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建构路径探

2019-11-19 05:17析杜君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政治素养政治教学信息化

析杜君

摘   要: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地创新,这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还能实现思想政治课堂的建构,并对学生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打造高效思想政治课堂有重要意义。文章在介绍建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思想政治课堂建构现状,并探究了信息化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建构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信息化;政治教学;课堂建构;政治素养

作者简介:杜君,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政治教学。(广东  惠州  516000)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3-0115-02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逐步推进,积极探索高中政治课堂建构的有效路径,既符合新时期优秀人才培养的需要,又能深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由此可见,探究这一论题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建构意义

1. 培养高中生思想政治素养。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一般是被动接受、机械化地记忆思想政治知识点,这可能会制约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探索信息化视域下政治课堂建构路径,意味着思想政治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并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以此满足学生在思想政治知识学习方面的需要。因此,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同时,思想政治素养也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如果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设备获知时事新闻,并积极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这对学生全面发展、爱国热情培养有积极影响。

2. 锻炼教师教学能力。思想政治课堂建构工作落实于实践,要求思想政治教师与时俱进地创新其教学法,并在正确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教学能力,以此弥补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教师应借助交流平台互相分享教学经验,并互相借鉴,以此提高自身教学科研能力,继而强化教研团体综合素质。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学课堂融合的有效路径,既能丰富教师教学经验,又能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最终取得政治课堂建构的良好效果。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建构现状

1. 课堂建构意识淡薄。高中政治教师践行新课改理念的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导致所开展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建构工作低效推进。究其原因,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沿袭陈旧的教学理念,制订的教学计划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

2. 课堂建构模式单一。为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思想政治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授思想政治知识,并按照多年累积的教学经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技术低效运用,并且高中生被动接受思想政治知识,不仅会错失高中生政治素养培养的最佳时机,还会为课堂建构模式实践增加阻力。

3. 课堂建构路径局限。素质教育改革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建构工作刻不容缓。即便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仍然存在思想政治教材脱节、思想政治素养片面培养、思想政治课堂低效打造等课堂建构路径局限问题。长此以往,思想政治课堂建构作用将逐渐弱化,这对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深化有不利影响。

4. 课堂建构评价片面。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建构评价较为片面,现有课堂建构评价内容单一,并且评价方式未能与时俱进地创新。这会对思想政治教与学的效果、学生全面进步产生消极作用。有些教师设计思想政治课堂建构评价目标时,往往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并且在教学目标、教学进度、课堂提问等环节存在绝对化倾向,这无疑会降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效率。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建构有效路径

1. 参照课程标准。渗透信息化理念于高中政治教学,意味着传统教学方式应与时俱进地创新,这既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又能规范思想政治教学行为,推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参照课程标准细化政治教学目标,并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如讲解“神奇的货币”单元知识点时,教师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1年版)》来构建知识架构。在明确政治课程标准后,教师结合现实生活阐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的核心内涵。为加深学生学习印象,教师组织“正确对待金钱”探究活动,促使高中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并坚持理性消费原则,进而帮助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2. 强化课堂建构意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应强化课堂建构意识,学会运用最新教学理念来调整教学行为,并有序组织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思想政治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全方面、多角度理解思想政治知识点,这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以取得思想政治课堂建构的良好效果。

3. 创新课堂建构方法。为提高课堂建构效率,取得课堂建构的良好效果,教师应结合信息时代发展需要探索思想政治课堂建构方法。具体来说,如果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能有效运用,既能丰富教学资源,也能增强课堂活力,同时还能为政治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鉴于多媒体设备具有资料储备量丰富、互动性强、直观可见等特点,所以思想政治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走进文化生活”知识点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多样文化持尊重态度,并赋予学生文化传播者角色,这对优秀文化创新式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政治课堂建构的过程,即学生思想政治思维空间拓展、思想政治素养强化的过程,同时能够丰富师生思想政治教与学体验。

4. 改进课堂建构评价策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运用课堂建构评价策略,即运用多元化评价标准审查政治教与学效果,从而获知思想政治课堂建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课堂建构评价活动,结合学生评价结果、组间评价结果、教师评价结果得出客观结论。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适当改进思想政治信息化教学方案,以此优化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点学习的热情。

为了评价学生参与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并动态观察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内容的情绪变化情况,教师可利用Excel表格或者Word文档记录学生主动提问及主动回答的次数,据此掌握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堂建构模式的接受程度。评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深度,即客观掌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能动性,评价内容应具体包括学习计划制订、实施情况、自主学习水平、组间表现等。此外,评价学生参与政治的程度,即学生学习完知识后是否会将其应用于实践,据此掌握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从中能够看出,课堂建构评价的结果间接反映了政治教学水平与学生学习能力,这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深化、思想政治课堂建构模式的大范围推广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促进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优化。在掌握思想政治课程建构现状的基础上,教师应通过参照课程标准、强化课堂建构意识、创新课堂建构方法、改进课堂建构评价策略来深化政治教学改革。这对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打造高效思想政治课堂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漆瑞珍.信息化时代高中政治教学课堂重构路径探析[J].学周刊,2019,(21).

[2] 王素瑛.核心素养引领 重构政治课堂——以“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教学实践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3).

[3] 李振秋.思想政治课堂中师生话语权的失衡现象与理性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5,(21).

[4] 于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逃课”归因与课堂秩序重构——基于北京市部分高校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6).

责任编辑 杨淼

猜你喜欢
政治素养政治教学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加强高校党建 提升教师政治素养
简论高中政治素养的核心内涵及其培养路径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辅导员必须提升政治素养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