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评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019-11-19 09:17周善太周鹏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评课教学目标小学语文

周善太 周鹏

【摘要】小学语文评课是一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小学语文评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评课准备不足,针对性不强;重视教师“教”,轻视学生“学”;重视师生感性表现,忽视师生理性发展;重工具性目标达成,轻人文性目标实现;评课易走极端,容易出现偏颇;重教学技巧评价,忽视教学内容点评。

【关键词】评课 小学语文 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评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课准备不足,针对性不强

有些评课者认为,评课是评别人的课,自己去评课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应付了事而已。于是许多评课者去评课前,没有做好评课计划,不了解授课教师,也不了解班级学生特点,更不了解所讲授的内容,因此难以把握授课者的教学意图、思路。到了课堂只是应付性地听听课,对授课者讲的内容没有深入的认识,也不能提出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难有独到的见解。匆匆听完一节课,纯粹浪费时间,没有任何评课效果,对己对人意义不大。另外听课过程中不认真对待,具体表现为听课迟到,授课者已经讲了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才推门而入,不但影响授课者授课,而且影响其他评课者听课,同时还会转移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还表现为听课时不认真听课,玩手机或与其他评课者讨论问题,甚至听着听着课睡着了,这是对授课教师,对全体学生的不尊重。另一个重要表现则是听课时,只注重全过程,而忽略细节。评课前没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导致评课时效率不高。

2.重视教师“教”,轻视学生“学”

评课者在进行评课时,总是看重教师的教学,看教师是否教的多,讲的多,导的多,动的多,演的多,评课者认为,教师教学精彩,那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然而,现实情况是教师教的多,讲的多,导的多,动的多,演的多,那么,学生就会学的少,尤其是独立的学、思考的学、探究的学、欣赏的学。真正精彩的课,是展现学生风采,而不是展现教师风采。因此评课者评课时只看重教师教学而忽视学生学习,这是错误的。

3.重视师生感性表现,忽视师生理性发展

有的评课者进行评课时,总是着眼于教学方法能否使学生情绪高涨,这也是不正确的。感性多,理性少;形象多,逻辑少的语文教学方法,使得语文阅读和教学缺乏深度。如果语文教学中缺乏逻辑理性精神,教师只会盲目的动情,用感情替代逻辑,用笑声替代思考就不可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也不可能造就优秀公民。评课教师评课时,只看重课堂气氛,而不深层次地挖掘语文课堂教学中蕴含的规律或忽视语文教学中的逻辑,也是不正确的。

4.重工具性目标达成,轻人文性目标实现

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有的评课者评课时,没把握住语文的重点,认为语文和其他学科一样,把前两个教学目标看的更重要,因此评课时,也只关心授课者是否教会了学生生字生词,是否教会了学生运用语文方法和技巧。而语文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学生通过閱读一片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情感、情趣和情操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最终,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发生转变。特别是对小学生,他们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个部分,并能从中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和事物各部分的相互联系。这时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正确掌握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评课者进行评课时,应该更加注重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

5.评课易走极端,容易出现偏颇

有些教师评课时,容易出现“走极端”的问题。一是“老好人”式评课。评课时,极力夸赞授课者优点,不说授课者缺点,在这样的情况下,评价就变成了“无理论的经验建议”,变成了空中楼阁。二是抨击式评课。这与前面所讲的评课方式相反,评课时,严厉批评授课者,不赞同授课者任何观点,尤其对年轻教师、新教师讲课评的一无是处,结果让讲课教师失去讲课兴趣甚至对讲课产生恐惧。易走极端问题,不但没有任何评课效果,甚至会产生反面影响,因此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6.重教学技巧评价,忽视教学内容点评

只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技巧,而轻视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剖析,也是常出现的问题。如在某次讲课比赛中,一位教师讲了《母鸡》一课,设计板书如下:

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讨厌: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

不讨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由此可见,母爱是伟大的。

讲完这节课,评课老师直接指出问题。评课者认为这节课上的不完整。最后的感悟不仅仅是母爱而且还应该有教会学生用客观的角度去对待同一事物。这就说明,语文教师对语文课文的内容把握不全面不深刻,而恰巧评课老师给指出了这一问题,由此可见,评课者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也是十分重要的。

7.形式化、随意化现象存在,实效性不足

评课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调研活动,一般学校领导都会定期的、不定期的推门进行听课评课。而有的时候领导事务繁忙,只能临时抽时间听课,由于时间匆促,课前不做好评课计划,听课时也往往不够专心,受学校其他方面的事情干扰,这样就会影响评课效果。另外,有些领导并不是语文专业的,这样听课时就不能抓住语文精髓,不能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这样的听课没有指导性,没有总结性,也没有理论性,评课只是走走形式。

由于缺乏相应的严格评课制度,有时为了应付检查任务,导致参加评课的人特别随意。有的时候没课的老师不想去评课,就让其他老师代替自己,快到检查评课笔记的时候,就随意抄袭,敷衍了事。评课老师很随意,制度很缺乏,这就导致听评课不正规、实效性不强。

二、解决策略

1.理解评课功能,积极做好评课准备

评课之前,评课者应该对授课者所讲内容及其评课班级的学生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好评课计划,做到有备而战。评课者应该充分了解授课内容,在熟悉授课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该提前设计一个预案,进而确定自己评课的重点。评课的研究课题范围很广泛,评课者只有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授课者,才能确定自己要关注的课题的重点。假如这节课让“我”讲,我会怎样讲,“我”的关注点在哪里,这节课最容易碰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讲解重难点内容,用什么方法讲解重难点内容,所以,只有对学生学情有了大致了解,才能正确评判授课者是否把握好了教学尺度。听课过程中应该认真对待,尊重授课者。听课时,评课者应提前进入教室,把自己当作学生认真听课,听课过程中不做其他与听课无关的事情。听课时认真做好笔录,既要观察教学的整个各个环节,也要注意课堂细节。总之,听课过程对于最后的评课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2.把握教学实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评课时,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方面,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状态中去,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学习、思考学习、探究学习、欣赏学习。真正的教学目的就是看学生学的怎么样。真正评课的标准也是看学生学的如何。

3.评课要处理好感性和理性的关系

评课者评课时应处理好感性和理性的关系。语文教学中,如果感性、形象多,理性、逻辑少,那么语文课就很空洞,不能培养出优秀的公民;如果理性、逻辑多,感性、形象少,那么语文课就不会生动有趣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课者评课时应该注重这两对关系,在客观的角度,运用语文教学理论及其事实对课堂进行评价。

4.注重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目标的统一

(1)教学内容与课文课程目标相结合

简单的说就是“课程的语文”语文课程之所以是语文课程,是因为课程与教学内容受目标规限、指引,是因为教学内容指向课程目标、旨在达成课程目标,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评课者评课时,就要注意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与课程目标一致。

(2)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

即语文教学内容在符合课程目标的基础上,也符合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授课者注重“实践性知识”。评课者评课时就要注意授课者是否有效完成了语文的课程目标。

5.关注教学内容,提升评课质量

(1)想要教的內容和教的内容一致

语文教师在想教什么与实际教什么之间,普遍的存在隔阂、矛盾乃至对立、冲突。如有的教师讲课时,主观上想教学生“如何感受和鉴赏抒情散文”,但实际在教的东西却是列出某篇散文写了什么景,浸透作者情感的“景”被当成似乎人人能见着的客观之物,这些问题,授课教师自己是不会发现的,这就需要评课者认真把握好语文课堂教学,对授课内容进行深刻的点评。

(2)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教师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学,最终也落实到学生学,教与学虽然不是单纯的传递关系,但两者趋向一致,教师的教与学生所留驻的经验具有明显的关联性,这对一节好课无疑是最基本要求,但在过去的评课过程中,这几乎完全被忽略了。我们的评教应该把教师“想教什么”“实际在教什么”与学生“实际在学什么”勾连起来。这样的评课才能深刻、有效。

6.加强评课管理,制定完善评课制度

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评课工作,加强评课管理。在学校中多开展评课活动,把评课切实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制定相应的评课机制,加强对评课者的管理。

不管是教研人员、学校领导、任课教师,他们都可能成为评课的主体,为了保证评课的质量,需要不断加强人员评课培训。让他们懂得评课的基本程序、评课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在进行深入研究,把握评课的规律,提升评课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红日.学校层面的听评课应重在议课[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09).

[2]周杰.直面课堂情境:评课的应该追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5).

[3]彭亚青,周振军,张君维.中小学评课:问题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01).

[4]汪海.关于教研员评课几个问题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2,(05).

[5]熊岚.中小学评课:问题反思与策略构建[J].教育探究,2010,(01).

[6]陈大伟.走向有效的观课议课[J].人民教育,2007,(23).

[7]冯青林.论评课的困境与突围[J].基础教育,2008,(04).

猜你喜欢
评课教学目标小学语文
评课如何做到“高、新、深”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高中函数的概念》教后反思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