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日之王》到《法尔斯塔夫》

2019-11-19 08:29:欧
歌剧 2019年10期
关键词:喜歌剧罗西尼法尔

文 :欧 南

OUTLINE / Giuseppe Verdi wrote two comic operas in his life:Un Giorno di Regno, an early work that failed at its premiere, and his final opera,Falstaff.

众所周知,威尔第一生只写过两部喜歌剧,一部是早年的失败之作《一日之王》,一部是晚年的最后一部歌剧《法尔斯塔夫》。

如果从一个人的创作历程来看,这似乎是个完美的开始和结束——首尾相接,有始有终。但对威尔第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噩梦的开始和优雅的结束。如果用贝多芬的例子来比喻的话,威尔第完美地阐释了“从黑暗到光明、从痛苦到欢乐”这一人生过程。威尔第从《一日之王》经历了惨败和人生的变故,绝望、自暴自弃、自杀的冲动到抓住机遇,力挽狂澜,成就了一生的伟业;到了《法尔斯塔夫》时期,威尔第已是功成名就,足以笑傲人生了,他再也不用去看出版商、经理人苛刻刁难的嘴脸,再也不用关心观众的口味、市场的需求,威尔第这个名字就是票房的保证,就是歌剧的代名词。

2018 威尔第音乐节上上演的《一日之王》剧照

2018 年加辛顿歌剧院上演的《法尔斯塔夫》剧照

莎士比亚用法尔斯塔夫这个滑稽可笑的人物来揶揄、讽刺人生种种可笑的行径,而晚年的威尔第正是从这个经典的舞台角色的身上,看到了人生普遍的荒谬,自吹自擂、好色自恋、撒谎成性……但他要嘲弄的并非法尔斯塔夫这个可笑的人物,而是普遍的人性,以及并不完美的缺憾的人生!

1836 年,威尔第和他的恩人巴列齐的女儿玛格丽塔结婚,并开始写作第一部歌剧《奥贝尔托》,1839 年首演大获成功后,威尔第得到了斯卡拉歌剧院的歌剧写作合同。应该说,此时的威尔第正是借此春风大展宏图的绝佳时机。可造化弄人,接二连三的灾难降临到了他的头上,两个孩子相继夭折,随后新婚不久的妻子也撒手人寰,这一连串的打击几乎把威尔第压垮。

喜歌剧《一日之王》正是威尔第写于妻子去世之时,后人或许归咎于威尔第由于心情不佳,故此写了一部失败的作品。其实从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来看,丝毫感觉不出这是一个极度伤心之人写的作品,音乐自始至终充满了喜悦的气氛、爆发的活力和流畅动听的旋律,但恰恰是这部歌剧只上演了一场即惨遭淘汰。这对伤心之余的威尔第来说无疑又是一次重击。从《奥贝尔托》到《一日之王》,威尔第不啻是经历了一场从天堂到地狱的过程,而在自信心极度受挫的前提下,威尔第意志消沉,不吃不喝,浑浑噩噩,甚至扬言放弃歌剧写作也就不难理解了。

2018 年加辛顿歌剧院上演的《法尔斯塔夫》剧照

2018 威尔第音乐节上上演的《一日之王》剧照

其实《一日之王》这部喜歌剧的失败有其客观原因。在当时,罗西尼的喜歌剧风行一时,是个标志性的人物,除了去世已久的莫扎特、帕伊谢诺,几乎无人能和罗西尼相颉颃。而威尔第的才能并不在喜歌剧领域。也就是说,他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里,写了一部罗西尼风格的喜歌剧,那么失败也就理所必然了,这是一个选题的错误,不是才能不逮。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接下来的《纳布科》,才使威尔第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一日之王》可以说是一部好听的平庸之作。从剧本到音乐都是当时烂俗的、为迎合市民趣味的流行作品,剧本粗糙,音乐是坊间普遍的流水线性质的产品,作曲家只是按劳取酬,基本没有发挥个性的余地。如果说这部作品还能显现出威尔第才华的,是剧中的几首合唱作品,已经能让人感到未来威尔第合唱艺术的写作才华。从聆听的角度来看,《一日之王》并非不值一观,至少从喜歌剧的角度来看,威尔第具备罗西尼风格的旋律写作才能,不幸的只是罗西尼在他前面,他再写这种风格的喜歌剧,就是拾人牙慧,重复前人走过的路而已。故此,在《一日之王》后,威尔第放弃了喜歌剧的写作,这是明智的。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大师,是因为他比别人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威尔第在后来的歌剧创作中,能成为意大利前无古人的伟大作曲家,和他对自己清晰的认识分不开。

威尔第在放弃喜歌剧创作53 年后,才再一次拿起笔,写下了他喜歌剧巅峰之作《法尔斯塔夫》。这部被公认的世界三大喜歌剧之一的作品,为晚年的威尔第带来了不朽的荣誉。

2018 年加辛顿歌剧院上演的《法尔斯塔夫》剧照

1871 年,当威尔第完成了《阿依达》之后,整整15 年,除了一部《安魂曲》以外,威尔第未曾写过一部歌剧。但威尔第在晚年却根据莎士比亚的戏剧谱写了两部杰作,这就是《奥赛罗》和《法尔斯塔夫》,歌剧的脚本都出自作曲家、剧作家博伊托之手。而威尔第之所以肯重新出山,自己喜欢莎士比亚是一个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出版商朱利奥·里科迪的竭力撮合。里科迪认为只有博伊托可以帮助威尔第写出一部真正的杰作,而事实也验证了里科迪的远见卓识,作为出版商,里科迪的确具有慧眼识人的眼光。

威尔第在写完《法尔斯塔夫》的时候,留下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全部写完了。去吧,老约翰!照你的方式过日子,爱活多久就活多久。你这可爱的骗子。你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戴着不同的面具,然而在那些面具之下,你永远是率真无伪的。去吧,寻你的开心去吧!再见!”

这段看似漫不经心的话,为这部歌剧的基调打下了一个注解。还有什么比寻开心更能让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更心仪呢?

显然,这部歌剧的风格完全不同于威尔第以往的作品。威尔第在喜歌剧《一日之王》后,彻底放弃了喜歌剧的创作。但在垂暮之年,他又以喜歌剧归山,这本身就富含意义。人生究竟是悲剧,还是喜剧?抑或只是一出无聊的闹剧?!

法尔斯塔夫并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在历史上,他是个勇敢的军人,参加过奥尔良战役,晚年还捐款给牛津、剑桥大学设立基金。但我们所知道的法尔斯塔夫却是个好色、懒惰、吹牛的大胖子。其实对于艺术来说,这都无所谓,正如莎士比亚笔下另一个邪恶的人物理查三世,在历史上却是个有道的君王。

需要欢乐的观众是不在乎什么历史真实的,这本身就是一出戏,一出让人开怀大笑的风俗闹剧。谁会在意费加罗捉弄好色的贵族,谁又会在意曾和上千个女人同床共寝的唐璜呢?夸张是喜剧之泉,令人发笑才是硬道理。

法尔斯塔夫的故事取材于莎士比亚的戏剧《亨利四世》及《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部分情节。它描写了大腹便便的好色之徒法尔斯塔夫爱上了温莎地方乡绅福特夫人和奎克利夫人,他分别给她们两人写了情书。夫人们非常生气,共商设计捉弄这个肥胖的爵士。她们约法尔斯塔夫下午去会面,说这时家里男人们都不在家,不会有危险,法尔斯塔夫喜出望外。但正当他衣冠楚楚地和夫人们见面时,男人们出现了。情急之下的法尔斯塔夫躲进了洗衣篮里而被夫人们扔进了泰晤士河中。但被捉弄的法尔斯塔夫还不醒悟,又被邀在夜晚见面,当夜晚法尔斯塔夫扮成猎人的模样出现时,又被夫人们假扮成妖精狠狠地捉弄了一番。尴尬万分的法尔斯塔夫只能对那群快乐的娘们赔礼道歉。

2018 威尔第音乐节上上演的《一日之王》剧照

在性格上,法尔斯塔夫好吃懒做、说大话、好色又胆小怕事,有点像中国的猪八戒。但在法尔斯塔夫的身上却有着一种难得的纯真气,这使得这个喜剧人物颇显可爱,而莎士比亚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并不带有谴责的意味,他只是调侃了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的、小丑般的人物,或许还有莎士比亚自身的影子。

据说,产生法尔斯塔夫这个喜剧人物的原因,是英国女王想看一部法尔斯塔夫谈恋爱的戏。所以,莎士比亚一度中断《亨利四世》的写作,一门心思创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而在首演时剧本的扉页上,有人写道:“这是一部关于约翰·法尔斯塔夫爵士与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优秀而又令人愉快的狂想喜剧。”这个角色一经面世,便一炮而红,被视为一种国民的类型——他(法尔斯塔夫)是个嗜酒无度的酒鬼,一个靠耍小聪明和虚张声势来掩盖自己罪过的无赖。他反对一切正儿八经的东西,浑身散发出一种英式幽默,甚至有人认为,莎士比亚是从法尔斯塔夫身上塑造了另一个自我。由此我们知道,法尔斯塔夫并非仅仅是一个逗人发笑的喜剧人物,他身上充满了反抗、桀骜不驯,既低俗无赖,又天真烂漫,而他的可爱是不合世俗规则的。人人都可以从法尔斯塔夫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正如哈姆雷特一样,这是两种不同气质、不同道德观念的人物,都具有独特性和普遍性。

2018 年加辛顿歌剧院上演的《法尔斯塔夫》剧照

这部歌剧虽然没有能让人记住的旋律,但它在结构上却显得天衣无缝。这不是故意引人发笑的闹剧,威尔第在晚年更重视戏剧感,生活只是一个舞台,谁知道法尔斯塔夫不是你的影子呢?戏剧虽是一个独立于舞台上的假想的空间,但填补它的是每一个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威尔第在歌剧中放弃了他所擅长的旋律才能,用宣叙调、重唱来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要知道咏叹调是意大利歌剧的招牌,也是灵魂。而威尔第敢于用意大利人不习惯的方式来写歌剧,一是艺高人胆大,二是可以发现威尔第的底气,他已经不是那个观众需要什么就给什么的普通作曲家,他是大师,给你们什么由我说了算。

这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讽刺之作,它的幽默是人性的弱点所造成的喜剧效果,正如歌剧结束时法尔斯塔夫自己所唱的一样:“人世间的一切就是如此。”威尔第用法尔斯塔夫这个喜剧人物,为他的晚年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法尔斯塔夫》虽然通篇没有优美的咏叹调,但音乐火爆热烈,充满了风趣幽默的喜剧效果。和传统的意大利喜歌剧相比起来,威尔第这部《法尔斯塔夫》完全将喜歌剧提升了一个层次,它净化了市井品位的粗俗打闹,代之以合理、高雅的幽默。故此,这部歌剧被认为是与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并驾齐驱的、历史上最伟大的三部喜歌剧之一。

猜你喜欢
喜歌剧罗西尼法尔
小树
浅析法国喜歌剧
内涵大师罗西尼
罗西尼:始于喜剧,不止于喜剧
拯救自行车
“遇到熟人”的礼节
喜歌剧《拉克美》音乐中的“异域主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