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加持,自主向上

2019-11-20 02:33
汽车之友 2019年21期
关键词:长城汽车燃料布局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经说过,2030年以前,长城汽车将坚定不移地走全方位技术路线。虽然这几年通过品牌细分,产品更迭,长城汽车在SUV领域的领头羊地位一直未变,但光靠此前的积累是很难持续发展的。魏总的观点也说明他为长城的持久发展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就是科技至上,最近几年,长城在他的带领下迎来的技术爆棚期,已经布局了发动机,DCT变速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氢燃料等诸多前沿技术领域,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纵观长城汽车的历史,三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不少起落,也赶上了汽车行业井喷的黄金时期,拿来主义的时代一去不返,当企业达到一定体量时,自身的核心技术就成为了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这一点不仅仅是在汽车行业,像华为、格力、福耀等各行业的领军企业,无一不把技术发展作为企业生存之道。

在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有天生的优势和劣势,更了解市场和消费者,产品更新速度更快,但与合资品牌相比,品牌影响力和技术水平一直是掣肘发展的短板。而长城经过最近十年,在技术研发上的布局和投入,已经成为国内自主品牌先锋和榜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长城汽车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还没有到真正开花结果的时候,但从目前的市场表现看,已经尝到了技术领先的甜头,而长城势必也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此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汽车之友杂志拜访长城汽车研发部门,深入了解了他们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绩和未来发展的规划,见证了长城汽车科技加持,自主向上的发展之路。

过度投入,有效研发,行业领先

专访Interview 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主任 李书利

AF:长城汽车起步于1984年,可以说经历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到如今的规模,在研发层面的不断创新和取得的成果在长城汽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李书利:研发技术和科技创新是中国汽车品牌发展的基础驱动力和生命力,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家企业能走多远。长城汽车在技术研发上坚持“过度投入”,注重有效研发,追求行业领先,为持续的自主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得益于多年来对技术的持续深耕所取得的累累硕果,长城汽车才能从最初的一个乡镇企业发展为如今的年销过百万辆的跨国车企。

35年发展历程中,从简单的汽车改装厂发展成为国内皮卡行业的领军者,再到全球知名的SUV制造商,长城汽车比很多企业都提前意识到自主核心技术的重要意义。立足实践需求和前瞻布局,长城汽车一路建立了完备的研发体系,整车研发和制造外,还布局了核心零部件领域。目前,长城汽车已拥有国际一流的研发设备和体系,具备了SUV、轿车、皮卡三大品类,以及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配套能力。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长城汽车确立了“智能化、网联化、清洁化、共享化”的“新四化”理念。“新四化”技术引擎推动长城汽车一直走在行业前列。

AF:為何长城要走全球化研发布局的道路,目前我们在哪些国家成立的研发中心?分别担负的职责是什么?

李书利:长城汽车先后在日本、美国、德国、印度、奥地利和韩国设立了海外研发中心,构建以保定总部为核心,涵盖欧洲、亚洲、北美的布局,全球化研发布局进一步完善。其中国内研发中心主要为保定和上海,二者是规模较大、研产融模式发展的综合研发中心。国外主要包括美国研发中心(洛杉矶):自动驾驶及传统技术模块工程开发;德国研发中心(慕尼黑):新能源(燃料电池)项目研发;日本研发中心(横滨):整车造型及内外饰设计;印度研发中心(班加罗尔):新能源控制器及自动驾驶软件开发;奥地利研发中心(考廷布伦市):新能源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器开发;韩国研发中心(京畿道):新能源(前沿电池材料)项目研发。

AF:长城汽车以SUV起家,也立志成为全球SUV的领军者,那么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我们在技术上的优势有哪些方面?

李书利:长城汽车耕耘SUV领域多年,旗下哈弗品牌和WEY品牌产品均有着清晰的市场定位和消费群体,在市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经过多年积累,研发和制造技术能力日益成熟,长城汽车已经完全具备了更高级别SUV的研发制造能力,在新能源和智能驾驶领域也不断进行升级创新。

具体而言,长城汽车目前在“新四化”领域的持续深耕已积累了雄厚技术优势。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长城汽车已同步开展EV、HEV、PHEV三种技术架构的车型开发以及FCV的策划。刚过去不久的法兰克福车展上,WEY品牌展示了全新升级后的Pi4平台,可以兼顾不同级别车型开发,提供5+3种驾驶模式、超级动力、能量回收等多项功能,创造更好的驾驶体验和良好的通过性。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认为汽车“清洁化”还包括提高现有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让它更高效、更清洁,如长城汽车旗下蜂巢易创开发的包括4N20发动机、9DCT变速器和6001系列电驱动总成在内的“I纪元”新一代动力总成技术。

在智能网联化方面,长城汽车自2009年已开始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2017年,长城汽车发布i-Polot“智慧领航”规划,计划到2020年,量产车超过L3级别的自动驾驶水平。2018年,长城汽车与中国移动、华为联合开发的基于5G的自动远程驾驶技术在长城汽车徐水试验场通过测试。同年长城汽车“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开放运营。未来,长城汽车还将围绕市场和用户需求进一步深耕技术研发,全方位发力研发能力、人才培养和软硬件投入,以技术助力产品、服务和品牌。

AF:长城的新能源战略从何时开始布局,相比于國内其他品牌的发展,我们计划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和超越,您认为未来新能源技术上续航里程,充电,安全等哪些方面是发展的重心?

李书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长城汽车研发已达10年之久,投入超100亿元。技术领域布局上,长城汽车正在同步进行三个方向的研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已经拥有技术领先的升级Pi4平台,动力电池方面,长城集团控股旗下蜂巢能源发布了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叠时代”系列动力电池产品,并面向全球首发了无钴材料和四元材料电芯产品;纯电动专属ME平台产品涵盖AOO到AO级轿车、SUV以及商用车;首辆基于专属平台的燃料电池车型计划于2020年进行展示,计划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推出首支燃料电池车队。安全、续航里程等方面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未来新能源技术布局应该是顺应清洁化趋势,基于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多元化产品技术路线。

AF:去年长城收购了全球领先加氢站——德国H2M加氢站运营商5%的股权,对于长城汽车在氢燃料领域的发展有伺意义?未来在此领域长城的布局是什么?

李书利:在氢燃料领域,长城汽车要做的主要有三项技术:燃料电池堆,气泵和储氢罐。在我们的规划中,长城汽车未来不只是制造氢燃料汽车,而是要打造专业的氢燃料动力系统,成为氢燃料动力系统供应商。因为氢燃料是能源结构的问题,不仅是解决汽车的问题,更是解决能源的问题。我们认为氢燃料更适合商用车,像卡车、商务车、客车、城市运营公交这样的车,而且只有批量生产,才能降低成本。大型氢燃料乘用车会比同级别的电动车更有优势,经过技术成熟和产业链的完善,成本的优势会逐步体现。而小型车不适合氢燃料的动力。

猜你喜欢
长城汽车燃料布局
罗罗将对用于UltraFan的100%可持续燃料进行测试
长城汽车半年报发布 营收超400亿元
长城汽车净利润暴跌
新四化加全球化 长城汽车领衔“破冰”开创中国品牌新航道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If We Burne d All the Fossil Fuel in the World
医疗布局决定未来
朝鲜称已完成8000根乏燃料棒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