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9-11-18 01:59
大学生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尼白塔高僧

南亚行

2019年10月11日至13日,习近平从北京出发,先赴金奈,后抵加德满都,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并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

专栏主持:曹晓晨

中印、中尼交往历史

10月11日,习近平在金奈会见印度总理莫迪时,讲述了中印交往的历史。

“泰米尔纳德邦(印度南部的一个邦,首府金奈)同中国的交往历史悠久,自古同中国海上贸易联系密切,是古丝绸之路的海上货物中转站。中印都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交流互鉴绵延至今。两国先辈们克服重重障碍,开展广泛交流,推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发展和传播,双方均受益良多。中印人文交流大有潜力可挖。”

10月11日,在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在尼泊尔《廓尔喀日报》《新兴尼泊尔报》和《坎蒂普尔日报》发表题为《将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的署名文章,讲述了中尼交往的历史。

“中尼山水相连,世代友好。1600多年前,中国高僧法显、尼泊尔高僧佛驮跋陀罗互访对方国家,合作翻译了流传至今的佛教经典。中国唐代时,尼泊尔尺尊公主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高僧玄奘到访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并留下珍贵文字记录。元代时,尼泊尔著名工艺家阿尼哥率工匠来华,主持修建了北京妙应寺白塔等宏伟建筑。这些友好佳话,激励着两国人民世世代代相知相亲、携手前行。”

延伸阅读

佛驮跋陀罗

佛教高僧,佛经翻译家,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人。约于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年)来到长安,先后与法显、慧严、慧观、法业等百余位中国僧人译出《大般泥洹经》《大方广华严经》《达摩多罗禅经》《大般泥洹经》等十几部、百余卷经书。

阿尼哥

元朝建筑师、雕塑家、工艺美术家,尼波罗国(今尼泊尔)人。阿尼哥代表作有“塔三,大寺九,祠祀二,道宫一”。“塔三”者,一为北京西苑护国仁王寺的凌空玉塔(今已无存),二为圣寿万安寺浮图,即今北京妙应寺(白塔寺)的白塔,三为五台山塔院寺的大白塔。

北京妙应寺白塔

落成于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用以供奉释迦舍利,是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勘察选址,由尼泊尔著名工艺师阿尼哥设计建造的。它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元代藏式佛塔,也是中尼友谊和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

这次会晤期间,印度总理莫迪邀请习近平主席参观了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庙群。它位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这里曾发现过中国、波斯和罗马的古币。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廟群建于公元7至8世纪,由阿周那石雕、五战车神庙、海岸神庙等古迹组成。阿周那石雕长30米,宽15米,是印度最大的浮雕。五战车神庙共有大小5座神庙,以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人物命名。海岸神庙是南印度现存最古老的岩石结构神庙之一。

《佛国记》

为中国历史上西行求法的第一人,东晋高僧法显大师所著。记载着法显从长安出发至天竺,历经十四载写成的取经见闻,包括亚洲各国及我国新疆地区在公元5世纪初的方位、山川、气候、人口、风俗、物产、政治、宗教等历史状况。其中包括法显于405年去尼泊尔达佛陀的家乡迦毗罗卫城,及佛陀的出生地论民(即洛明达)园瞻礼遗迹的情形,以及当时的印度封建系统、印度教、佛教的现状,佛祖的生平传说等记录。

《大唐西域记》

唐朝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录了他19年间游历西域旅途的见闻。书中详细描写了玄奘在尼泊尔腊伐尼林(即洛明达)和迦毗罗卫城(即劫比罗伐窣堵国)瞻礼的情形。其中记载印度的部分,为印度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印度现代考古专家康宁汗,凭着《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带领队伍挖掘出弘扬佛法的鹿野苑、佛陀涅槃之地、玄奘求学的那烂陀寺、阿育王塔等许多珍贵的建筑遗址。

猜你喜欢
中尼白塔高僧
中尼边境守护营
中尼边境守护营之金光大道
中尼边境守护营
中尼边境守护营
梁楷《八高僧故事图》新辨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爱国高僧阿旺嘉措评述
庆州白塔与庆陵、庆州城初探
《高僧传》地名“抱罕”为“枹罕”校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