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任务教学理论在小学高段数学中的应用

2019-11-19 07:57周明
新课程·小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任务教学任务驱动应用

摘 要:任务教学又称“任务驱动教学”,即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性探索实现学习目标。由于任务教学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彰显,因而成为新课改形势下备受重视的教学方式。首先阐述了小学高段实施任务教学的可行性及意义,而后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为例对任务教学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冀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任务教学;任务驱动;应用

任务教学理论是当前教育形势下的热点之一,基于该理论的教学方式通常被称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简言之,即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索而完成的教学方式。所谓“驱动”,即指学生在任务的指引和带动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般而言,为提高课堂效率并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任务教学通常采取小组合作探索形式,教师则主要起引导、组织和把控作用。由于这种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彰显,因而成为新课改形势下备受重视的教学方式。本文拟先简要阐述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实施任务教学的可行性及意义,而后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重点探讨任务教学的具体落实,冀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小学高段实施任务教学的可行性及意义

任务教学是特别依靠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的教学方式,经过小学低段和中段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学生不仅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其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已较为突出,同时他们已拥有较为深刻的生活体验并形成了初步的自主意识,对陌生的知识或事物容易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而具备在任务的驱动和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和意愿,简言之,其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相对于中低学段更容易得到体现和发挥,这就为任务教学的有效落实奠定了良好基础。另外,任务教学的实施又对学生在数学領域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意义,而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展的前夜,无论是智力还是情感都开始快速发展,思维及认知发展水平亦开始发生质的转变,即开始由原来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思维逐步向抽象性和逻辑性思维过渡,这种情况下,每一次任务教学的实施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都是一次极好的锻炼,并且有助于其在自主性探索的过程中充分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等多样化过程,从而促进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例谈任务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节为例来进行较为细致地探讨,主要是因为该节内容比较适合学生自主探究,能够突出体现任务教学理论的具体落实。以下按照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单的制作、课堂上的执行三个步骤来加以论述。

1.学习任务的设计

任务教学的核心是“任务”,其首要一步即为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的科学恰当与否将对教学的顺利展开及最终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教师应在备课阶段精心设计。任务的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基本导向,即要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即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学生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就实现了教学目标。所设计的任务要兼具落地性和挑战性,以便保证其足够的“驱动力”,并具有一定的梯度性,便于学生思维活动的顺利开展。数量上,一般在四到六个之间,太少的话任务难免太“粗”,太多而过细的话又繁琐麻烦,都将对教学的具体执行造成不便。

现在基于上述来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学习任务。该节教学目标为: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其面、棱、顶点的含义,理解长方体长、宽、高的方式,掌握其基本特征;使学生在自主性探究过程中强化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认识,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和立体感。以此教学目标为导向并结合上段中所述原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节的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任务一: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有没有快速的方法数出来?其长宽高是如何定义的?写出以上概括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任务二:在完成任务一基础上,概括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并指出其与长方体的不同之处。

任务三: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形状为长方体的事物?又那些形状为正方体的事物?长方体的例子举出5种,正方体的例子举出3种。

任务四:利用老师提供的必要材料和工具(硬纸片、牙签、画笔、剪刀、直尺、胶带、胶水等)制作一个长宽高分别为7厘米、5厘米、3厘米的长方体与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

任务五:在完成以上任务的基础上,用笔在纸上分别画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不难看出,上述五个任务是紧扣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前两个任务是思考与问答类型的任务,重在基础知识,后三个任务以此是实例列举、模型制作与抽象作图三种不同形式,既是作为巩固和运用,又有拓展延伸之效,整体上五个任务由易到难,呈现出合理的梯度性,便于学生以此为线索开展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正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

2.学习任务单的制作

在任务教学中,学习任务单的作用十分重要,即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高效自主学习的有力推动器,教师在其上除了写明学习任务之外,一般还应设有“学习指南”与“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问”以及“对本次学习的感想”三个版块。前者主要的作用是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和建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有所遵依,从而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如果受任务是告诉学生“学什么”,学习指导则是告诉学生“怎么学”。困惑和感想版块是由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再填写的,填写的内容主要是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对本节教学的建议。设置这一版块的目的是使教师获得第一手的反馈信息,在对这些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更好地解疑答惑和查漏补缺,同时也可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依据。总之,精心制作任务学习单不仅是有必要的,而且对于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就本例而言,任务一和任务二是基础也是重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要求,笔者在学习任务单上给出的学习指导是:“依托于课本,充分利用老师提供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模型,通过观察、拆解、组合及对照等实践手段来探索问题的答案。”其余三个任务,任务五对多数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因而也配有提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静止在桌面上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实物,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看到的面是什么形状?作图时,根据作图的原理除了前面和后面之外,其他各个面应该画成什么形状?动笔绘画之前,可以先考虑清楚这几个问題。”这样就为学生提供较为具体的思维索引和探索起点,有助于其进一步发挥想象,突破难关。

困惑和感想版块的设置只要在任务学习单上流出一定空白供学生自由填写即可,要注意空白不要太大,一般数十字到一百字即可,这是为了促使学生以精练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想法,组织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深度思考的过程。而任务学习单设计到位后,打印若干份数,课上分发给各小组,检验学习效果时,任务学习单与任务四中制作的实物模型一并收回。

3.课堂上的具体执行

(1)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任务教学的有效执行有一个基本前提,那便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调动,这一目的的达成应在课堂导入环节实现,事实上,即使是传统的接受式教学,课堂导入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教师应给予应有的重视。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的具体特点灵活选取恰当的方式,总体原则是简单而实用。本例中课堂导入过程如下:

首先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A4纸,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多数学生不加思索的回答:“长方形。”教师:“那么现在来想象一下,如果这张纸很厚,厚到一本书的程度,那么它应该算是什么形状呢?”此问一出,少部分学生仍回答“长方形”,也有个人回答“叠加的长方形”的,多数学生则陷入沉思,他们觉得“长方形”这一答案似是而非,但又说不出所以然来。教师:“说是‘叠加的长方形倒也形象,其实,我们稍加思索便可知道,书本这样的形状,它与长方形有一定联系,但不再是长方形,而是一种占有一定空间的立体图形‘长方体。相信大家都能想到,生活中是有很多这类立体图形的,它们很常见也很重要,有自身固有的特征。那么,大家有没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认识长方体还有正方体呢?”由于有以前长方形等知识的铺垫,学生普遍有信心探索这种新接触的立体图形,这样就较好地引出课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2)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揭示课题后,即按照“组间通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分组原则将学生合理分组,制定组长(课前已形成分组计划,课上只是宣布),然后下发每个小组一张张的任务学习单。为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可适当引入竞争奖励机制,即根据完成任务的质量与所需的时间进行综合排名,第一名将获得“最优小组”称号,组内每个成员可获得一件小奖品,本例中奖品为魔方玩具。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一小组的进展和动态,确保组内每一个成员都能切实参与进探索过程中,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为示公平起见,教师可在开展学习前指明每个小组都可充分借助的力量,有问题随时提出,老师不会直接给予解答,但可指导如何去解决问题。教师在切实关注学生进展的基础上,根据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及整体课堂进度安排,适时宣布任务结束,收取学习单,根据各小组的学习成果及学习单上反映的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环节安排,如让小组之间讨论解决问题并交流学习经验、教师重点讲解进而巩固练习等,从而查漏补缺,直到使每个小组都完全实现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阐述了小学高段实施任务教学的可行性及意义,而后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节为例,对任务教学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较为细致地探讨。事实上,作为一种符合新课标理念的重要教学方式,任务教学的有效实施当然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课题,一线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极地探索和思考,只有如此,才能使任务教学理论不断发挥更大的教育功效。

参考文献:

[1]陈华.浅析小学数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法[J].学园,2012(22):166.

[2]魏红峰.小学数学预习任务设计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1):85-87.

[3]严育洪.小学数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心理基础和情感力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8):61-63.

作者简介:周明(1981—),男,汉族,本科,任教南京市夫子庙小学,秦淮区数学学科带头人。关注学生课堂主动学习,课堂风趣幽默,智慧共享。研究方向:教育实践。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任务教学任务驱动应用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引导三段式在中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