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绿色信贷结构优化及治理

2019-11-18 10:46陈思文罗韵轩
现代企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信贷供给金融

陈思文 罗韵轩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金融业的发展日渐繁荣,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推进,目前金融产品种类丰富,服务普惠性增强,监管也得到加强和改进,金融环境保持了不错的状态。虽然我们在金融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诸多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

总量方面存在的不足是金融供给过多,尤其是信贷资源供给过多。我们已经通过金融去杠杆,包括通过抬升利率走廊的方式挤出套利空间,也加强监管以减少信贷供给。由于金融供给过剩,国家对此提出通过增加直接融资的方式来进行金融供给侧改革,以此降低企业债务水平。实践中证明增加直接融资就要先发展资本市场。因此,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提出了多项措施来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例如证监会先后修改了退市制度,松绑了股指期货交易,人大常委会也修改了公司法,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增加分红,提出CDR融资,并在沪港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沪伦通,还有科创板思路。

结构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我国金融资源的供给存在错配的问题,很难适应并满足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资源分布存在失衡,资金过度集中在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及产能过剩行业,小微、三农、绿色金融等领域金融供给不足。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增加了很多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这类企业处在发展初期,存在抵押少、风险高、收益大、现金流不确定等特点,债务型资金很难满足这类企业的融资需求,直接融资又由于市场发展滞后而得不到满足。

一、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1.文献综述。①定性研究。Salazar(1998)首次提出应用环境金融使产业结构得到调整,通过创新的金融工具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从而实现结构的优化与升级。Bing et al(2010)通过对绿色信贷的概念进行详细的叙述与剖析,概括出问题的可追溯性、政策条款和目标的清晰与一致性、环保信息的获取、权威的政策实施机构、环保部门的合作五个影响绿色信贷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许天富(2017)提出我国对绿色信贷的认识尚浅,发展绿色信贷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不健全,绿色信贷产品缺失,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发展建议,即树立绿色理念、健全规章制度和激励措施、创新发展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明确绿色信贷未来发展方向等发展策略。②定量研究。郁文青和任善英(2016)以16 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收集2011年-2015年的财务数据,对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比等绿色信货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宋晓玲和吴嘉伊(2017)分析早期加入赤道原则的8家赤道银行,选取了2006年-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回归模型以检验绿色信贷对赤道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赤道原则C类信贷项目个数及环保领域信贷项目的数量越多,赤道银行的财务绩效越高,呈正相关关系。

2.概念界定。绿色信贷。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世界各国的经济迎来一个新的发展热潮,但是经济的进步也带来了环境的恶化。面对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失衡局面,世界各国开始推出绿色与可持续发展。金融行业也相应提出了绿色金融,推出了许多顺应时代潮流的绿色新型金融工具,绿色信贷就是其中一个。近几年来,绿色发展被提到了发展的首位,追求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在我国,绿色金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也被纳入发展战略中的顶层设计。绿色信贷的本质就在于正确处理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恰当地维持两者的平衡。绿色信贷在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形式,例如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融资。绿色信贷的提出不仅是为了促使企业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将生态环境要素纳入金融业的核算和决策之中。更重要的是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将企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粗放经营模式逐渐过渡到集约型经营模式,避免了先污染后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

3.理论基础。①赤道原则。“赤道原则”于 2003 年由花旗银行等 10 家国际性银行创立。提出这项原则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对国际项目融资社会环境责任最低标准进行明确。现在已经有36 个国家、81 家國际性金融机构自愿接受“赤道原则”,同时也为银行绿色信贷有效执行提供了依据。该原则自设立以来不断完善与拓展,形成了包含社会与环境评估、分类审查、环境标准等在内的完整体系,并逐渐发展成为国际项目融资领域公认的行业准则。有利于促进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提升整个行业道德水准,同时通过金融杠杆,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信贷资金向节能环保项目倾向,在项目融资和风险管理领域有重要的意义。②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上世纪 70 年代提出,学者们发现在地球空间有限,资源稀缺,环境净化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经济不可能持续增长。人类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何平衡社会进步、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如何真正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有机统一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的表现,严格把控信贷资金流向,实现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绿色信贷现状及金融供给侧改革给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1.绿色信贷的现状。近几年来,随着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信贷不断发展并且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因此也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国家为了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采取了不少措施,其中就包括出台相关文件,例如银监会2012年发布《绿色信贷指引》,2015 年发布《能效信贷指引》。这些政策的发布为银行的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并积极鼓励和指导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 2016年8 月,“一行三会”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更是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但是从相对比例来看,形势却不容乐观,根据银监会报告统计表明,我国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规模从2013年末的5.2万亿元增长至 2017年6月末的8.22万亿元,但绿色信贷余额占比却十分有限,仅占信贷总额9%,与日益增长的绿色产业融资需求不能匹配。分析原因后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绿色信贷产品种类比较单一,适用范围比较受限;第二,绿色信贷的政治关联性较强,主要用于涉及政府的环保项目,而一般的中小型环保企业所涉及的绿色信贷很少;第三,信息共享不畅通导致融资目标、企业和环保部门之间产生信息不对称,因此商业银行无法准确获取待开发项目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情况等相关信息,这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做出错误决策而提供了不合理的贷款。

2.金融供给侧改革给绿色信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①带来的机遇。金融供给测改革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调节金融供给结构,即提高对小微、三农、绿色金融等领域金融供给比例。新型绿色企业正在不断兴起与成熟,其势必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所以商业银行应该调整自身结构以顺应时代需求。大力推行绿色信贷可以有效配置信贷资源,给银行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更多的优质目标客户,这在增加银行的利润的同时又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力量,达到自身以及社会的双赢。并且环保部门拟出的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排碳量要达到世界标准,预计每年需要的绿色投资在3万亿元左右,但目前离目标还比较遥远,绿色信贷作为绿色金融的主要发展手段,因此,前景空间是非常大的。②面临的挑战。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有效措施减少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的无效空转,减少给大型僵尸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两高”的低效贷款,并鼓励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增加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比例。改革通过扩大直接投融资去杠杆化,可能造成有效信贷需求下降,存款进一步分流,将对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造成一定的冲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保障措施是帮助实体经济降低经营成本的,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和盈利增长能力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三、相关建议及启示

1.增加绿色信贷的比例。首先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标准以及增强激励机制,对商业银行进行支持,让其更多的投入到绿色项目中,积极地引导其重视绿色信用贷款。其次,通过加强绿色保险的建设,建立从事环保工作专门的保险企业,对于符合当前绿色发展前景而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款能力弱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为其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降低金融部门的风险,使银行更愿意提供绿色贷款,也使企业快捷便利地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发展资金。

2.建立完善的环境信息系统,使信息传达准确快速。完善的系统能够对资源消耗等情况进行统计,并且在系统中进行录入,这样可使政府等相關监管部门能够根据信息内容随时环境保护情况,进而对企业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有效掌握,使得企业更加的重视环境保护,并且不断向着绿色投资而发展。推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能为绿色信贷发展营造良好基础。

3.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绿色信贷的提出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但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并不是非常明显,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尽管我国相继出台一些文件和制度,但实际上都是政策性的制度,没有强制要求的准则。绿色信贷的顺利实施与其法律制度的构建密切相关。构建绿色信贷法律制度可从银行的社会责任、贷款项目的环境及社会影响分类标准、评估制度、监管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绿色信贷的实施基础。

4.加大绿色信贷的创新力度。银行应该增强和世界上绿色银行的合作与沟通,对先进的经验进行借鉴,健全信用贷款的审核机制。也是对绿色信用贷款的相关产品进行研发与创新,积极的引导社会进行绿色消费。解决绿色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以满足不断扩大的绿色经济的需求,促进产品创新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信贷供给金融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P2P金融解读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