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象

2019-11-21 10:01撰文松雪绘画化方
中华民居 2019年5期
关键词:紫禁城胡同园林

撰文松雪 绘画化方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游客的眼中也有一千座北京城。行走北京城,有人记住了她的金瓦红墙、『皇气』逼人,有人记住了她的大厦林立、繁华时尚,也有人记住了她的寻常巷陌、胡同悠长……新城与老城辉映,高楼与古巷毗邻,这便是北京城独特的魅力。千年风云依旧,古城屡换容颜。所有的故事都化作一缕清风,在远山、宝塔、拱桥和回廊间穿梭,划拨着游客的心。

化方

当代诗人、词人、书画家,被誉为“诗词书画怪才”。作为“文人画”先锋代表人物,他的书画作品清新淡雅、文人气质浓郁,意境深远、禅意十足。他曾在泰安美术馆举办“泰山之巅”书画作品个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禅意水墨”水墨画作品个展,在北京798 艺术区、美国旧金山湾区举办“禅意中国”书画作品个展。个人曾获第52 届亚细亚美术协会大奖。

我于北京,不过是个过客,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过,来去匆匆间,北京的美倒早已在我心间留下深刻的印象,犹如一轮明月挂在记忆的窗前,皎洁闪亮。

初印象:雪映紫禁城

北京的大气、磅礴、雄伟,都源自紫禁城。从元代开始,北京就已经作为中国的首都存在,至今已有超过八百年的历史。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之后,就开始营建紫禁城。天上群星之首是紫微星即北极星,俗称“帝星”。于是,相对应地,人间帝王居住的宫城被称为“紫禁城”。其中的“紫”便是指紫微星,代指皇帝。

紫禁城和中国古代所有的宫殿建筑一样,是对称式布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前朝“三大殿”,位于中轴线上,其他的文华殿、武英殿等则依次分布在中轴线两侧。故宫很大,宫阙重重,门庭森森。但其实,紫禁城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威严。相反,满院花木丛生、飞鸟欢鸣倒是给这大宫城增添了不少生活气息。尤其是在冬日里,若是遇上一场雪,故宫将变得更加惊艳无比、韵味无穷。

我与紫禁城相遇,正是在一个下着初雪的冬日里。大雪如棉花糖般地落在太和殿顶上,掩盖了瓦上斑驳的岁月;落在瑞兽“狮子”“仙鹤”身上,忽然给它们增添了一丝人间的烟火气。最有趣的是,当殿前云龙石陛上被覆上一层雪白,几条龙便真像是在白白的云朵里腾空飞舞。

我踏着初雪在紫禁城里行走,迎面的寒风中还夹杂着淡淡的幽香,不禁令人浮想联翩。转过朱红的宫墙,目光瞬间被眼前的景色所惊艳:一片明黄的琉璃瓦在太阳的光照下闪着耀眼的光辉,就连覆在上面的那层薄薄的积雪也被映照得鲜艳照人。等到日薄西山,冬日里的暖阳给白雪皑皑的紫禁城都染上了一层胭脂红色。此时,殿顶上的鸱吻、脊兽和漫天晚霞交相辉映,犹若童话世界。

半潭秋水一房山

山水怡情,林木养性。明清时期的皇帝们都在北京大肆兴建皇家园林。现在我们看到的圆明园(遗址)、颐和园、北海公园等,都是当初的皇家园林。

与南方园林的秀丽温婉不同,皇家园林更多讲究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尊贵与霸气。如圆明园里“九州清晏”景区实则象征的正是大清中国版图。景区东面的“福海”象征着东海,西北角的“紫碧山房”象征着昆仑山,九岛环列象征着华夏九州。九是最大的阳数,又与“久”谐音,因而成为中国人喜爱的数字。曾几何时,许多大型的皇家宴会都在这里举行。此可谓“上合天数,下合人愿”。

北京的皇家园林,在造园手法上也多借鉴了南方园林。比如,颐和园就是汲取江南园林设计理念建造而成的。穿过圆圆的月洞门,走上镶嵌着鹅卵石的小路,一路上两侧花木扶疏、暗香阵阵。转过回廊,眼前豁然开朗:昆明湖一望无际、碧波万顷,湖面上浮动着点点游船。玉泉山、玉峰塔倒映在湖水中,光影随波荡漾。举目远眺,有几只白色的鸥鸟正悠然飞过,在水天相接处划出优美的弧线。

尤值一提的是,北京皇家园林别出心裁地兴建了“海中仙境”主题园林。位于故宫西北方的北海公园,东靠景山,南临中南海,北接什刹海。北海公园的主体部分正是北海,其水域面积占整个园林面积一半以上。北海中有一座岛屿,名曰“琼华岛”,岛上遍植树木,郁郁葱葱。这座小岛所象征的正是“海上仙山”。树林间散落着许多佛教建筑,如永安寺、白塔等。永安寺主体建筑多使用檀木构建。檀木常年散发着淡淡幽香,引人流连,令人回味。山顶的白塔是一座典型的藏传佛教样式的喇嘛塔,风格独特,晃然夺目。“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伴随着《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美的歌声,白塔的美名早已传遍了大江南北。

庭院深深深几许

说起北京的民居,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胡同里的四合院。随着岁月的变迁,北京的许多老胡同、四合院都早已被改造成今天的新城区。所幸,城内还有许多老区尚未被破坏。比如,在什刹海附近,就保留着成片的胡同和四合院。

胡同都不太宽,但路面平整。临水的胡同里往往栽种着一些杨柳。一阵清风吹来,柳丝儿随风轻轻飘荡,诉说着无尽的柔情和缠绵。胡同的两侧是四合院民居。透过开放的大门,可隐约窥见院内的景致。四合院房屋不高,但都古朴雅致,颇有历史感,令人怀旧;四面围合的院子里,往往种植着一两棵槐树,此时槐花儿正开,香气弥漫,令满院充满了生活气息。

我曾经有幸在南锣鼓巷里小住过几日。据说我住所对面的院子曾经是蒋介石坐镇指挥中原大战的所在。这是一座二进的小院子,黑漆大门通常是紧闭着的,还上了锁。不知这大门里到底锁住了怎样的岁月和故事?我颇感好奇。有一天清晨,我轻轻地推门进去,只见残垣颓圮,满目荒凉。天井中的草都已经长了半人高。院子里的几尊石雕随意放着,雕像画面早已模糊,只是隐约可见其上雕刻的应该是西方人物故事。抬头仰望,只见房顶上倔强的野草在清晨的薄雾中摇曳,房檐下的彩画也早已斑驳剥落。再环顾四周,只见各房门前都上着锁,里面也空空如也。我只是匆匆绕了一圈,就赶紧退了出来。此时此景,不禁令人感慨万千。这里也曾起朱楼、宴宾客,如今却是“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一片新城拔地起

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说过:“建筑是历史和艺术的结合。一幢幢建筑,雕梁画栋也罢,玻璃钢结构也罢,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审美与精神。”近几十年来,北京城一直在不断地建设、发展。旧的街道住宅逐渐消失,拔地而起的都是现代化的新建筑。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央视大楼、中国尊等一大批充满现代主义思想的建筑陆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这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当然,北京城也有自己的风骨,在弘扬现代建筑艺术的同时依然不忘继承传统,于是有了融传统建筑特色与现代设计风格于一体的北京西站等标志性建筑。

时光向前,北京变得愈来愈富有现代都市气息。但是,我依旧喜欢徜徉于古道巷陌,看游人如织,听小二叫卖,一派烟火气息;或是登步青石桥上,看杨柳依依,听风声如歌,令人怡然自得。在我心里,这才是最真实、最地道的北京。

猜你喜欢
紫禁城胡同园林
紫禁城之旅
清代园林初探
紫禁城365
紫禁城600年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东明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