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精致化的研究

2019-11-17 04:09唐星星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因式分解数学课堂初中数学

唐星星

[摘  要] 要达到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的要求,实现途径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精致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精致化应当有这样几个体现:一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线要精致,二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环节要精致,三是数学课堂的节奏要精致. 追求课堂教学的精致化非常有意义:一方面,会让课堂上教师教学中的很多无效行为得到审视;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更好地理解数学课程.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课堂;精致化;因式分解

在课程改革中,曾经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 而我们认为,尽管今天的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但对课堂结构的优化、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要求并不会改变,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具体的实现途径是值得探究的. 在这样的思路驱动之下,笔者尝试通过精致化的课堂教学实现这样的目标,进而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课程视角下课堂教学精致化理解

精致课堂贵在精致,那何为精致课堂,精致课堂的精致又应当体现在哪里?如果从经验角度来理解,精致课堂应当是环环相扣、难度递进、学生学习起来既有收获,同时又不觉吃力的课堂.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经验视角下的精致课堂无法真正行稳致远,更多的是基于教师自身的主观判断,而这种缺乏理论知识支撑的精致课堂,离学术意义的精致课堂显然还存在不小的距离. 那什么样的理论知识支撑下的精致课堂才是真正的精致课堂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两个基本理论知识:一是课程知识,二是校本视角.

研究初中数学精致课堂教学,显然要在數学课程的视角下观照. 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可以参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并建立最基础的理解,比如说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学科,数学具有基础性、工具性等特征. 在这一视角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精致化应当有这样的几个体现:一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线要精致,主要体现在主线不宜过多,且必须让学生明确意识到;二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环节要精致,主要体现在环节不宜过多,且上下衔接要紧凑;三是数学课堂的节奏要精致,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够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而我们强调初中数学课堂的精致化还要注意校本视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如果完全借鉴专家研究的理论,或者是借鉴一些专家、名师的经验,不可能形成适合某一个具体学校或者是学生的课堂,更加谈不上让课堂精致了. 真正精致的课堂,一定要走校本化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一是要注意教师个体自身的教学习惯或者是教学风格,二是要注意所教学生的生活特点. 研究表明,精致课堂教学必须坚持课程校本化,而其实践的落脚点则会因为学科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实践形态,因而课程实施必须因校制宜、因人而异,必须在先进的理念、特色、目标等的影响下创造性地开展.

而当将课程视角与校本视角结合起来时,初中数学课堂所具有的校本课程的特征就比较明显了. 笔者的理解是:基于所教学生的特点,关注自身的教学习惯或风格,研究所教内容如何更好地适应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以及自身的教,这样就基本上可以保证所设计的教学流程与相应的实际教学过程是精致的. 基于这样的思路,笔者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精致化实现途径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精致化的实现途径

有同行研究后认为,课堂教学的精致化,通常需要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做到“三精”:即教学内容精选,讲授语言精练,教学结论精辟. 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与思考,尤其是从教学主线、教学环节与教学节奏上着手,考虑课堂教学的精致化,从而寻找到了比较清晰的途径. 现结合“用提取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的教学,具体阐述如下.

用提取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是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同时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因此精选这一内容作为精致课堂研究的重点课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因式分解本身是面向因式进行的分解,重在利用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直觉思维体现在学生面对因式时能够迅速反应出分解的思路;逻辑思维体现在因式分解过程中能够进行正确的推理. 但开始学习这一知识的时候,却需要从形象思维入手. 于是笔者创设的情境是:在我们学校的操场两边想要再增加一个排球场和篮球场,如果原来操场的长和宽分别是a和m,而扩建的两个场地的长分别是b和c,那扩建完毕之后总的场地面积是多少?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思路往往是多元的,主要体现在“整体法”和“分体法”,即将三个场地视作一个整体,或者是分开计算,于是得出的式子就不相同,有ma+mb+mc和m(a+b+c).

教学环节二:数学探究,发现规律.

第一个环节结束后,学生自然就有了发现,同样的一个物体的体积,有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那这两个因式之间一定存在等量关系. 但这个等量关系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这是需要探究的. 学生产生这样的一个问题,实际上是上一个环节的自然延伸,两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非常明显,体现了教学环节的精致性. 而从学习节奏的角度来看,学生从进入情境再到此环节中的探究,也一样是非常紧凑的,因而显示出其精致的一面.

此环节中,学生探究的主要场所,在于将这样的特殊性变换成一般性. 于是学生的思维会怎样呢?如果保证探究过程的开放性,就可以发现学生的操作会自然地分成两步:第一步是用特殊值去算,第二步是用符号式去推. 第一步适合初中学生的思维,即形象思维,用数值运算,更符合学生的第一需要. 待验证成功之后,他们自然会想如何探究才具有一般性,于是自然想到用符号式去推理探究. 这样的思维递进,实际上也是一种自然过渡,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过渡得没有任何人为拔高的痕迹,笔者以为也是精致课堂的重要体现. 探究过程通常并不复杂,此处不做赘述.

教学环节三:数学运用,强化理解.

数学运用对于学生来说,主要价值在于教师可以提供学生不太熟悉的因式,让学生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去化简. 类似于27x3-9x2y2和2x2-8xy+x这样的式子,通常情况下学生是无法自己发现这些因式的奥妙的,因而在进行因式分解的时候,往往能够让他们感觉比较兴奋. 从课堂教学环节过渡的角度来看,这一个环节实际上是对学生原有思维水平的提高,而此时的重点之一,就是帮学生总结用提取公因式进行因式分解的基本步骤,并帮他们建立相应的解题经验. 通常情况下,初中学生是具有这样的能力的,教师要做的是帮他们提炼、提升,以更好地用精练的语言来概括.

分析以上三个教学环节,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节奏尤其是思维递进情况,可以发现这三个环节扣得是比较紧的,学生自身感觉不到是在三个环节中过渡,思维自然地就沿着教学主线展开了. 一节课下来,学生是非常有收获的,在课后的测试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对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的思路是熟悉的,步骤是熟练的,即使遇到较难的因式,也能够洞察其中的奥秘,进而顺利解题.

数学课堂精致化研究的實践反思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致化,应当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方面,课堂教学的精致化,会让课堂上教师教学行为中的很多无效行为得到审视,这实际上是客观上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反省自身教学的机会,也是一个自身专业成长的机会.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的精致化可以让教师更好地理解数学课程,尤其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认识,怎样的数学教学才是有效的.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思路转换的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换的过程.

即使从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角度来看,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精致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知道,核心素养的落地是需要具体的途径的,而现在看来,精致化课堂教学的追求,就是这一重要的途径. 精致化教学要求,追求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是指向学生的关键能力的,是对应着核心素养的培育的.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精致化,是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规范要求,是实现教学目标、贯彻新的教学理念的必由之路. 实现课堂教学精致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拓展教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致化,是重要的教学取向,是数学教师应当认真研究并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 而研究的重心自然要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是精致课堂打造的最佳依据.

猜你喜欢
因式分解数学课堂初中数学
活用数学思想,巧做因式分解
浅谈数论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