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炸货承载着文化记忆

2019-11-19 12:04
餐饮世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油饼丸子麻花

吴宗祜在《老北京的粥铺与炸货屋子》中写道:同治、光绪以来,北京的早点铺一直分做两个路子:一个是“粥铺”,一个是“炸货屋子”,它们都有各自的一套经营方式。粥铺从一大清早起来就是专门卖粥。粥铺所卖的粥,是以有黏性的粳米熬的,叫做“粳米粥”。粥铺的早点,即以粳米粥泡麻花为主。把刚出锅炸得酥脆的麻花,掰碎在碗里,然后用粘呼呼稀溜溜的热粥盛上一浇,就着麻花扑鼻的香味,特别引人食欲。粥铺卖粥之外,炸货、烙货都有。炸货以麻花为大宗,也有“焦圈”、“薄脆”和“糖饼”等,但那时不炸油饼。(“油饼”最早是专供做工的上工前用以代替早饭的方便食物,为的是它用油一炸,又咸又香,吃起来可口,连饭带菜都有了,所以油饼大多是一斤一个,炸油饼是另外一种行业。)烙货是马蹄烧饼,又叫做“瘪皮”;也有芝麻酱烧饼,吊炉烧饼等,花样种类不多。……“炸货屋子”是经营炸货、烙货的批发铺子。虽然门口也兼卖些个零售,但主要是以供应走街串巷的早点批发为主。每个炸货屋子,都有很多副背筐或挑子,有专门下街敲梆子卖“烧饼麻花”的,就住在铺子里边。早上走街串巷卖早点,就吆喝着“烧饼麻花油炸鬼”,一声声地敲着梆子,从一大清早卖到十点多钟就差不多了;下午三、四点钟再上街卖上一阵子,五点多钟就收挑完事了。他们是趸“炸货屋子”的货卖,灯油火耗、房钱一切都另付,伙食自理。因为是下街,花样就得带得齐全。所以炸货有:麻花、焦圈、糖泡、脆麻花、排叉、小油饼、糖饼、炸糕(分烫面的、黄米面的两种)、油条、糖耳朵、蜜麻花等一、二十样;烙货有芝麻酱烧饼、吊炉烧饼、马蹄烧饼、驴蹄烧饼、缸炉烧饼、牛舌头饼、墩饽饽、糖火烧、煎饼、黄米面火烧、澄沙馅火烧、片火烧等十来种。北京的东西南北城,分布着不少这样的“炸货屋子”,供应着人民生活中的早点需要。

不少炸货在食客经久食用之后,形成了特有的饮食搭配。比如焦圈配烧饼,焦圈的油增加了烧饼香味,二者相得益彰;焦圈配豆汁儿,豆汁儿不那么酸涩了,焦圈也不那么油腻了;油炸桧儿(油条)一般配火烧,使火烧口味更细腻酥香;薄脆可以卷煎饼;排叉可以做素馅饺子;炸三角还可以专门做“三角馅饺子”,这是京城很有特色和讲究的吃法。

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北京人家里过年还要备炸貨,炸丸子、炸带鱼、炸花生米、炸藕盒、炸排叉、炸麻花……不一而足,这些炸货方便美味,可以随时端上来招待拜年的亲朋好友,很受欢迎。当时,在我们这些小孩子的心里,家里支起油锅成批炸东西,那就是快过年了。而今,炸货依旧是北京人的心头爱。

炸松肉

香酥软嫩的松肉是用牛肉馅,土豆泥再加一些“咯吱”做成的,松肉一般的吃法就是炸出来直接吃。“咯吱”是一种绿豆面做出来的豆制品,两面金黄的一大张,厚约一公分左右,很多种吃法,但是一般吃法是切成小块儿热油炸了或者煎了蘸糖、蒜汁吃,做炸松肉的“咯吱”是原味的,口感特别软滑鲜美,带豆香味。

糖耳朵

糖耳朵由于形状看起来像耳朵,所以取名糖耳朵。糖耳朵是比较洋气的名字,其实它就是蜜麻花。

焦圈儿

焦圈儿又被称为“小油鬼”,色泽深黄,形如手镯,焦香酥脆,风味独特。别看这焦圈儿非常普通,人家可是从清宫御膳房传出来的食品呢!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着焦圈儿吃,喝豆汁儿也必吃焦圈儿。

炸咯吱

炸咯吱分为软炸和脆炸。吃在嘴里,又酥又脆,“咯吱咯吱”作响,这可能就是“炸咯吱”名字的来源吧,一般人们管它叫“咯吱盒”或“铬炸饴”。

排叉

炸排又是老北京特色美食。简单易做的节年小食,家人下酒之用再合适不过了。除了初嚼时的脆感之外,留下的还有满口的酥香。

奶油炸糕

奶油炸糕历史悠久,它是由元朝蒙族人的饮食习惯沿袭下来的,吃时需滚上白糖。做为北京小吃中为数不多的乳制品,其色泽金黄、形状饱满,外焦里嫩,制作很是精细,独吃或与其他甜食及热牛奶搭配都别具滋味,有爱吃甜的还可以撒些绵白糖。奶油炸糕好吃是因为有两点特别吸引人,一个是口感暄腾,另一个是奶香浓郁。口感的暄腾来源于和面,做奶油炸糕一定是烫面,烫面就是和面时候的水温高,能够使面更稀,这样吃着才更暄腾,所以一般是在和面时往面粉里兑水,大锅烧开水,然后倒面粉,用棍子搅和,再揉入备好的蛋液。而口味中的奶香,一方面是因为放了奶油、香草粉和白糖水,另一方面跟炸制时使用的油有关系,奶油炸糕的油一定不能重口味,像豆油、芝麻油这样的就绝不能用,否则会影响奶油的香味。

炸糕

炸糕是用江米面或黄米面制作的一种食品。它呈扁圆状,内里以豆沙、白糖等为馅儿,放入油锅内炸熟后,外皮焦黄酥脆,内瓤甜润,香甜的豆馅更使食者大过馋瘾。这是老北京最常见的小吃品种。

炸素丸子

素丸子在北京城里的不少食品店或饭馆里都有卖。确切来讲,老北京流传多年的平民食品素丸子,应称作“炸素丸子”或“老北京萝卜素丸子”。时间长了,大概是由于这种素丸子在北京城里己享誉多年,再加上做法和用料基本相同,大有在北京城里“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之势,所以老百姓干脆直呼其“素丸子”。在老北京的冬天,正是吃素丸子的好季节。对店家还是每个家庭做素丸子来讲,一则原料好买,最重要的是,天冷了守着热油锅炸素丸子似乎有取暖的快意。

干炸丸子

满汉全席中有一道菜,叫烧碟攒盘,属下酒菜。经典组合是干炸丸子、炸鹿尾和炸佛手三样,配合四个不同口味的味碟,分别是黄酱、蒜、香料调的老虎酱味碟,椒盐味碟、蒜汁、木须卤。一碟一个口味,气势逼人。烧碟攒盘中,干炸丸子是绝对的主角,蘸不同的味碟,有不同的滋味。咬一口咔嚓脆响,坐在对面的人能听到才算合格,而到嘴里滚烫酥嫩,空气感恰到好处,更不会有刻意的弹牙。配一口宫廷玫瑰露,软滑香甜的酒液裹着香酥的丸子,满口余香。

开口笑

因它在制作时添加了泡打粉经过油炸后周身开裂如同咧嘴笑,所以得名开口笑。

油饼

油饼和油条一样是老北京的风味,老天津叫果头,老北京人一般把它当作早点。老北京人吃油饼时会就着豆浆吃。油饼的制作方法和油条一样,只不过是做得形状不一样。先把面抻成元饼状,要在上边弄几个洞,再涂上食用油,就可以放入锅中炸了。油饼外酥里嫩,油而不腻,有些人当作早餐食用,配上豆汁更加美味。

糖油饼

作为老北京早点里特有的小吃之一,一碗豆浆加俩糖油饼是50年前老北京早点摊上的标配,是独属于80年代前的重要记忆。当年遍布大街小巷的炸糖油饼早点摊儿,热情的吆喝声,现炸现吃的糖油饼、油条,美味的豆浆。折起来比脸还大的油饼一定要用桌上给备的油纸拿着啃,糖饼躺在普通白色瓷盘里好像深藏功与名,其貌不扬却随时准备甩你一脸惊艳,咬下去,糖饼外面好生松脆,加上外层红糖经炸制后的焦香,麻酱也有一层,却一点不甜腻。

油条

油条,是一种古老的中式面食,是长条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松脆有韧劲,中国传统的早点之一。《宋史》记载,宋朝时,秦桧迫害岳飞,民间通过炸制一种类似油条的面制食品(油炸桧)来表达愤怒。类似的油炸面食,其起源远远早于宋朝,可追溯到唐以前,具体时期不得考证。

炸薄脆

薄脆、薄脆,顾名思义就是又薄又脆。炸薄脆以前曾是清宫中的御膳食品。《北京琐闻录》中记载,清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微服私访到圆明園,路过西直门广通寺,对忆禄居的薄脆大加赞赏,后传旨进奉,薄脆更是闻名遐迩了。老北京有“西直门外有三贵:火绒金糕大薄脆”的俗语。

油煎灌肠

名字上煎灌肠比炸灌肠更加贴切,因为不是油锅里炸出来的,是饼铛上煎出来的。大饼铛一般都是摘歪(斜)着放火上,底下积油,下入生灌肠,锅中间煎,煎好了码在上部,顺便控控油,吃的时候一定蘸咸蒜汁儿。灌肠是淀粉制品,用猪大肠中炼出的油炸制,所以正宗的炸灌肠闻起来有一股猪大肠的特殊味道。

炸香椿鱼儿

炸香椿鱼儿这个菜其实没有鱼,之所以叫香椿鱼儿,大概是因为一撮撮一条条,裹着面衣炸后看起来像鱼。外焦脆、里软嫩、味鲜香的炸香椿鱼儿,是北京人春天必吃的炸物之一。

炸知了猴

知了的吃法有很多种,可以爆炒,可以炖,但老北京偏爱炸着吃。

炸春卷

春卷是中国传统节日食品,一种油炸食物。春卷历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据古书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记载:“在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清代的《燕京岁时记》也有:“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可见春日做春饼,食春饼的民俗风情由来已久。现在有关春卷的谚语很多,如“一卷不成春”,“隆盛堂的春卷一一里外不是人”等等。春的意思在这里就是春天,有迎春喜庆之吉兆。

炸藕盒

炸藕盒是肉馅加入调料后,一定要沿着同一个方向搅打出劲儿,在最后炸的时候才不易脱落。而且,也能保证肉馅口感充满弹性。藕片可以切成单独的两片也可以切成一端连着的一端开口的片;肉馅用的猪肉最好是肥瘦三七开的,这样的做出来口感更好。

炸花椒芽儿

炸花椒芽儿是各类芽菜中最经典的吃法之一。开春后,用花椒叶可以做棒子面菜窝头或贴饼子,但最好吃的还是裹上白面糊油炸。炸好的花椒芽儿,一面焦,一面软,那口感比吃炖肉还香呢。

炸小黄花鱼

炸小黄鱼,北京人家家都会做,外面酥脆可口,里面鱼肉鲜嫩,越嚼越香。

炸花生米

炸花生米,大概没有比它更家常的小菜了吧?北京人喝酒必配花生米。其实,这炸花生米是很需要技巧的,火大了容易糊,想要炸得焦香酥脆必须掌握好火候儿。炸完撒上细盐。

炸元宵

北京人在元宵节这天不仅吃煮元宵,还要吃炸元宵。刚炸好的元宵金黄酥脆,爱吃甜的人还得再撒上一些白糖,这样吃起来更加香甜。

炸馒头片儿、窝头片儿

您别小瞧了这蘸着吃的臭豆腐,它也是有讲究的。老北京人爱吃臭豆腐,在臭豆腐上浇上香油辣椒油,再撒上点儿京葱白末。把它抹在热腾腾的炸馒头片儿上。而且这窝头片和馒头片啊,一定要炸成两面金黄酥脆,这样抹上臭豆腐才好吃。

炸咯吱盒

炸咯吱盒是一种比老北京城还老的北京特色小吃。传说京杭大运河通航后,大批京东百姓操起漕运营生。船工们从山东带回酥脆的煎饼,日久受潮,煎饼变皮软,入口不爽。有心的人将煎饼卷成卷切成段下油炸,食之更香更脆,久不变质。

炸年糕

把年糕炸到两面金黄,就算好了。放到盘里,撒上白糖,咬上一口,热乎乎的还有点烫嘴。

卤炸豆腐

卤炸豆腐是一道老北京有名的清真小吃。豆腐嫩滑,汤汁鲜美深受百姓喜欢。自“豆腐”传到北京,那吃法就越来越多,并得到了南北结合口味提升,经数百年的演变,形成了北京自己的特色。南来的豆腐,经北京回汉民族的改良,豆腐在北京便成了,既名贵又大众化的美食,上到御膳房把它摆到皇帝的餐桌,下至市井老百姓家中的美味。尤其到了明代的中晚期,京城的“六必居”开张以后,调味品更加丰富,又出现了“卤炸豆腐”这一小吃,经过不断改良传至今日。

炸布袋

炸布袋又叫炸荷包,是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名点,五十年代北京经常有炸荷包的早点供应。目前已很少供应。炸荷包,鸡蛋清无油腻感,油饼清香。

炸羊尾

炸羊尾是北京清真风味的一道甜菜,名为“羊尾”,实际是选用上等质量的红小豆熬煮,经过去皮、洗沙等数道工序,制成豆沙馅,再挂匀蛋清糊后油炸而成。此菜始创于清朝末年,原本是用羊尾作馅炸成的,因其油腻且有难吃的膻味,不大受人欢迎,后来厨师将羊尾馅换成了豆沙馅,其形状和颜色都保持原来的样子,则深受欢迎,因此还叫炸羊尾。

炸三角

炸三角是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名点之一,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表面焦脆而不硬,味道清香鲜美。以前北京的大街小巷经常听到“油炸的,三角哇,虾米韭菜馅的”吆喝声。馅分荤素两种。清《帝京岁时记胜》中写:“正月荐新品物,则青韭卤馅包,油煎肉三焦”。

炸肉火烧

说到炸肉火烧,就不得不提一下这道名叫“一品烧饼”的宫廷小吃,它是当年皇帝赐给当朝一品官员的点心,而这炸肉火烧则是一品烧饼的民间版本。油是用素油,皮坯是半发酵面团,而馅料则是牛肉和黄酱的搭配。下锅炸制后,外酥内软,汁多味美,牛肉馅非常滑嫩。

蒸而炸

老北京的“蒸而炸”是用素食一一“西葫芦、小香菜、胡椒面儿、醋、蒜”,用黄酱拌馅,再撒上点儿熟芝麻,包成饺子型。卖“蒸而炸”的小贩先在家蒸好后,卖时现炸加热。炸的时候油位要高,半煎半炸,炸出来表面布满珍珠状的小泡,表明这“蒸而炸”非常酥。郭德纲曾在相声中提及蒸而炸。

猜你喜欢
油饼丸子麻花
义卖麻花有感
卖油饼
爷爷的麻花
我不做“丸子球”
丸子西施
小猪木木“买”油饼
永远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