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标志
——穴位的自然标签

2019-11-17 23:51俞明
银潮 2019年2期
关键词:凹陷处眉头指尖

文>>>俞明

身体上的很多穴位是一眼就可以准确找到的,这是因为这些穴位的皮肤表面有一些特别的标记,如凹陷、凸起、发际线等;或者穴位所在位置特别,如鼻尖、眉间、指尖、耳尖等,固定不变。而有些则需要在某个动作下才能显现出来,如咬紧牙关时面颊下方出现的咀嚼肌的凸起。这种根据身体表面的特殊标记确定穴位所在位置的方法,中医学统称为“体表标志取穴法”。以下介绍以自然标签定位的常用穴位及其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和用法。

头面部穴位(8个):

印堂:在额部,两眉头的中间。轻按可以缓解前额头痛,捏揪、刮痧可以减轻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

百会: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头顶连线交点处。行艾条灸可升提阳气,疏通百脉。

太阳:在头两侧颞部,眉梢与目外眦(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处。轻揉按可以缓解头的侧部疼痛,偏头痛时仅需刺激同侧的太阳穴。

攒竹:两眉头凹陷中。按压或艾条灸可减轻眉棱骨头痛、有助于眉头不举病症的康复。

丝竹空:两眉梢的凹陷处。与攒竹、太阳合用,持续有规律的按压可以缓解眼部疲劳感。

迎香:在与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水平的鼻唇沟中。以温热或冷热交替刺激的方法,可以改善鼻部慢性过敏性的状态。

素髎:鼻尖处。因以缓解急性问题为主,刺激手法较强,多采用十字掐,故非紧急情况一般不用,如窒息、昏迷等。

水沟:又名“人中”。在鼻与上唇之间的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与素髎相同,以缓解急性问题为主。掐人中,有助于中暑者苏醒,还可以治疗以腰部中间疼痛为主的急性腰扭伤。

上肢部穴位(5个):

十宣:十指尖端。十字掐用于急救(一般选用2-3个,不宜同时都用);有规律的揉捏有益于末梢血液循环;闭眼进行的十指指尖对撞还有助于增强人体精准动作的协调与定位。

劳宫:握拳,掌心横纹中,中指尖下是穴。左右交替顶压可以减轻五心烦热的不适感和因内热引起的口腔溃疡。

肩髃与肩髎: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是肩髃穴,后下方凹陷处是肩髎穴。这是一对黄金搭档。常以拇指放在肩髃穴上、食指放在肩髎穴上进行按揉,同时慢慢转动肩关节来缓解肩部的疲劳和疼痛。

极泉:腋窝中央。艾条灸改善腋汗腋臭。

躯干部穴位(4个):

大椎:低头时,颈后最大的一个骨性突起(第七颈椎棘突)下方的凹陷中。拿捏、拔罐可以有效地解除颈项肩背肌肉紧张和缓解颈椎病引起的颈脖子及头后部的疼痛。

天突:颈前正中下方凹窝。用力按压可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感以缓解咳嗽;与大椎穴配合进行冬病夏治的穴位贴敷,有希望减少冬季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或缓解喘咳等症状的程度。

膻(shān)中:两乳头连线中点。轻轻拍打可以消除紧张引起的胸闷、心慌;用力按压有助于缓解持续不停的打嗝和呕吐;艾条灸可以促进胸部的血液循环,利于催乳、消除乳房结块和减少乳腺炎的发生。

神阙(què):肚脐正中。禁针,可药物贴敷,除了直接灸,所有艾灸方法都可以用。以温热刺激为宜。最常用于脐周腹痛时。

下肢部穴位(3个):

风市:立正姿势时,双手中指尖在大腿外侧处是穴。两侧同时捶打能快速消除下肢疲劳引起的酸胀不适;持续推拿可以减缓因下肢瘫痪所致的肌肉萎缩的发生。

膝眼:屈膝时,膝关节处可触及的两个凹陷,左右共四穴。艾条灸和干热敷是最好的减轻膝关节疼痛的方法。

涌泉:足底中线上,脚掌前1/3和后2/3的交汇处。有规律的足浴、按摩、顶压,有促进睡眠、消除疲劳的保健作用;用力戳顶对减缓顽固性的打嗝具有一定的作用。

猜你喜欢
凹陷处眉头指尖
治理“指尖乱像”不宜一散了之
养心安神常按神门穴
杨兵
按摩穴位去去火
卜算子·诗之恋
指尖童话
通鼻窍的小妙招
跟着指尖去旅行
耳鸣火旺按揉两侧听会穴
美甲窥探指尖也美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