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促脑瘫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

2019-11-19 07:57吴茵茵
新课程·小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康复训练

吴茵茵

摘 要:生活自理能力是个体独立生存的基础。脑瘫儿童因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身体姿势异常、运动功能障碍、运动自控制能力差,影响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多种研究表明,脑瘫儿童患有的运动功能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与其动作发展、个体认知、心理、社交等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从脑瘫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意义和原则出发,分析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将能力培养和康复整合在一起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方式方法,列举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例证,以提高脑瘫儿童的生理机能,培养脑瘫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脑瘫儿童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瘫儿童;生活自理;康复训练;能力培养

一、脑瘫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意义和原则

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脑瘫儿童由于脑不同区域功能损伤,导致智力发展不平衡、身体姿势异常、运动功能障碍、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连最普通的自理都存在较多的问题。

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是个体自立的起点与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前提,能为脑瘫儿童今后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将会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探索研究脑瘫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四大原则。

一是能力培养尽“早”原则:生活自理的问题要早发现、早干预、早培养,争取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二是训练“泛”主题原则: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主题要广泛,因为脑瘫儿童生活自理问题不是单一存在,而是多重问题并存,训练应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个问题为重点,同时解决其他多个问题。如为增强脑瘫儿童下肢肌力做单腿跪训练的同时还可以做手指精细动作的训练,串珠子、叠积木等。

三是训练周期“长”原则: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并不是一时三刻就会收获成功,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应是长时期的,甚至是终生的。如下肢肌力弱、水平移动有障碍的脑瘫儿童,需要长期进行患侧肢体肌力的训练,做用患侧肢体支撑的单腿跪等训练。

四是训练之急“需”原则:脑部不同区域功能的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的姿势异常及运动功能障碍存在差异,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要建立在对脑瘫儿童深入了解、定期评估的基础上,要实事求是地按评估结果、按实际需求,针对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如不能自主进食的脑瘫儿童急需解决的是上肢内旋和外展的能力、手抓握和控制餐具的能力及上肢抬起至中线的能力。

二、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家长意识淡薄,干涉过多

儿童是幸福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之亦然,所以父母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被替代的。但是在现实中一大部分家长康复意识淡薄,不重视家庭在康复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树立让脑瘫儿童生活自理的意识,日常生活中也不给予生活自理的机会,更不会或极少主动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贴近孩子生活、学习活动的训练来强化学校康复训练内容。特别是当脑瘫儿童在自理过程中出现慢一拍、不能达成目标或造成损坏等现象,他们便过多干涉,甚至是更多地代劳包办,剥夺了孩子的练习机会。

(二)孩子缺少自信,破罐破摔

群体性特征和个体差异制约着脑瘫儿童,中枢神经障碍导致的姿势异常、运动障碍、运动自控制力差同样起着制约着作用,实现缺陷补偿潜能开发、能力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整个发育期,甚至是终身学习。当下的行走不便、不能自己如厕、不会自己扣衣服扣子、不会自己用勺子筷子将食物送到嘴里……与正常的孩子进行比较,与其他障碍的孩子进行比较,与康复成效明显的孩子进行比较,一部分脑瘫儿童产生自卑,内心缺少自信,认为康复无期,将希望一棍子打死,甚至会破罐破摔。

(三)教师急于求成,缺少耐心

脑瘫儿童是康复训练的主体,训练应以其现有能力为起点,遵循“小步子多循环”和“厘米推进”的原则,满足其个性化康复需求。但是一部分康复训练师被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不能摆正自己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位置,使脑瘫儿童康复主体的地位不能体现;不会弹性设计训练活动,拔苗助长,使训练过程、方法、技能不能很好地融合;不以脑瘫儿童发展为根本,从个体现有水平出发,使“评估—训练—再评估”的程序不能正常进展,负面效应(对身体产生伤害、挫折、情绪失控等)、新的障碍不斷出现。

也有一部分康复训练师不注重训练的多元化,不会灵活选择设计训练活动,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机械地重复着单一目标的训练。如:让脑瘫儿童手扶梯背架做单腿跪训练,教师只是会在后侧保护他、辅助他,帮助他交替左、右腿,进行单腿跪训练十分钟、二十分钟,甚至整课时,简单重复的活动缺少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还有一部分康复训练师缺少耐心,不能让自己放慢脚步陪着“蜗牛”去散步,不会“信手拈来”地充分利用生活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提供全方位的自然的专业的支持,以补偿缺陷,改善脑瘫儿童身心障碍状况。

综上所述,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想提升脑瘫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更比蜀道难”。探索研究脑瘫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是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家庭生活幸福的基石,更是个体人生幸福的根本保证。我们应该研究通过什么方式攻克难关,提升脑瘫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其适应社会以及终身学习与发展创造最基本的条件。

三、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有效方式方法

虽然对脑瘫儿童生活自理的要求只停留在最低层,即在生活上进行简单自理,具备简单的自我照顾能力。但是仅仅只是通过常规的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他们还是不能具备理想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还需要家庭、学校、机构采用更多的康复手段进行康复干预,创设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条件,达到提升自理能力的目的。其中作业康复在脑瘫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中最常运用。

(一)作业康复

脑瘫儿童的作业康复(OT)是较为常用的康复手段,是根据个体功能障碍情况,从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以恢复独立生活能力为目的的康复疗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是作业康复的重心,以训练前、训练后的能力评定为依据,帮助脑瘫儿童早日获得正常生活能力。

1.饮食自理训练

自己用手、汤匙、筷子等进食及自行饮水都是饮食自理。提升饮食自理能力需加强上肢主动伸展、手眼协调、抓握及放开、手口协调、咬切、合唇、吞咽、咀嚼等动作,手指协调和灵活、前臂旋前和旋后等能力的训练。

2.衣着自理训练

自己穿脱上衣、裤子、袜子、鞋子等都是衣着自理。提升衣着自理能力,首先需进行坐位平衡能力和上肢的双手协调、抓握和拉取时拇指伸展和外展的能力,然后训练从侧卧转到仰卧,最后才训练坐位到站位的基本体位转换等能力。

3.清洁自理训练

洗手、洗脸、刷牙、梳头、淋浴和盆浴等都属于清洁自理的范畴。需加强训练中线对位,手于中线位放平,肘屈伸手至脸的活动,一手固定的同时另一手过中线并活动腕关节,肩关节屈曲、伸展,坐位平衡,上肢活动,手眼协调,进出洗浴区等能力。

4.如厕自理训练

扶扶手下蹲坐便盆上、直接坐便盆上、从坐在便盆上起立和控制大小便等都是自我如厕时所需要具备的能力。需加强训练站位平衡、头控制、手抓握和放开、髋关节活动、膝屈伸、下肢负重、站位与蹲位的体位和重心转移、控制大小便及自我清洁等能力。

作业康复可以帮助脑瘫儿童掌握必需的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是脑瘫儿童与社会连接的纽带。

(二)其他疗法

虽然作业康复中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是最为重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手段,但并不是唯一。最常用的还有运动治疗、精细动作训练和引导式教育等。

1.运动治疗

在腦瘫儿童的康复训练中运动治疗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广泛而行之有效的是Bobath疗法,常用的还有Vojta法、Temple Fay法、运动再学习法等。运动治疗是借助器具或徒手操作对脑瘫儿童进行功能训练,实施治疗,训练步行,控制头部,控制坐位姿势等,并运用神经运动治疗技术抑制异常反射活动,纠正异常姿势,促进正常运动功能产生、发展,使四肢及躯干得到主动或被动训练,恢复、改善、重建脑瘫儿童运动功能,尽可能使其正常化,最终达到提高生活活动能力的目的。

2.精细动作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手巧”也会反作用于“心灵”,“心灵则手巧”,手是智慧的前哨,是认识事物特征的重要器官。精细动作能力也就是儿童指尖的能力,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精细动作训练就是对手和手指的探索,是解决人类指间细小问题的根本,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是不可或缺的。手部的力量、灵活性、稳定性,手部的精细动作健康发展,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更是脑瘫儿童能进行简单生活自理的重要保障。精细动作借助于手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协助下完成特定任务,可以促使脑瘫儿童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及彼此间的联系,促进其知觉完整性与具体思维的发展,并且为脑瘫儿童以后吃饭时抓握筷子、穿脱衣裤时拉拉链、如厕后提裤子、刷牙时握牙刷、使用生活自理工具等行为打下基础。

3.引导式教育

1945年,匈牙利的Peto创立了引导式教育。引导式教育强调脑瘫儿童的康复是个体的行为和能力变化的过程,每一个脑瘫儿童都具有和正常儿童一样的学习、发展的潜力。由于运动功能障碍,常常限制脑瘫儿童参与与年龄相适应的活动,所以引导教育则是以适应环境和日常生活为基础,强调脑瘫儿童要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在教育和治疗中由引导员担任各种专业角色,将教学和训练的内容编成程序,融合功能锻炼在教育中,引导和鼓励脑瘫儿童主动参与训练活动,进行多途径多手段的综合训练。生活中的每一刻都要学习和康复,精心安排日常生活中每一日的活动程序,按照正常的活动方法、技能和程序操作每日流程,让学生在自然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全方位的学习训练,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学会发挥自己身体的最大潜能去适应、控制身边的环境,学会独立生活的技能和技巧,肯定自我,达到生活自理,并获得精神生活的享受。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脑瘫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不会一蹴而就,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我们要根据脑瘫儿童训练前和训练后的能力评定,根据脑瘫儿童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生活自理的培养目标和康复训练,创造机会满足脑瘫儿童的正当需求,给予他们所急需,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掌握必需的生活技能,提升他们生活自理能力。我们要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提高脑瘫儿童生活质量,使脑瘫儿童形成良好个性、健康人格,促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陈云英.智力落后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刚,王彤.临床作业疗法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编辑 李 争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日间康复训练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