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19-11-21 06:04蔡红蝶刘佳楠陈少军陈宏降
中成药 2019年11期
关键词:鱼腥草挥发油抗炎

蔡红蝶,刘佳楠,陈少军,曹 岗,陈宏降∗

(1.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宁波3151002;2.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310053)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始载于《名医别录》。2015年版《中国药典》 中记载其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等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1],为治疗肺痈之要药,并被誉为中药中的广谱抗生素。鱼腥草主要含挥发油、黄酮、酚酸、生物碱、萜类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抑菌[2-4]、抗病毒[5-7]、抗肿瘤[8]、保肝[9]等活性,在2003年被国家选为治疗SARS 的8种药物之一[10]。然而,鱼腥草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2015年版《中国药典》 尚无含有量测定项。通过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并结合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确定鱼腥草的质量标志物,从而建立其比较完善的质量标准。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鱼腥草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鱼腥草的质量标准的完善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化学成分

迄今,相关学者已从鱼腥草中分离鉴定出220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39个(1~39)、酚酸类28个(40~67)、生物碱类84个(68~151)、萜类(152~165)、苯乙醇苷类(166~181)、苯丙素类(182~188)和挥发油等多种成分[11-13]。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挥发油。

鱼腥草中黄酮类苷元以槲皮素、木樨草素、山柰酚等为主,多与葡萄糖,鼠李糖等结合以苷的形式存在。Chen等[6-7]从鱼腥草中分离得到9个连有鱼腥草素或长链烷烃的鱼腥草素杂合黄酮,此外,还从鱼腥草中分离得到ginkgetin 等4个双黄酮类化合物(35~37,39)。酚酸类多为苯甲酸或苯丙酸类衍生物。生物碱类是鱼腥草中分离鉴定出最多的一类化合物,且多数为菲内酰胺类生物碱(68~89,98~101),具体化合物名称及结构见表1、图1。

此外,鱼腥草中还含有挥发油,目前普遍认为挥发油是鱼腥草的主要药效成分,鱼腥草注射液、鱼腥草滴眼液等中成药均提取其挥发油入药,其中癸酰乙醛(鱼腥草素)是其抑菌、抗炎的主要药效物质,但鱼腥草素不稳定,在高温蒸馏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聚合和缩合等反应,易转化为甲基正壬酮,且体内外药效学实验均表明鱼腥草素和甲基正壬酮均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Toll 样受体4(TLR4)的表达,增加白介素-10(IL-10)的分泌。同时鱼腥草素比甲基正壬酮具有更强的抗炎活性[14]。

2 生物活性

鱼腥草主要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肿瘤、保肝、增强机体免疫、抗氧化、抗过敏、平喘等药理活性,见表2。

2.1 抗病毒 鱼腥草对多种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Hayashi 等[43]研究表明新鲜鱼腥草的水蒸气蒸馏液及其主要成分甲基正壬酮、月桂醛、辛醛等具有直接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活性。鱼腥草挥发油能显著抑制(抑制率大于90%)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对Vero 细胞和鸡胚胎肾细胞的感染[44]。其水提取物可以显著抑制SARS 冠状病毒3CL 蛋白酶(3CLpro)[10]。鱼腥草水提物及其主要成分槲皮素、槲皮苷和异槲皮苷可通过抑制NF-kappaB 激活而抑制HSV-2感染[45]。鱼腥草多糖可通过抑制炎症、保护肠屏障和调节黏膜免疫,改善IAV 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引起的肺损伤和肠道损伤,从而表现出抗IAV 流感病毒感染的潜力[46]。

2.2 抗炎抑菌 鱼腥草中多类化学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抑菌作用。鱼腥草挥发油能降低LPS 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OX-2 mRNA 和蛋白质表达,并抑制PGE2释放,实现抗炎活性[47]。鱼腥草乙醇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具有抗菌作用[48]。从鱼腥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来的黄酮类,可显著抑制肺上皮细胞(A549)和肺泡巨噬细胞(MH-S)中炎性生物标志物IL-6和NO 的产生[49]。鱼腥草萜类化合物可以结合细菌体内一些参与感染和炎症过程的蛋白质或酶,从而起到抗炎作用[50]。鱼腥草生物碱类化合物能抑制LPS 刺激的RAW 264.7细胞中NO产生,显示抗炎活性[2]。鱼腥草素对大肠杆菌、金葡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假丝酵母等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51]。

2.3 保肝 鱼腥草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清除烷基、羟基自由基及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缓解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52]和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9];鱼腥草水提取物则可保护乙酰氨基酚导致的肝损伤[53]。复方鱼腥草颗粒可通过降低血清AST、ALT、TNF-α 和IL-1 β 水平,对卡介苗结合脂多糖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的肝脏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54]。另外,鱼腥草中苯乙醇苷类表现出针对D-半乳糖胺诱导的WB-F344细胞损伤的中度保肝活性[42]。

2.4 抗肿瘤 鱼腥草对多种肿瘤均具有抑制作用。其醇提取物可通过激活胱天蛋白酶依赖性途径和与HMGB1还原相关的p38磷酸化,诱导人黑色素瘤A375程序性细胞死亡[55]。鱼腥草生物碱对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H460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发生凋亡[56]。鱼腥草总黄酮提取物能抑制SiHa 肿瘤细胞生长,并诱导凋亡,为鱼腥草的抗子宫颈癌提供了科学依据[57]。鱼腥草挥发油对淋巴瘤细胞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58]。

2.5 增强机体免疫 鱼腥草叶水提液和总黄酮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X 射线辐射损伤大鼠的免疫力,且以黄酮类成分效果最为显著[59]。鱼腥草注射液能增加轮状病毒肠炎小儿体内的CD3+、CD4+和T 细胞的百分比、CD4/CD8比例和NK 细胞百分比,降低CD8+/T 淋巴细胞百分比,从而提高免疫力[60]。

2.6 抗氧化 鱼腥草中多类化学成分均有抗氧化作用。鱼腥草总黄酮和多酚表现出显著的清除羟基自由基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且均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其中总黄酮抗氧化作用强于维生素C 强于多酚[61-62]。另有研究表明,鲜鱼腥草多糖亦具有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亚硝酸盐的能力,且清除率与多糖含有量呈良好线性关系[63]。

表1 分离得到的各化合物

续表1

图1 各化合物结构式

2.7 抗过敏、平喘 鱼腥草中总黄酮能抑制透明质酸酶的作用,抑制组胺诱导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从而表现出抗过敏活性[64]。鱼腥草注射液显著抑制家兔小肠平滑肌收缩活动和电活动。其抑制收缩活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动β 受体实现的,也与使NO 浓度增加有关[65]。

表2 各成分生物活性

2.8 其他 鱼腥草还具有抗疲劳、抗抑郁、抑制肺纤维化、改善肾损伤、治疗烫伤等药理作用。鱼腥草黄酮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清除血乳酸堆积或抑制血乳酸的产生,减缓机体运动后含氮物质的分解,增加运动小鼠肝(肌)糖原的储备,具有显著的抗疲劳活性[66]。还能显著缩短小鼠不动时间,表明出明显的抗抑郁活性[67]。鱼腥草水蒸气提取物通过上调IFN-γ和抑制TGF-β1/Smad 通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快速肺纤维化[68]。鱼腥草合剂可减少糖尿病大鼠尿蛋白、UAlb 和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肾脏CTGF和TGF-β1的表达,从而改善糖尿病大鼠肾损伤[69]。

3 临床应用

鱼腥草在临床上可用于多科疾病的治疗,如呼吸科疾病、五官科疾病、消化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等,见表3。

表3 鱼腥草制剂的临床应用

3.1 呼吸科疾病 鱼腥草注射液对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及咽喉炎、肺结核等疾病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报道显示,黄庆红等[70]采用鱼腥草注射液静滴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肺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鱼腥草注射液能明显缩短MRSA 感染肺炎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缓解时间、胸闷及气促缓解时间,表现出显著疗效,并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朱勇峰等[71]以鱼腥草注射液联合头孢菌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结果发现治疗有效率可达83.4%,比仅用头孢菌素治疗的对照组患者高出12.6%。曾慧芳等[72]采用鱼腥草注射液超声雾化对治疗组慢性咽炎患者进行干预,以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雾化治疗为对照组,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有疗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

3.2 五官科疾病 鱼腥草对角膜炎、干眼症、鼻炎、鼻咽癌等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张建军[73]采用鱼腥草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进行治疗(治疗组),并以单用更昔洛韦眼凝胶进行对比治疗(对照组),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7.5%,高于对照组的85.0%。游学俊等[74]采用鱼腥草滴鼻液对376例急、慢性鼻炎进行滴鼻治疗,1次3或4滴,急性鼻炎患者1日3次,疗程1周;慢性鼻炎患者1日4次,疗程2周,治疗结果显示,各患者的症状、体征综合积分均明显下降,有效率达100%,且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另有临床研究发现,鼻咽癌患者放疗前一周开始,每天用鱼腥草泡水当茶饮,能有效减少鼻咽癌放射性口腔溃疡的发生[75]。

3.3 消化科疾病 鱼腥草可有效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如病毒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腹泻等。报道显示,鱼腥草注射液能显著降低病毒性肠炎患儿体内PCT、hs-CRP、IL-27等炎性指标的水平,从而缓解炎症[76]。雷震[77]采用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对小儿秋季腹泻进行治疗,发现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7.6%,高于一般治疗组的79.9%。

3.4 皮肤科疾病 研究表明,鱼腥草汁外敷治疗手部二度烫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78]。余涛等[79]将41例颜面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1例以基础西药加负离子冷喷治疗,治疗组20例在此基础上加鱼腥草滴眼液治疗,结果显示,鱼腥草制剂能够改善皮肤屏障功能,缓解颜面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病情。

3.5 妇科疾病 临床研究显示,鱼腥草可有效治疗盆腔炎、输卵管堵塞等妇科疾病。胡丹琦[80]选取9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鱼腥草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7 d 的有效率可达100%,高于对照组的91.3%,表明鱼腥草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黎玉媚等[81]发现采用丹参及鱼腥草注射液对输卵管不通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进行护理,可产生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3.6 泌尿科疾病 据报道,鱼腥草对尿路感染、肾炎、慢性泌尿系统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等泌尿科疾病具有可观的临床疗效。王惠改等[82]选取96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与鱼腥草注射液治疗1个月后,发现鱼腥草注射液对患者的治愈率可达56.3%,显著高于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31.3%。胡顺昌等[83]采用加味鱼腥草汤对肾炎蛋白尿患者进行治疗,发现治疗有效率为83.84%,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的68.75%。另有研究表明[84],复方鱼腥草滴丸治疗慢性肾炎合并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明显。

3.7 癌症 鱼腥草对晚期肺癌、软腭癌、肝癌、胃癌等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赵小青等[85]采用中药鱼腥草注射液配合十全大补汤加减对16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食纳增加,能进行轻度活动,轻度恶液质亦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用药前,随访2年的总生存率可达37.5%,显著高于小牛胸腺肽治疗组的12%。

3.8 其他疾病 鱼腥草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水痘及带状疤疹、癌性胸水、急性胆囊炎、寻常性银屑病、多发性疖肿、肾病综合症、不孕症、痔疮等疾病,也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术后感染。

4 讨论

鱼腥草作为药食两用常用中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前期也系统开展了鱼腥草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等方面研究,迄今已从鱼腥草中分离鉴定出220个化合物,目前普遍认为挥发油是鱼腥草的主要药效成分,其中鱼腥草素是其抑菌、抗炎的主要药效物质,但鱼腥草素不稳定,易转化为甲基正壬酮,鱼腥草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2015年版《中国药典》 尚无含有量测定项。值得注意的是鱼腥草中含有量大量的非挥发性成分,尤其是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其中鱼腥草素杂合黄酮结构新颖,具有很强的专属性,且具有很好的抗单纯疱疹病毒活性,可以作为鱼腥草质量控制的特征性成分,此外,迄今已从鱼腥草中分离鉴定出84个生物碱类,是其中分离鉴定出最多的一类化合物,其中包括多种马兜铃内酰胺类生物碱,该类成分是否存在肾毒性还存在一定的争议[86-87],在今后研究过程中应予以重视。由此可见,鱼腥草疗效确切,临床使用广泛,然其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今后研究过程中可采用代谢组学、血清药物化学等方法研究鱼腥草药效物质基础,发现其质量标志物,建立鱼腥草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鱼腥草挥发油抗炎
电针耳甲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安徽产薄荷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泽泻原三萜、降三萜和倍半萜的分离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鱼腥草喂鸡效果好
鱼腥草防治鸡病的方法
GC-MS法分析七十味珍珠丸中挥发油、脂溶性成分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加味消炎止痛颗粒挥发油包合及成型工艺的研究