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经验,开展计算教学

2019-11-19 07:57范丽燕
新课程·小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经验活动

范丽燕

摘 要: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标在具体目标中多次提到学习过程中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性。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结构性呈现资源有助于加速思维的碰撞,培养合情推理有助于知识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活动;经验;计算教学

基于活动经验的计算教学,既要关注循“理”入“法”,以“理”驭“法”,更要关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即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情推理、自主歸纳、质疑反思等学习活动积累自我成长经验,实现数学思维生长。通过分析教材可以发现“小数乘整数”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整数、除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基础上的一节计算教学课。教材通过本节课架构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1)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

那么如何基于活动经验开展计算教学,让机械的计算变得灵动又有温度呢?

一、深度把握教材

笔者尝试将两个问题整合在学习单上,第一个问题在问题驱动下师生共同探究一位小数乘整数的结构,第二个问题则调用第一个问题探究的结构开展独立自主探究两位小数乘整数的活动。

活动一:你能想办法求出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活动二:针对第二个问题你能先写下你的方法,小组交流各自的办法。

在两个探究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让学生尝试设计其他小数乘整数的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主动的权利,通过交换解题促进思维的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

0.25×4=    1.356×6=   0.346×6=  1.2×16

通过挖掘与整合将两个问题呈交互式螺旋前进,让学生的学习由单一转向丰富立体。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节奏变快,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教学变得灵动又有深度。

二、充分挖掘资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如何实现“已经会”到“不仅会”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学生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对学生学习单的搜集和整理中,教师发现了许多可以有效利用的资源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展示一:

通过下列转化,让学生一目了然,初步建立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

0.8元=8角  8×3=24角 24角=2.4元

师: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生:把小数转化成整数。

展示二:

0.8×3=0.8+0.8+0.8=2.4元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和刚才的有没有相似之处呢?

生:都是转化,刚才是转化成整数现在转化成加法计算。

师:看来转化真是一个好办法!原来以前的知识也能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

展示三:

师:比较2和3这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用加法,一个是口算,一个是竖式计算。

师:虽然意义相同,但是竖式的形式又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想一想小数乘整数能不能写成竖式的样子呢?

展示四:

师:这个8可以看作8角,也可以看作8个十分之一,8个十分之一乘3等于24个十分之一就是2.4。

通过对学生生成性资源的结构呈现,让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有效地沟通了之前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使学生在完整的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发散思维,让小数乘法的学习逐渐升温。

三、发展推理能力

在经历了两个问题的逐步剖析和解决使学生对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乘整数的竖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在设计其他小数乘整数的习题时让学生不自觉的思考:其他小数乘整数也都是这样算吗?在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后迅速提出猜想“根据上面的计算过程,你猜想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将学生的注意力由算理转向算法,“乘数是一位小数,积也是一位小数”为算法的抽象积累感性经验。

类似的结构解决完第二个问题后启发他们将0.8×3和2.35×3的过程进行比较,进一步感知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相乘,乘数是两位小数积也是两位小数,从而为算法的抽象奠定良好的基础。“乘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这个猜测自然而然出来了。通过两个例题的特殊算式和学生设计的习题实验以及课后练习的计算器验证,发现猜测是合理的。这一活动既突出了小数乘整数的关键之处,又体现了合情推理的思考过程。

基于活动开展计算教学让儿童的研究者和探索者的身份充分得到体现,在这一进程中师生共同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充分调用已有经验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架构知识的完整体系,发现计算教学的奥秘。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经验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