来,白天有他们沿堤巡查、填垫冲口的身影,夜晚有他们风尘仆仆、逆风而行的脚步声。从黎明到夜晚,黄林健和同事们迎风而战、步履不停,用责任和担当坚守在母亲河畔。

倾力托举的力量

8月12日9点,遮天蔽日的乌云翻涌而来,怒号的狂风撞击着高大的行道林。

这时,宫家管理段副段长胡新涛与同事们已从所辖工程下界驱车返回,在一株已经倾斜的法桐树前停了下来。

“再使点劲,稳住了!”胡新涛与王海龙正拼上满身力气将树株向上举托,吕涛则用铁锨将周围的土层填实培厚。

“当前沿路两旁的行道林树株倒伏程度比较小,防汛道路虽然保持畅通,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胡新涛直言。

回想起2018年台风“温比亚”过境时的情形,眼前这位年轻的副段长依然心有余悸,当时该段所辖行道林倒伏800余株,防汛道路一度被堵塞,经数十日才重新将其一一扶正固定。

有备方可无患。该段提前将行道林树窝处依次夯实整平,避免了因存水而造成的土壤疏松、树根晃动等问题,确保了根稳干牢,降低了台风对树株的损害程度。

一路下来,走走停停,裤腿早已被混着泥土的雨水打湿,双手也因坚硬的树干而磨得发疼。胡新涛用力抹了一把布满脸颊的雨水,便随同事们上车,继续向前方驶去。

躬身弯腰的牵挂

8月12日14点,风吹过水面掀起千尺之浪,雨落到肩上沾湿柔软的衣襟。

在宫家管理段淤背区,来自利津黄河工程公司的抢险队队员正置身于浑水中,他们躬着身弯着腰,挥动着手中的铁锨将阻水的淤泥铲除。远处,周遭的积水顺着数条粗细相当的水管流向附近的排水沟,缓慢中彰显着希望。

此处是利津黄河“十三五”防洪工程新淤地地段,尚未经过植被覆盖,一连几天的强降水,让裸露的地面成了雨水的“自留地”,久久不肯離去。

“该淤背区紧临村庄,距离最近的村户仅有50余米,一旦围堰被存水冲开了口子,后果不堪设想。”抢险队员张策说道。

连日来,当水没过了鞋面,雨打湿了头发,行进其中都倍感困难,抢险队员们却始终驻守在淤背区内。冒雨顺水、清淤排水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早出晚归、栉风沐雨也从无怨言。因为他们心中牵挂的是沿黄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肩膀担负的是守护大河安澜的初心使命。

穿行风雨亦担当。利津治黄人把兢兢业业的坚守书写在逆风而行中,把团结向上的力量凝聚在倾力托举中,把心系百姓的牵挂镌刻在躬身弯腰中,他们与河水为伴、与台风过招,以果敢坚毅之勇守一方百姓平安,以不负众望之责护黄河岁岁安澜。[]

猜你喜欢
利津铁锨险工
卫河干流(淇门—徐万仓)治理工程剪影
——堤防险工
辽河流域主要河流险工险段统计及治理措施分析
蟹壳画
黄河下游治河工程空间分布的统计特征
虎斗牛:传统民间舞蹈的生存环境与历史传承
谁更重要
阴影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滞后响应规律分析
给小树安个家
给小树安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