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理念下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2019-11-20 05:43安俊健张光彦王鹏
教学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新工科

安俊健 张光彦 王鹏

[摘要]“新工科”建设主要体现在新的工程教育理念、新的学科专业结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分类发展体系5个方面,作为传统工科专业,轻化工程专业在以上5个方面的发展均存在较大差距。轻化工程所培养的人才还不能满足“新工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其毕业生在专业素质、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工具、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意识及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与“新工科”的要求相差较大。根据“新工科”理念,对轻化工程人才培养的理念进行了更新,主要包括以成果作为导向的培养理念、面向工程的培养目标、全面的素质结构及基于“顶层设计”的培养方式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轻化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的改革,具体包括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结构、培养模式、培养质量及人才培养发展的更新。在“新工科”理念下探索轻化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多困难,但只有从“新工科”理念中不断汲取营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轻化工程;培养目标;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9)05-0074-080引言

近年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随着学科交叉融合的加速,新兴学科不断出现,催生产业重大变革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其中,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移动和云计算、网络空间等新兴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对人们的思想、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此,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及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并进一步提出了急需发展的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1,2]。为满足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的需求,发展“新工科”,培养复合型创新工程人才,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新工科”的内涵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1.1“新工科”的内涵

2017年,“新工科”的建设经历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及“北京指南”三个阶段,形成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同时也为高校的新工科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教育部将新工科的建设方向总结为“五个新”,即新的工程教育理念、新的学科专业结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分类发展体系[3-6],这也是“新工科”培养的特征。其中,新的工程教育理念是新工科建设的建设与发展的灵魂保障,是工程教育范式变革的指南。“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理念构筑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和持续改进。“新工科”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因此,新工科建设的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7]。“新工科”建设的核心任务即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满足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工程人才,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自学能力、较强工程设计和管理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2“新工科”理念下的人才培养的要求

“新工科”的核心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乃至引领未来工程发展需求的人才。不同的国家对未来工程人才的需求有所区别,但都强调不同领域知识的融合、自主学习能力、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国制造2025”要求未来从事制造业的人才应是复合型的人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工匠精神,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扎实的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能够迅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8-11]。可以看出,“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以下特点。

1) 需要复合型人才。新工科的特点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要全面合理,即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掌握和本专业相关的其它学科的基本知识,在不断学习过程中,完成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从而建立工程所需的完整的知识结构。另外,除了本专业所需的传统理科和工科的知识外,还需要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新工科”所培养的人才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在更广泛的专业交叉和融合中学习。

2) 需要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工具。现代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统陈旧的知识已经不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新工科”培养的人才必须追踪本行业乃至相关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必须学习研究相关领域在科学理论方面的最新发展成果,这样才能提出本行业的发展方向,引领工程的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此外,还需掌握最新的工具,如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最新的处理工具,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工业需求。

3) 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学生毕业后,必然要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并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4) 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全面的个人素质,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较高的智力水平、强健的身体素质、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合格的劳动能力。只有各方面均衡发展,才能适应新时代工程的人才需求。

5) 具备良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未来的工业发展进程中,各种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问题。这需要工程人才来分析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決方案。同时,还能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及整个产业的进步。

如何培养出满足“新工科”要求的人才是其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其中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途径,而对人才模式进行创新则是“新工科”建设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可概括为:新的培养理念、新的培养目标、新的素质结构和新的培养方式。新的培养理念主要是建立起成果导向(OBE)的培养理念[12];新的培养目标要实现从科学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变;新的素质结构包括知识、智能、品格、人文素养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素养。新的培养方式要求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必须着眼于顶层设计,实现工程教育系统各层次的融合,统筹规划人才培养任务的各层次和各要素,合理而高效地利用有效资源,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13-16]。只有在以上几个方面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出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工程技术人才。

2“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轻化工程”是传统的工科专业,其专业涵盖染整工程、皮革工程、制浆造纸及助剂等轻工领域的工业门类。所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从事轻工领域的工业生产、工艺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轻化工程”创办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轻工人才,为轻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在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可归纳如下。

2.1由于轻化工程专业自身特征所产生的人才培养问题由于轻化工程所涵盖的工业门类较多,而专业名称较为笼统,使得学生对该专业的具体内涵理解不到位;另外,由于“轻化工程”的专业宣传不到位,使得学生报考“轻化工程”的意愿不高,招生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所培养毕业生的整体质量。此外,在轻化工程专业就读的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也不高,图1为某高校轻化工程大四年级对本专业满意度调查,从中可以看出,约15%的学生对本专业不满意,4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感觉一般,45%的学生感觉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从该调查中可以看出,仍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轻化工程的认可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对本专业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很多学生在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后,错误地认为轻化工程属于传统工科专业,该专业所对应的一些工业门类(如造纸工业、皮革工业、染整工业等)是“夕阳产业”,因此对所学专业兴趣不高,学习上较为被动;(2)学生的就业观出现偏差,片面追求舒适的工作环境和高收入,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意愿较低(据不完全统计,轻化工程的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的相关工作的比例不超过70%),这导致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严重影响了轻化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

图1某高校轻化工程大四年级学生对本专业满意度调查

2.2所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和合理,难以适应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轻化工程的本科生培养体系中强调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对于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学习方面重视不够。具体体现就是大学一年级的人文社科方面的课程主要集中在时事政治和思想方面,这些人文社科方面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远远不够的,人文方面的课程还应包括文学、艺术、历史、管理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2.3所培养的学生不能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工具轻化工程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和本专业相交叉的一些学科在专业课程中没有完全体现。另外,某些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陈旧,课程知识的更新跟不上现代科技的发展,从而使得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不能迅速适应新岗位,还需进一步的培训。

2.4所培养的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及能力还有待提高轻化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还缺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方面的环节。现有的培养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还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的阶段。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手段及实践。

2.5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轻化工程的专业教师的工程背景不足,尤其青年教师缺乏工程经历和经验,增加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难度。另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方面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措施,还需进一步研究。

3“新工科”理念下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近年来,随着新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全球一体化和新经济进程的深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新工科”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而传统工业的轻化工程,则需深刻理解剖析“新工科”的培养理念,将其融合到轻化工程的人才培养理念之中。轻化工程具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可归纳如下。

3.1新的培养理念

轻化工程传统的培养理念是以学科作为导向的,主要遵循专业设置按照学科划分的原则。其专业知识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设计更倾向于满足学科的需求。而“新工科”则主张采用以成果作为导向(OBE)的培养理念。轻化工程则应适应“新工科”的需求,采用OBE的培养理念。OBE强调解决如下5个问题:(1)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这主要由培养目标决定,而培养目标则由轻工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来确定。(2)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这取决于专业的培养需求,而培养需求则需要结合新技术的发展和本行业的具体情况来制定。(3)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取得相应的学习成果?这取决于培养过程,培养过程必须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确保学习成果。(4)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这取决于对教学的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核心环节: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即教学评估(课堂、课外);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即考试与测验。(5)如何保证学生能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这取决于持续改进。在轻化工程的学生培养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逆向设计和持续改进,确保培养理念的应用和实施。

3.2新的培养目标

我国工程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从实践导向向科学导向的转变。这种转变弥补了实践导向的培养方式学科基础薄弱,后续发展动力不足,难以解决复杂、重大工程的科学问题方面上的不足。但是,一味地注重学术化而忽视工程所产生的弊病日益凸显。因此,“回归工程”已经成为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发展趨势。因此,新工科的培养目标要求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术导向转向需求导向。轻化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实现这种转变。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在应用过程中实现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所培养的人才进入企业后,不仅能够解决一般的工程问题,还能面向未来的工程问题,能够引领本行业的技术和发展方向。

3.3新的素质结构

新工科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在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实现对社会所需人才的全面培养。因此,新工科所培养的人才是全方位的,不仅涵盖对所需知识的培养,还包括个人的品质修养及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轻化工程在人才培养时,应满足人才全面培养的要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和持续改进的培养理念全面提升轻化工程的人才素养,以满足未来企业的发展需求。

3.4新的培养方式

新工科人才培养方式,是以“融合”作为顶层目标,通过顶层设计的理念,在工程教育系統中自上而下,逐步提高工程教育各个层次的融合[2]。轻化工程的人才培养也必须基于“顶层设计”的理念,实现人才培养系统各个层次的融合,统筹规划人才培养任务的各个层次和要素,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必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满足未来工程发展的需要。

4“新工科”理念下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变革培养“新工科”建设不仅仅是面对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其建设的理念将引起整个工科建设的革命性改革。尤其是其“五个新”的理念给出了传统工科专业建设发展的方向。同样,轻化工程也应根据“新工科”的培养理念,实施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轻化工程的人才培养改革为例,探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具体措施。

4.1树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起点和人才培养最终成果的检测标准。只有确定了培养目标,才能在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制定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并在学生大学毕业时以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对人才培养的效果进行评价。因此,培养目标的制定非常重要。轻化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应以学生未来的就业单位的需求为基础。随着产业升级和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乃至新产业不断出现,在轻工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制定轻化工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应重视这些新变化。因此,轻化工程的培养目标不应该是封闭和静止的,应体现这些新变化和新需求。首先,轻化工程所培养的人才的就业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轻工行业,其专业内涵应该进一步拓展。轻化工程的专业内涵除包括上述传统的轻工行业外,还应包括香精香料、化妆品、烟草薄片等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其次,轻化工程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全面扎实的知识结构。所培养的人才除了需掌握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计算机等基础学科的基础知识,化工、机械设计及轻工等工科基础知识也应掌握,还应对艺术、历史等人文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另外,轻化工程所培养的人才还要适应新产业革命的变化,能在未来新兴的相关产业中从事相应的生产和研究工作。所以,湖北工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工、轻工、高分子、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轻工行业工业生产流程的基本原理、工程设计方法等专门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可在轻工及相关行业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等,从事工程技术、质量控制、产品开发、商品检验、经济贸易、企业管理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2构筑人才培养的新结构

人才培养的结构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满足毕业要求的重要途径。湖北工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以“新工科”思想为指导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该课程体系是以“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为基础、以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为导向构建起来的。整个课程体系涵盖了文科、理科、工科和艺术等不同门类的学科,许多课程属于交叉学科。

课程具体包括两大类: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包括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教育必修课、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必修课、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创业类、绿色工业、体育、人文经济类)等;实践课程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短学期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等。理论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工程基础类知识、专业基础和必修知识、专业选修知识和其他通识等。需要指出的是,在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设置中,要进一步拓宽专业课程的范围,尤其是专业选修课程中可设置和轻工和相关行业有关的基础专业课程,具体包括香精香料、化妆品和烟草薄片等专业方向的基础课,这样可进一步拓展轻化工程的专业内涵,同时也为毕业生的就业进一步拓宽口径,从而提高学生报考和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此外,新工科强调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因此在课程体系中着重设置了一批学科交叉的课程,例如《添加剂合成原理》《制浆造纸环境保护》《添加剂生产设备及设计》《流变学基础》《中药化妆品学》《美容药物学》《香精香料化学》《生物质资源工程》等(湖北工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实践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等。实践课程是轻化工程人才培养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验主要是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实践能力,而短学期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属于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其中短学期实践主要是让学生在寒暑假期间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不同的学期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湖北工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短学期实践安排及学分分布具体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一年级以社会实践为主,其目的是让学生对社会进行充分的认识。学生可在寒暑假期间,对自己的家乡或自己所求学的城市等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方面,通过调查可进一步加强对自己周围的社会的了解,从而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此外,学生还可通过参与一些临时性的工作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二年级的短学期实践主要是以走进实验室和增强专业认识为主。进入二年级,学生可通过走进实验室,提高自身的动手实验的能力,还可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研究的认识,激发自身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通过走访一些和本专业相关的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增强对本专业的认识,提高对本专业的认可度,从而有利于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三年级的短学期实践以走进实验室和企业实践为主,其培养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实验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企业实践主要是让学生在学校的帮助下找到对口的企业,从事一些相关的临时性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对本专业的认识,增强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四年级的短学期实践主要是为毕业论文做准备,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创业创新实践主要让学生通过创业或科技创新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创业的方式多种多样,具体包括兼职打工、试办公司、试申请专利、试办著作权登记、试办商标申请、举办创意项目活动、创建电子商务网站、谋划书刊出版事宜等。通过创业实践,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例如自我认知和科学规划能力、胆识和魄力、团队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目标管理能力、谈判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学习能力等)。

4.3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在轻化工程的课程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自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因此,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湖北工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积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具体措施包括“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运用,以及“对分”课堂的探索和实践等,在课堂上着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积极思考和讨论。另外,注重在实践课程中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积极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提高实践课程的效果。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还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帮助学生理清思绪、战胜困难。

4.4追求人才培养的新质量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学生毕业后应达到哪些要求,这是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试金石。轻化工程所培养的人才最终是要进入企业或研究机构,为轻工行业的生产、管理和研究等进行服务。因此,学生在毕业后所达到的毕业要求必须满足工程的需要。湖北工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在制定学生毕业要求前,首先对相应的轻工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和座谈,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这些企业既包括传统的造纸、皮革、染整和助剂生产企业,还包括香精香料、化妆品、烟草薄片、日用化工等轻工企业。通过讨论发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尚的个人品质、扎实全面的知识基础和终身学习的态度、良好的外语水平、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较强的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研究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工程培养的特征对轻化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基于新工科的特征,着重构建学生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构建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的关键是课程体系的设置,通过对专业相关的不同学科进行广泛深入的学习,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最终实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专门设计自主学习环节,强化自学习惯的培养。例如:“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环节可让学生在上课前自主学习,上课时以学生讲解、教师提问和学生分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通过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上课前教师提问或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课,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未来的工业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毕业后必须能够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解决未来的工程问题。仅仅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是不够的,还需学生不断提高自学的能力,尤其对一些没有知识基础的新学科和新技术的学习,这种能力尤为重要。可通过设置一些新兴学科的选修课(如《中药化妆品学》等),由教师给出问题提纲,以学生自学为主,最终通过集中讨论和答辩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能力。(3)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后,还需进一步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一些学生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学习是学校内的任务,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将知识进行应用,不需要后续的学习。学校和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可通过布置一些和专业相关的专题,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充分分析文献,最终提供论文或解决方案。通过让学生不断地自主学习训练,逐渐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是一种常态,不管是在校内和校外,都应不断地学习和积累。

4.5谋划人才培养的新发展

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价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人才培养的评价应以轻化工程人才的毕业要求为指导,结合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课程的教学效果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标准,对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进行达成度分析,从而得到量化的评价结果。课程成绩的组成包括平时表现和期末成绩等。其中关键的是平时表现的评价要全面和客观,不应局限在点名等常规性记录,还应包括学生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情况。教学方法的成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人才评价的结果又会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二者相辅相成,最终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轻化工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以学生为中心。轻化工程的人才培养过程紧紧以学生为中心,从培养目标的制定到毕业要求的明确以及整个课程结构的完善都是为了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工业发展新形势需求的工程人才。通过对专业的宣传以及学生自己的资料收集,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和认可度,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湖北工業大学轻化工程系建立了专业导师的制度,安排本专业的教师担任学生的专业导师,从学习、生活等诸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这种制度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和交流,还大大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收效显著。(2)校企合作。作为传统的工科专业,轻化工程必须和相关的轻工企业密切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其培养的人才应面向企业和工程,能够解决重大的工程问题。为此,学校轻化工程系建立了企业导师制度,从相关企业及用人单位中聘请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人员作为轻化工程系学生的企业导师,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等提供指导和帮助。另外,还和一些轻工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学校为企业输出人才和技术支持,而企业则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支持和帮助。(3)注重实践和创新。在轻化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实践和创新。前面已经对轻化工程系的实践课程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实践课程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在整个课程教学和培养过程中,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注重对学生的全方位的培养。具体培养内容涵盖学生的品德、身体和心理素质、视野、知识和能力等。所培养的学生具备全方位的素质和能力,适应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能够为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5结束语

“新工科”建设的提出不过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却像一场革命风暴一样席卷了整个工科专业。这是工程教育的革命,更是工科人才培养的巨大变革。进行“新工科”建设不仅仅是面向新兴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的工科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工科专业必须有使命感和紧迫感,新工科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传统工科专业的发展和前景,因此进行“新工科”建设是轻化工程专业迫在眉睫的任务。同时,也应注意轻化工程在进行“新工科”建设方面不可能一帆风顺,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诸如如何构筑融合传统技术和新兴技术的专业课程、如何提升培养人才的非专业素质和如何培养出面向工程的合格人才,等等。“新工科”的理念为未来工程人才的培养指出了方向,只有深刻理解“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的内涵及特征,才能为轻化工程的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养分。将“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理念应用到轻化工程的人才培养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反向设计和持续改进,实现学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最终培养出具备全面素质的、能够适应新技术革命发展趋势的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0-26.

[2] 姜晓坤,朱泓,李志义.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2):17-24.

[3] 顾佩华.新工科与新范式:概念、框架和实施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1-13.

[4] 王斌,高江波,陈晨.面向“新工科”大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8(1):52-55.

[5] 徐晓飞,丁效华.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6): 6-10.

[6] 古天龙,魏银霞.以新工科理念推动地方高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8(2):32-35.

[7]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8] 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0-26.

[9] 张凤宝.新工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刍论——天津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7):8-12.

[10] 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2):26-35.

[11] 张安富,刘超.“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新工科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7(9):21-23+33.

[12] 申天恩.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引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核心问题分析[J].教学研究,2017,40(7):53-57.

[13] 朱永江.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探索[J].教学研究,2011,34(5):24-26+92.

[14] 蒋海云,温辉,金继承.创新型新工科人才培养大链的构建及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2018(3):103-110.

[15] 项聪.培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兼备的工程师—兼论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51-56.

[16] 赵军,申怡,夏建国.产教合作命运共同体导向的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7):75-78.

[责任编辑马晓宁]

On light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training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 Jun-jian,ZHANG Guang-yan,WANG Peng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Hubei  430068,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lects its "new features" in the new idea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new disciplinary structure,new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new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new system of classified development.As a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light chemical engineering has its disparities in the above fives aspects.Currently professionals trained by light chemical engineering major cannot meet the professionals dema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in that the graduates are weak in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knowledge structure,mastery of new knowledge and instrument,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autonomic and lifelong learning,ability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innovation.On the basis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cept,the 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 training views are updated,which include the talent training concept of OBE,engineering-centered training objective,comprehensive quality structure and the top-level-design-based training mode.On this basis,a comprehensive reform on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of light chemical engineering is implemented,in terms of the update of talent training concept, structure,mode,q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 training.Inevitably,the reform may encounter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in exploring talent training in light chem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Nevertheless,the talents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uld be tra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continuous innovation.

Keywords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light chemical engineering; training objective; training program

[收稿日期]2018-11-01[基金項目]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500496);2014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4CFB586)

[作者简介]安俊健(1979-),男,河北邢台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轻化工程及环境科学。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新工科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