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水月,变古为新

2019-11-16 02:15牛鹏飞
艺术大观 2019年34期
关键词:白描隐喻

牛鹏飞

摘要:明末画家陈洪绶的白描作品集唐宋以来诸法之大成,且极具个人特色,他早年的作品《摹古册》便是代表作之一。特别是此册中所描绘的四幅清供小品,构思新奇、笔墨精巧,不仅在技法上显现出精深功力,所描绘的题材也颇具意味。作者通过岁寒三友、瓷盆铜镜、蝴蝶纨扇、水月镜花等物象抒发好古情怀,表达出对当下与往古、永恒与脆弱的时空观的诠释,以及对人生亦真亦幻的感悟。

关键词:白描;清供;摹古;隐喻

明末清初的画家陈洪绶有大量的白描作品流传至今,除了以《水浒叶子》《隐居十六观》为代表的人物题材作品以外,另有不少广泛取材的小品,以寄托自己在变革时代的复杂心境。如他二十二岁时所作《摹古册》(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各幅画作以纸本水墨的形式描绘了包括道人、山水、花木、虫鸟、竹石等等,其中《松梅竹石盆景图》《蝴蝶纨扇图》《铜盆映月图》《妆台铜镜》四幅以精细极致的白描画法表现出四组饶有深意的组合,这是画史上少见的白描清供小品,更因所描绘题材具有某种暗示性而颇有意味。我想通过对这四帧小品的鉴赏,试分析陈洪绶白描画的艺术特色及其背后所隐喻的思想心境。

一、《摹古册》中四帧白描清供鉴赏

“清供”是指室内放置在案头供观赏的物品摆设,在节庆礼俗之日的称为“有名之供”,而非节日之时随心无来由的摆上一些清雅的花果物什称为“无名之供”。清供在汉唐以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历代文学艺术都有对清供的描写,如传为北宋赵昌的工笔重彩画《岁朝清供图》和南宋杨万里《岁朝清供》诗云:“椒盘又颂一年初,多拜犹欣未要扶。山色长供青蒻笠,春光不为白髭须。仙家风土闲中是,岁後莺花较早无。人事驰驱不须叹,倦来添得睡工夫。”表达出迎新纳福的美好愿景。明代文人画盛行以来,清供成为画家借物抒情言志的常见题材,然而单纯以白描手法表现的精彩佳作,非陈洪绶《摹古册》中的这四帧小品莫属了。

《松梅竹石盆景图》(图1)。如作品名所示,这幅画精致地描绘了岁寒三友的盆景,画中一座开片瓷盆里,松树苍劲、梅花俊逸、丛竹潇洒、蒲草坚韧、顽石稳固,这些题材皆是中国文人博古怡情的典型代表。最早的盆景图见于唐墓壁画,宋代的苏轼、陆游等都对盆景做过细致的描述和赞美,到了陈洪绶的时代,盆景已蔚然成风,而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岁寒三友”自然成为盆景里常见的内容。在这幅作品中,特别注意的是那“开片”的花盆。“开片”是指瓷器釉面自然开裂的现象,自宋代哥窑、定窑人工做出足以媲美天然的开片以来,历经千年,嗜好之风经久不衰。文人喜欢开片,除了肌理之美外,更是偏爱它斑驳交错的风味,美其名曰“冰裂纹”。徐渭在《杂花图册》中赋诗云“苦无竹叶倾三斗,聊取梅花插一梢。冰碎古瓶何太酷,顿教人弃汝州窑。”并自注:“画插瓶梅送人,瓶作冰裂纹”。开片所呈现的淡淡裂痕,似是为瓷瓶的小空间注入了时间性的历史幽深感。陈洪绶许多人物画中的瓷器,几乎都刻意表现这些开片,而作于二十二岁的这套《摹古册》,第一帧便精致地描绘了开片瓷盆,这不仅是陈洪绶作为文人的好古情怀体现,更是他在作品中对当下和往古、永恒和脆弱的时空观念的诠释。

《蝴蝶纨扇图》(图2)。纨扇也叫团扇、合欢扇,是古代仕女常用之物,西汉班婕妤有《团扇歌》云:“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借咏团扇表露宫中女眷备受冷落的复杂心理,而后文人才女亦多吟咏,大都指代男女欢好之意。陈洪绶此帧《蝴蝶纨扇图》,在一柄半透明的丝质扇面上描绘了盛开的秋菊,一只蝴蝶似是被花朵吸引而来,又似是被扇子轻扑于下,并与菊花图案有所重叠,只留部分蝶身半现在纨扇之外,本來简单传统的题材被陈洪绶以朴实无华的白描画法重构出真实与再现的主题。更绝妙的是作者将款识落在纨扇之上,形成优雅而质朴的“画中画”。作为对女性物品的描绘,我们或可推测此幅作品大约是作者对画中之物所有者的某种情愫的流露,抑或是借助秋花纨扇来感慨韶华易逝,以扇面上的虚幻图案和真实蝴蝶之间的冲突,来表达人生亦真亦幻的感悟。

《铜盆映月图》(图3)和《妆台铜镜图》(图4)。明代中期以来,金石风尚兴起,锈迹斑斑的铜器成为陈洪绶作品中瞩目的题材,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说:“金石鼎彝令人古。”陈洪绶大量描绘青铜器物,突出其斑驳陆离的意味,如《盆景图》中开片瓷器一样,寄寓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当然,陈洪绶表现青铜锈迹主要靠颜色积染,比如仅比《摹古册》稍晚的《铜瓶插荷图》就是色彩古艳、形神兼备的佳作,而单纯用白描画法表现的《铜盆映月图》,却是另一番画面:一面朵云边波浪纹的浅铜盆,放置在用绣满凤凰纹样的锦缎包裹着的卷足圆凳上,凳腿上也精致地画满了装饰花纹,凳子旁边还点缀了花草丛竹,似乎这是在庭院之中,铜盆里盛满的清水中潋滟着一轮圆月的倒影。整幅作品虽不着一笔色彩,但通过精致细微的描绘,不难联想这是一个华丽美艳而颇有闺中意味的场景。与此幅立意相似的另一帧《妆台铜镜图》更是直接描绘了一面正对观众的八角菱花镜,镜子背后的流苏飘舞其下,莲花状的发簪和莲蓬玉兔纹样的戒指也被置于其之间,一朵折枝花将这三者巧妙的串联起来,大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菱花镜里形容瘦”的暗示,如上《纨扇图》所述,这些物品或是某个女性的私有物,暗示了画家对其微妙的情愫。

二、陈洪绶《摹古册》白描绘画特色

白描作为中国画用笔的表现形式,一直受传统书法深刻的影响,从一波三折、起运转收、浓淡干湿等用笔特点,到所呈现出的造型方式和基本构架,都是一种适当的将自然物象的形态适规矩化,这种规矩起来的造型法则就是国画特有的装饰性。在具体的创作实例中,唐代吴道子“莼菜条”般用笔磊落的“只以墨踪为之”,是对魏晋以来单一的“高古游丝”的重大革命,经过宋元的继续衍化,至明代总结出了“十八描”。所有这些经典的造型语言都带有浓厚的装饰意味,而陈洪绶绘画语言的装饰意味比前人更强化,特征也因而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我们从《摹古册》可以清晰地看到陈洪绶典型的绘画特点:首先取材广泛,松、竹、梅、菊、蝶、铜器、开片瓷器等都是他经常入画的题材,同时在风格上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而且在意向上也非常耐人寻味,将奇崛、清逸、古拙、优雅等意味融为一体,构造组合十分特别,好似将各种原本不相干的东西熔化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既与众不同,又鲜活真切的新生命体。再看陈洪绶的白描,虽师法古人但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他在晚年题画时写道:“如以唐之韵,运宋之板;宋之理,行元之格;则大成矣……老莲愿名流学古人,博览宋画,仅至于元,愿作家法宋人乞带唐人。果深心此道,得其正脉,将诸大家辨其此笔出某人,此意出某人,高曾不乱,曾串如列,然后落笔,便能横行天下也。”观其二十二岁所作的《摹古册》,正是他宗古求变的例证。这些白描作品,线条或圆劲秀挺细如游丝、或森然苍劲壮如松柏,他又巧妙地运用极具个性的装饰效果,将唐的浑厚豪迈、宋的雍雅文致、元的萧散野逸,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同时,线条无论整体或局部、单根或一组,都有很高的品格质量,非常纯粹干净,与他的题材形象形成了一种通透而高逸,神思而奇伟的格局气象。《摹古册》中的四帧清供小品,虽冠以“摹古”之名致意先贤,然而更多的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提炼,在保留客观形象的同时,又将客观之象融入主观之意,使其情趣化、样式化,借助最精纯的纸墨素材,以极尽优雅和顿挫有致的线条,将这些题材与画作风格发挥到新的境界。

三、《摹古册》中清供题材的隐喻

《摹古册》上落款“洪绶己未年画”,即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陈洪绶年二十二岁。此时的他,先后经历了父亲、祖父和母亲的去世,离家僦居绍兴师事哲学家刘宗周,二十一岁考中秀才为诸生,然而他在闱场中却再也未有起色。是年,陈洪绶开始嗜酒,自称“老渴”,好友周亮工说他“性诞僻,好游于酒,人所至金钱随手尽”。但相比酒,陈洪绶爱女人更甚,另一位好友毛奇龄在《陈老莲别传》中说他 “非妇人在坐不饮,夕寝非妇人不得寐;有携妇人乞画,辄应云”。此时的陈洪绶画名日盛,时人云:“人欲得其画者,争向妓家求之。”《摹古册》中具有闺中色彩的白描画作,正是其这一时期日常生活的缩影,然而寻欢作乐只是他于逢场作戏之中排解内心的失落和苦闷,据他自白“……有志气,无时运,想功名,恋声色,为造化小儿玩弄,三十余年。……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徒虚语爾!”足见他郁郁不得志而意渐消沉,只好遁隐到酒色生活之中。四开白描中所描绘的形象,如瓷器、花草、纨扇、蝴蝶、水、月、镜子等,无不是美好而脆弱、易逝且难追的事物,特别是水和月、镜和花,又具有明显的宗教意味。其实在此之前,陈洪绶便已开始研修佛学,他曾画十八罗汉册页款云:“丁巳三月望日佛弟子陈洪绶敬写于大悲堂中”,又读《华严经》寝食俱废:“……二十翻此经,亦曾废寝食。不敢妄自信,胡跪请大德。今日开卷看,奇字多不识……”。而佛学的启迪,在这几开白描作品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如前所述,佛学常以易逝难追的事物喻指人生的无常,“水月镜花”则是佛学中常见的一个名词。佛学以水的清净、镜的澄明比喻空性,《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弟子品》说:“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又以水流不歇和月有圆缺的意象突出时间观,而水中之月来喻指虚幻妄念,《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粗缘影为自心相,譬如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这里的第二月和水中月本意相同:“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花在佛教中体现出有柔软之德,能缓人心;花能结果,是因果的天然譬喻。又以花朵比喻有情众生对各种境界的贪爱执着,非常贴切。《杂阿含经》云:“凡盛必有衰,以衰为究竟……如树无花实,颜貌转枯尽,色力亦复然,如花转萎悴,我今亦复尔。”即是以花来诠释世事的无常。

陈洪绶因其父梦莲而生,故幼名莲子,后改老莲,至其晚年避乱鹫峰云门寺,剃发为僧,改号“悔迟”“悔僧”等,一生无不与佛学因缘极深,而成于早岁的《摹古册》中以洗尽铅华、精致入微的白描画法对这些颇具禅意的物象表现,正是他于困顿中纵情之余,深刻而复杂的心理感受。

四、总结

至此,通过对陈洪绶《摹古册》中四开白描清供的赏析,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早期作品精致细微而率意从容的绘画面貌,他深研唐宋元的传统典范,同时又刻意追求特立独行的绘画语言,特别是以唐宋细腻之风为个性明显的白描画作增其韵致,于淡雅清润中透露出古厚而优雅的格调。此外,通过对这些作品中物象的分析,我们可以体味到陈洪绶在人生困顿之时,试图通过纵情来排遣、通过参禅来解脱的极为复杂的内心世界。回看陈洪绶所处的晚明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使得社会上充斥着狂怪乱野的情绪, 部分书画家奇怪狂野的作品便是与时代相契合的产物,这种新颖的艺术面貌在当时几乎成为主流,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陈洪绶便是其中重要代表之一,他少年成名,一生颠沛,满怀抱负却只能付诸画笔之下,面对无力改变的痛苦现实,他只能感叹命运的不济:“沉沦前世事,诗画此生欢”。然而也正因如此,他把“法古人”和“师造化”真正演绎成一幕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壮举,在他并不长寿的五十五岁生涯里,创作出题材广泛且形式丰富的艺术佳作,实为中国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巨匠。

猜你喜欢
白描隐喻
爱的隐喻
观音送子图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浅谈中国白描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白描作品《花卉写生》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白描,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