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样看待所谓的“失落城市”

2019-11-19 18:35刘畅
今日中国 2019年6期
关键词:资源型舆论转型

近期,一家媒体评出了所谓的“中国十大失落城市”,很多熟悉的城市榜上有名。有的城市里的市民对此并不认可。舆论也注意到,所谓“评出”的十大失落城市,并没有严格的评价指标和社会调查的分析,完全是“编辑观点”,很多意见和评价比较主观,并不具备科学性和客观性。因而,可以将这样的现象视为一种媒体的“文化批评”,即媒体通过这样的方式发表了自己的“特殊评论”,一家之言,一己之见,对国内一些城市提出了批评。相关的城市不必当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的评价究竟有没有意义,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看待。

其实,看到对这十个城市的“失落评语”,有的基于曾经辉煌的历史,有的基于曾经灿烂的文化,而今不再辉煌和灿烂,因而称之“失落”,也无大错。城市发展有起落,文化兴起有周期,不能因历史上的盛名而否定今天的现状,本也是一般人应该具备的常识。但此次上榜的“十大城市”,有的是历史、文化原因,而被评价为“失落”,有的因为“旅游比不上兄弟城市”就“失落”了。其实,抛开单一的“旅游文化”,就经济实力、文化底蕴、基础设施、综合活力,这座城市远比“没失落”的兄弟城市强得多。由此可以看出,此次“评”出的十大城市,评价标准并不统一,有很大的随意性,但对相关城市可以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文化的兴衰,很多城市都经历了发展的起伏。从近年来的社会现实来看,真正值得关注的城市“失落”,又是这家媒体的榜单中所没有的城市。比如,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那些因为石油、煤炭、森工等能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曾经为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而今,随着资源的开发完成和能源的枯竭,往往陷入了阵痛和转型,这种“失落”,关乎着很多人的命运和生活,近年来,国家推动着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下大力气解决这些石油城、煤炭城、森工城的后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更为壮丽的从“失落”走向辉煌的蜕变,值得舆论关注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前一阶段,引起网络舆论热议的黑龙江鹤岗市的房价,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背后的社会背景,正是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人口流失的问题。如果媒体从这个角度去探讨,如何让这些资源城市从失落走向复兴,或许更有意义。

城市失落并不是关键,而是城市的主导者、管理者、居住者、参与者共同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更为重要。如果历史上有过辉煌,不管是经济、文化、社会等等方面,看到所谓的“失落”的批评,就不顾现实条件,一味地想去实现“复古”式的辉煌,才是真正的“失落”。中国有很多历史名城,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能够保存下古城风貌的少之又少,能够千百年来一直保持文化兴盛和地域辉煌的,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情况是,几十年风云变化,各领风骚,城市展现出令人惊讶的发展规律和兴衰周期。顺应历史规律,掌握现代化转型的宝贵机遇,就会使城市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诞生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这一点,从上海浦东的经济崛起,到深圳缔造的发展转型,再到杭州的脱胎换骨,都可以看出,城市不想“失落”,有着极为神奇的精神密码,那就是,敢想敢闯,敢为人先,立于时代的潮头,就会为城市发展带来不尽的活力和源泉。

媒体是社会问题的发现者,也是舆论议题的设置者。一家媒体从自己的考虑出发,提出了“城市失落”的问题,无论如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正确看待城市失落,又是很多城市主导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大多数城市在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经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从大的方向上来看,城市没有失落,城市也不会失落,只是要寻找更好、更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上,还有更为灿烂的未来。

猜你喜欢
资源型舆论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哈里梅根活得这么欢脱 却以一己之力引发英美两国舆论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四优四化”,河南农业转型进行时
陕西省资源型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陕西省资源型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PPP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