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料·手把肉传统变前卫

2019-11-19 12:04
餐饮世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苏尼特手把奶制品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蒙料·手把肉把地道的蒙古族美食,原汁原味地带到北京。物以稀为贵,很多菜品,如铁板奶酪、烤奶豆腐等因为北京罕见所以让人向往。

蒙料,草原上的“树”

蒙料与众不同之处,是用一棵“树”来表达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包房墙面与顶面用牛皮铺筑,整体使用纹理清晰的木制,与造型独特的钢体融合,贯穿餐厅是一棵茂盛的大树。树下最大的两个厅苍狼和白鹿厅可贯通使用,同时容纳30多人用餐。为什么餐厅里会用一棵树?草原风急、土壤浅薄,却扎扎实实长出一棵浓荫大树。它是蒙料的精神,不惧疾风,不畏土薄,不负光华,不负雨露,点滴灌溉都可坚韧挺立。

冷水起锅的蒙料一八手把肉和用羊骨头为容器的“爆炒羊头肉”

“蒙料一八手把肉”虽然作法简单,却考验食材的精良度。蒙料精选肥瘦相间的八月羊八段排,一把盐,一根葱,冷水起锅。地道的内蒙红食,上桌时小锅下面还放着加热包,以便吃饭全程肉肉都是热乎乎的。蒙料的羊肉选自锡林郭勒盟草场的苏尼特羔羊,不仅吃着没有那种恼人的膻味,吃进肚里也不会觉得浑身燥热上火。用一整个羊头骨盛着上桌的“爆炒羊头肉”,会让人瞬间感受到来自草原部落的豪放与热情。

石头烤肉,追溯到成吉思汗时代的美味

“石头烤肉”在成吉思汗时代就是一道美味了。相传,成吉思汗在一次围猎宿营时,看到士兵们架在篝火上的肉被熏得焦黑,他忽然灵机一动,取一个士兵的铁盔放到篝火上,拔出腰刀,把黄羊肉片切成薄片,贴在“锅”上烤成外焦里嫩的肉片,然后食用。士兵们如法炮制,果然醇香味美。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据说征战结束后,人们沿用和改进这一烤肉的做法,将其演化成了蒙古人招待贵宾和自家享用的“石头烤肉”。

做“石头烤肉”首先要准备直径约8到10厘米的圆形鹅卵石。在做“石头烤肉”之前把石头洗净,扔进炉子里烤上半个小时,等石头被烤得通红之后取出。石头烤肉是在最下面放蔬菜,然后一层肉、一层石头……鲜嫩的羊肉碰到滚烫的石头时会发出“咝咝”的声音,烤肉的香味立即飘向四周。在特制的密闭闷罐里,让肉自身的水分和油把自己焖熟。蒙料的系列有石头烤带皮羊肉、石头烤羊尾尖、烤牛窝骨、烤牛舌、部落石头烤肉等。其中部落石头烤肉颇有仪式感,用羊肚做盛石头和肉的容器进行烹制。上桌后,店员会帮忙划开羊肚,取出石头和肉。大块的羊肉铺满一盘,外焦里嫩。作为“容器”的羊肚拿去后厨切成条,又是一道美味的下酒菜。内蒙人最爱的是石頭烤羊尾尖,这在北京是很为少见的。这种石头烧烤的做法,相当于让蒸、压、煮、烤几乎同时进行。这样做出来的羊尾尖,用筷子一托(den)就脱骨,不干不柴也不油腻,汁水均匀分布在肉肉的各个部位。配了料汁,可以蘸着吃。羊肉用的是苏尼特羊肉,苏尼特羊肉肉质紧实,且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

花样百出的奶制品

蒙古族讲究红白食。由于蔬菜少,除了吃肉(红食),必备的维生素都是从白食(奶制品)中摄取。蒙古族一日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如:酸奶干、奶豆腐、奶皮子、奶油、稀奶油、奶油渣、酪酥、奶粉等十余种,可以在正餐上食用,也是老幼皆宜的零食。奶制品一向被视为上乘珍品,如有来客,首先要献上,若是小孩来,还要将奶皮子或奶油涂抹其脑门,以示美好的祝福。

铁板奶酪看起来像金灿灿的豆腐块,咬开的一刹间奶香漫溢口中;蒙古奶皮芝麻菜的吃法讲究,得把橙子、奶皮连同芝麻菜一起放入口中咀嚼。奶皮被酸甜清爽的橙子肉浸润,搭配芝麻菜的清苦,香气萦绕,毫无违和感;香稠的鲜奶羹里面加了酥脆的手工小块馒头和特色炒米,醇厚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另外,爵克拌炒米、蒙古奶茶、蒙古熟酸奶都可圈可点。

让人爱不释口的烤物

蒙料有很多内蒙风味的烤串和各种酒,烤串放在小炉子上,全程保持温热。“烤杏干”和“烤奶豆腐”在北京其它店很少见。奶豆腐里放了蜂蜜,奶香在口中伴随着甜蜜慢慢融化开来,给人带来微妙的幸福感。“只撒盐的羊肉串”是按照蒙古当地的穿串法,必须是4块瘦,配搭3块肥。调料就只有盐,好羊肉不怕盐的检验,这样才能吃出羊肉最原始的鲜味。

猜你喜欢
苏尼特手把奶制品
基于调谐质量阻尼器的摩托车手把减振研究
现代红木家具鉴赏
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奶制品消费行为分析
饮食减少奶制品危害骨骼健康
手把件鉴赏购买指南
苏尼特羊肉
未来10年内中国对奶制品需求或激增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