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前“试炼”之道简说

2019-11-16 06:59徐黎
求知导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课前准备综合实践

摘 要:本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教学的前期准备进行研究,以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指向,从教学资源的精选整合、物化目标的教师实践、活动环节的专项预演等方面进行思考,以期通过充分的课前“试炼”准备,为活动的内容选择、难度把握、方法指导等提供有效方案,进而优化实践活动教学效果,提升师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前准备;“试炼”之道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9-0006-02

引 言

有效的课前准备是教师充分蓄能、自我调控、推动专业成长的必要积淀,是提高元认知能力,教学相长,推进师生最近发展区“双螺旋式”持续延展的必要铺垫[1]。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基于目标指向的亲历体验和探究实践。在课前抓住相关维度进行“试炼”,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有利于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利于学生课堂实践经验的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把实施的难点转化为亮点,因此,教师的课前准备很重要。

一、整合资源,精选活动内容

1.理解教材编写意图

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注重课前对教师教材的把握理解。“通读了解、整体认知,梳理框架、把握重点,规划活动、制订计划,拟定策略,指向目标……”是对教材整体认知的一般方法,是在整册教材中快速梳理重点难点、统整规划学期安排、有序落实主题活动的前提与基础。

在对教材整体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再分析課程指导纲要明确的学段目标,就会更加清晰如何通过规划活动来达成“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学段目标,以及如何把学段目标融合在具体的教学三维目标中。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对教材的通读了解和整体认知很有必要。

2.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把握学情同样是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很积极,但因其年龄特点,能力水平有限,在中长线活动中常会出现后劲不足的现象。

所以,在安排学期活动时,教师可以将中长线活动与短线活动相结合,多一些方法引导,多一些过程指导,多一些鼓励与肯定,多一些示范与引领,在差异要求中完成梯度任务,推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持续生成。

3.科学规划统整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用书一般都会提供活动开展的主题资源及指导建议。在具体开展活动之前,教师也可以结合区域、学校等实际情况,统整相关资源,补充、调整甚至重组资源内容,用安全可操作的内容来开展实践活动,从而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学校的自选主题活动资源为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和思路,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

二、物化实践,把握活动难度

1.找材料,结合生活,就地取材

要想使活动有效开展,教师在课前要准备一定的材料,可以是调查表、采访单、方案书、计划表等表单,可以是分步骤引导自主学习的综合型学习卡,也可以是与设计制作相关的各类小材料、小工具。

综合型学习卡、各类表单等,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渗透方法指导。教师对活动的指导,特别是对单课时短线活动的环节、任务引导,可以结合这样的学习卡、任务单来完成。所以在课前,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实施过程来准备这些材料。而设计制作类活动要准备的材料,教师则可以结合实际生活,选择取材方便、安全卫生的材料,从而加强活动的普适性。

2.做一做,自主实践,化解难点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检视资料设计是否适合实际操作,有无不合理的设计,难度是否恰当,是否需要调整,是否关注到安全、困难解决等细节。

设计制作类的课前准备关系到课堂教学指导细节的渗透与推进、活动效果的有效达成度,如巧手做陀螺、降落伞、不倒翁等材料,教师自己在课前试做一下,就会发现或许自己想得简单了。原来小陀螺的轴在比较厚实的纸盘上钻孔不大容易,那么学生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原来“简易不倒翁”虽然结构简单,而要达到比较理想的“不倒翁”效果,还需要组合微调。这些经验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自主“试炼”,才会若有所知,若有所悟,若有所得。

3.会迁移,类比预设,胸有成竹

课前准备、自主“试炼”的目的,不应局限于一课一例,而应着眼于举一反三,教师应把课前“试炼”的困惑、收获迁移到其他主题活动中去,不断强化迁移的意识,持续提升运用水平。

课前准备的“试炼”,除了操作实践,类比预设也非常重要。对于综合实践性主题活动,教师应通过课前“试炼”,明晰流程,把握重点,找对规律,提高效果。

三、角色预演,熟悉活动流程

1.语言精练,反复练习

预演的目的是融入角色、优化流程、有效教学。课堂上,语言的力量很强大,因此,需要教师精雕细琢,使语言简练得当。反复叮嘱式的语言重复、长篇大段重点不明确的指导等,都可能影响到活动目标的理想达成。这些都可以在课前预演中发现并调整。

教师可以把角色预演看作演课,经历过多次的演课、磨课,很容易发现自己在语言表达及其他相关方面的不足之处。教师也可以寻找其他课堂合作者,包括助力课堂教学的相关专业人士等,与其相互配合,从而在讲述、点拨、评价等方面把握好指导的度。

2.流程衔接,明了清晰

预演的目的是发现教学设计的不足。尤其是在教学流程中,当进入预演状态,教师就很容易发现哪里是清晰明快的,哪里是模糊凝滞的,重点的展开是否顺利达成,难点的设置是否恰当,在这个环节可以达成怎样的活动效果。诸如此类,按照设计流程预演一遍,很快便能胸有成竹。

在具体的课时指导中,教师可以设定问题主线,并设置梯度任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层层深入地完成任务。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主线推进的过程,也就是开展梯度任务的过程,这两个方面可以有机结合起来设计。

3.板书呈现,把握时机

板书是整堂课的框架,综合实践活动课同样需要板书。板书应条块清晰、简洁明了,既有过程呈现,又结合方法指导。教师也可以在板书中整合评价的要素,使板书成为整堂课点睛式的收尾、框架式的回顾,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给教师留下课堂结构的再造典型。

板书的作用有很多,在课堂教学中,其呈现的时机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教学流程、环节等不熟悉,板书的呈现往往顾此失彼,甚至流于形式,这样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课前“试炼”的板书预演是教师熟悉把握板书呈现的时机。熟能生巧,自然胸有成竹。

结 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精彩瞬间,就是课前准备的无数个“试炼”积淀而成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前“试炼”之道如此,专业成长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EB/OL].[2017-9-2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

基金项目: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9年度立项课题“综合实践:‘境脉学习视域下校本化类STEAM项目活动的案例研究”(课题编号:192009321)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徐黎。

作者简介:徐黎(1972.4—),男,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苏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家库成员,苏州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

猜你喜欢
课前准备综合实践
对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思考
试论中英语言教学的异同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