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靖江王府造园特征研究

2019-11-19 09:39来燕妮赵芳陈秋彤覃子浏
绿色科技 2019年15期

来燕妮 赵芳 陈秋彤 覃子浏

摘要:指出了明时期靖江王府营造于独秀峰前,作为岭南最后一个全盛时期的皇家园林,将等级规格严明的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相融合,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现令虽大部分已毁坏,但遗址和周边山水环境尚存。在实地考察、整理和分析了摩崖石刻、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靖江王府营造与自然山水同体共生,讲求体味自然、天人合一的造园特征。

关键词:靖江王府;园林营造;自然山水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5-0021-03

1引言

“觀风问俗,采访名胜,郡人咸称独秀峰之奇,甲于桂林”。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群山环列,为万山之尊。这里山环水绕,景色明媚,自南朝刘宋时期,文学家颜延之开辟独秀峰西南麓读书岩,桂林城便坐落于独秀峰前,楼阁参差,林海茫茫,乃桂林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之地,历代王朝的文人墨客为之留下了大量诗词文赋。如今对王府园林如何与自然山水相融合的研究较少,仅有部分王府园林特点总结和根据文献记载大致复原的懋德堂布局图等。在多次实地调研和文献典籍查阅的基础上,对靖江王府园林进行梳理整合,从遗址现场、古人撰写的诗文和绘制的界画中探析当时园林的营造手法,以此品味昔日王府园林的风采神韵,从而启发当代园林设计。

2靖江王府历史沿革

从洪武五年至顺治九年,靖江王府历时280年,是明代延续时间最长的藩王府。洪武三年,诏建诸王府,下令从次年开始次第营建;靖江王府选址于独秀峰前。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孙作为第一任靖江王朱守谦就藩桂林,仅三年以后,就因犯事被召京师训诫,终贬为庶人,随后王府第二次大修,王府的主体建筑都建于洪武时期,在以后两百余年的时间里,未有受灾被毁和大规模重建的记载,推测这些建筑的主体结构一直使用到了明末。这一次修建,由中央派官员进行督造,保留了一些原有的建置,但对于宫殿和诸衙门,则是“俱重起造”,而非普通的修缮。

明初至正德年间,靖江王府基本遵循了不设台榭游玩之处的祖训,未见大型的建筑营建活动。明中期,国运昌盛,从正德初年第九代靖江王即位以后,王府开始兴建大量的园林建筑。到了万历年间,限制王府奢华的祖训日渐松弛,独秀峰上及周围的园林达到鼎盛,并有多幅诗篇印证。第十代靖江王在王宫西侧修建了“懋德堂”作为读书休息的重要场所。对王宫西侧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造。亭台楼阁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建设原来的对称方正型的院子进行了曲线式的改造。明末时期,独秀峰北月牙池和北门之间成为王府举行礼忏演剧活动场所,独秀峰上的玄武阁、观音堂、三官庙、山神祠都是礼神场所。不幸的是,在南明永历四年,孔有德攻人桂林,占领靖江王府。顺治九年,农民军攻克桂林,王府毁于战火。

3靖江王府园林特点

3.1彰显王权,轴线布局

古往今来,小到平民百姓择地立舍大到王权富贵的城阙宫室。建造伊始,相地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从而达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洪武三年秋七月……辛卯……诏建诸王府。工部尚书张允言:“诸王宫城宜各因其国择地。请秦用陕西台治,晋用太原新城,燕用元旧内殿,楚用武昌灵竹寺基,齐用青州益都县治,潭用潭州玄妙观基,靖江用独秀峰前。”上可其奏,命以明年次等营之选址独秀峰前,一则独秀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位于桂林城中心且东临漓江凸岸免于洪涝,四周山峰如叠彩山、伏波山、七星山、象鼻山、老人山等藩屏环列形成五行之势。因山势易守难攻便于防御,峰林平原交通便利;二则独秀峰海拔216m,相对高度66m,东西长120m,南北宽50m。青黛色绝壁孤峰形象堪比王者之风。三则在元代即为顺帝的潜邸,王府修建此处有取而代之之意。

靖江王府依照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以独秀峰至象鼻山为轴线,中轴对称式布局,分为宫殿区和后花园。宫殿区位于独秀峰南侧,背靠独秀峰,建筑群形成明显的中轴线,整体气势恢宏,符合皇家规制。后花园位于宫殿区南侧,恰好利用原有山体,布置得极为巧妙,先有山脚下的懋德堂、宝善堂等,再到山上清樾亭、喜阳亭馆等,各类园林建筑在绿树掩映下错落有致,层层而上,各类山林美景尽收眼底。

3.2巧于因借。别有洞天

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在靖江王府园林中,“借”有以下4种。

(1)借独秀峰、月牙泉,一山一水见千山万水,从而象征王权至上;以一山一水权衡王府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比例。建筑占王府面积居多,独秀峰的峻拔打破了立体空间的平衡,但因占地面积较小而恰当实现了自然景观与建筑景观之间的对应,体现了王府的设计美感。

(2)借泉眼之势,因地制宜。据记载王府内无护城河水系,且桂林城中漓江、桃花江距王府又数里。王府并无引入江水,而是在独秀峰东北侧,沿泉眼开凿月牙池。明后期王府兴建小桥流水是否引用月牙泉还尚未考证。

(3)借独秀峰自然山体,开山造室,琼楼玉宇。明朝初期,因诸王宫室不得有离宫别殿及台榭游玩去处,靖江王族只能流连于独秀峰,根据现有的岩洞稍加修葺形成游玩去处。例如:第五代靖江王朱佐敬,开辟独秀西岩洞(现独秀峰太平岩所在地)。根据《独秀西岩洞记》记载,朱佐敬在西岩洞前砌筑宝塔,洞内塑哪吒,岩上设玄帝、雷主天师,岩洞东侧刻观音普庵像,释道合一,求永镇兹藩。直至明朝中期,随之对太祖训松懈,第十代靖江王朱邦芋,在王宫西侧营造懋德堂,用来读书休憩。根据潘恩《懋德堂记》可得知:懋德堂门有崇正、惠迪、屡正,桥有通津,轩有临碧、漱玉、钟秀,楼有漾云,厅有居敬,堂之后为清虚所,堂外为园、书屋、亭台。除此之外,朱邦苧开辟年久失修的西洞,因在开复时掘得一枚太平通宝,故将此在命名为太平岩,修筑玄帝一尊、侍从铜像六尊。直至靖江王府第十一、十二代靖江王期间,王府花园飞楼舞阁,自成一处盛景。根据万历年间《靖江府图》,可知:独秀峰上下亭台楼阁众多,亭有清樾、喜阳、拱秀、望江,台有凌虚,馆有中和,室有延生,轩有可心。独秀峰上门有:拥翠门、平矗门、拱辰门、朝天门、山顶有玄武阁、观音堂、三官庙;山腰处有灵官庙、山神祠等。到明朝后期,经济衰退,靖江王府除了主体建筑,次要屋舍修缮不济均已废坏。靖江王族在王府花园的活动主要在独秀峰北月牙池和北门之间和独秀峰上玄武阁、观音堂、三官庙等的祭祀活动,祈求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